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复习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891046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复习(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中的轴对称(七下第七章 全章复习 教学设计)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实验初中 吴庆科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全章复习。2、地位与作用:轴对称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本节复习课既是对全章知识的梳理、整合与提升,又是今后学习“平移与旋转”的基础。无论是从学习知识的角度还是对学生复习能力的培养方面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二、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本节课面对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对轴对称有了感性的认识,并积累了一定的观察、操作的活动经验,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2、认知水平:在思维特征上,他们正在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

2、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思维的批判性也在明显增长,已开始能从具体事例中归纳问题的本质。3、任教班级学生特点:我班学生,求知欲强,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对游戏、小组合作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很感兴趣,有较强的参与欲望。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建立本章知识结构,理清轴对称知识的薄弱环节,培养归纳、概括能力。2、数学思考:通过旅游情境的设立,使学生再现轴对称知识,渗透归纳整理的学习方法。3、解决问题:利用轴对称知识的再现,帮助学生检查对轴对称知识的掌握情况,进一步明确轴对称的性质及其应用方向。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及时复习旧知,归纳整理的学习习惯,树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四、教学重难

3、点:重点: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生活中的轴对称的知识结构,检查轴对称知识的薄弱环节。难点:帮助每个学生解决自身的认知盲点,弥补对轴对称知识及其运用掌握的不足。五、过程设计:课前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镜子。学生:镜子、剪刀、红纸。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游龙虎山,知识回顾1、创设情境周末,我和数学兴趣小组成员相约到龙虎山去旅行。首先我们来到道教发源地天师府。看,天师府院内,豫樟成林,环境清幽,各色蝴蝶,翩翩起舞。真美!(出示照片)小红说:蝴蝶色彩真美。小明说:蝴蝶还有动感美。小刚说:蝴蝶还有一种数学美,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2、轴对称之美蝴蝶非常美丽,它究竟美在哪里?复习轴对称图形

4、的概念。以及轴对称的性质。如果两只蝴蝶并排飞呢?它构成了什么?复习轴对称的概念。3、镜面对称一路前行,我们来到了泸溪河。泸溪河素有“形似漓江,胜似漓江”的美誉,河面平滑如镜。瞧,连游船的编号在河中也是清晰可见。(出示照片)思考:观察图中的3和5有什么变化?活动:利用手中的镜子找出其它数字在镜子中的规律。学生得出规律后,教师出示绝招:当物体正对镜面摆放时,可以看像的背面。4、三大定理停舟上岸,我们来到具有45亿年历史的龙虎山地质公园门口。一座富有创意的大门映入我们眼帘。(出示照片) 等腰三角形的有哪些性质?第七章我们还学了什么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学生回答:“对称美”。学生回答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学生

5、回答轴对称的性质。学生回答轴对称的概念。学生分小组展开活动,通过实践得出其它数字在镜子中的规律。图中大门上方正好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学生回答: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也称三线合一)。2、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3、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学生回答:线段中垂线和角平分线定理的内容。以旅游对话的形式引入新课在形式上很新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让学生通过旅游中的观察感悟到“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的美”,从而达到复习轴对称知识的目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活动,积累感性经验,经历镜面对称这一数学知识的

6、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一环节通过游龙虎山,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时,认识到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通过旅行,快乐回顾,快乐整理本章知识,突破枯燥的数学概念的复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以及分类和整理的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本章的一个重点,这道例题有效地巩固了这一知识点。二、经典欣赏,巩固应用1、英国剑桥大学入学考试题。MABFEDC2、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D为BA延长线上的一点,E为AC上的一点,DE的延长线交BC于点F,且DFBC,AMBC,试

7、说明:AD=AE。学生在小组争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答案:学生解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以及分类和整理的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本章的一个重点,这道例题有效地巩固了这一知识点。三、构建框架,交流困惑通过刚才的旅游活动,请你们先独立思考再分小组讨论,共同建立本章简单的知识框架图,并与同伴交流你的困惑。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小组讨论:最后,学生分小组展示讨论成果,通过教师的点评,与学生共同得出本章的知识框架图。学生发言说出困惑,同伴加以解释。此环节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通过建立知识框架图来归纳所学知

