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扬州韩绰判官》课件2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890374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寄扬州韩绰判官》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寄扬州韩绰判官》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寄扬州韩绰判官》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寄扬州韩绰判官》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寄扬州韩绰判官》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寄扬州韩绰判官》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寄扬州韩绰判官》课件2(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杜牧,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这首诗是当时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唐代的扬州,是长江中下游最繁荣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如云,酒楼舞榭,比比皆是,“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数万,辉罗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太平广记卷273引唐阙文)。“性疏野放荡”的杜牧,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风流韵事,韩绰在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背景介绍,青山隐隐水迢迢 诗人站在江边,隐约遥见江对

2、岸青山逶迤,隐于天际,江水如带,迢迢不断 “隐隐”和”迢迢”这两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 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秋尽江南草未凋 诗人站在江北,遥想江南的秋景此时时令已过了深秋,我所在的江北早已是草木凋零、一派晚秋的萧条冷落,而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还是青山绿水,