8、识的能力。通过同伴交流困惑及时解决了学生的薄弱环节。这样设计的目的有利于理清认知领域的薄弱环节,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四、登山竞技,应用拓展最后我们来攀登仙人城,仙人城为一座巨峰,仙气缥缈 ,令人神往。登临绝顶,须攀720级台阶。沿途有十多个景点。 登山须知:1、每四人为一小组。2、每到达一个景点需解答一个问题,请在规定时间内用一张纸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3、每答对一题,上升一个景点;回答错误则暂停,看哪些组能够到达顶峰。景点1:易错清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B.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和中线三线合一C.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4和6,则周长为14;D.平行四边

9、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景点2:快乐剪喜课件展示剪喜字视频。景点3:智慧破案 某地某日下午215 发生了一起案件,警察很快捉获了犯罪嫌疑人,但此人提供了不在场的证据:一张当天下午2:15他在钟塔游览的照片。但熟悉周围环境的警察却发现照片并不是下午2:15照的,你知道是什么时间照的吗?景点4:512讨论“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精心设计了一个学生对 的讨论活动:今年是汶川地震三周年纪念, 5月12日那天,小明、小刚、小强、小军四个人对 发生了争论:小明认为:它既不是轴对称图形,也不是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小刚认为:它是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

10、小强认为:它是轴对称图形;但它不是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小军认为:如果把它看作一个图形,那么它就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把中间的看作直线那么和就是关于成轴对称。 你知道他们谁说的有道理吗?请你们也对此展开讨论,说出你的看法。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学生展示成果后,教师整理并以表格的形式加以归纳。:适时进行情感教育:请学生全体起立,将双手放在胸前做成“心”形,默默为灾区人民祈福。(多媒体响起音乐感恩的心)景点5:创新设计世界上因为有了圆的图案,万物才显得富有生机,下图来自现实生活,图形中都有圆,它们看上去多么美丽和谐,这正是因为圆具有对称性.铜钱(汽车方向盘一石激起千层浪(1)请问以上三个图形中轴对称

11、图形有 .个。(2)请你画出两个与上面图案不重复的图案,要体现对称和美观,并说明它们的含义. 登山竞技后评比出优胜小组,教师寄语:无限风光在险峰! “自信、合作、竞技”是攀登的基础,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必要素质。热情高涨,跃跃欲试。选D。看完后学生剪喜字。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答案:犯罪嫌疑人将照片反晒,则上午9:45当成下午2:15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小组对此展开激烈的争论,然后学生分组展示他们讨论的成果。全体起立,将双手放在胸前,默默祈福。学生回答:3个学生分小组进行设计。一些学生演板。分小组竞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道练习将本章的四个易错点打包到一题,集中纠错,学生更容易记牢。另外,

12、选项C中的分类讨论思想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能训练人的思维条理性和概括性,所以在数学应用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此环节,让学生亲身经历剪纸活动,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经历剪纸图案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发展空间观念。本道练习的设计生活化,也有一定的难度,目的是让学生面对适度的困难和挫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了对镜面对称的理解。“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是本章的难点,这里采用学生对 的讨论活动,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此环节对学生难以理解的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形成了更巩固的理性认识,强化了知识并巧妙、有效地解决了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13、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感受自身生活美的同时,要学会坚强,学会感恩。这个部分的设计,具有开放性,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给了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创造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数学的亲切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对美的感受能力。 对学生及时鼓励,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五、归纳小结,畅所欲言谈谈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难忘的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说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本环节主要由学生叙述,教师加以点评。六、布置作业,反馈提高团队作业:分组完成一份小结,用自己的语言梳理本章内容,并回顾自己在本章学习中的收获、困难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设计这道作业的目的是让教师据此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并适时调整教学。七、板书设计主板书 副板书 学生展示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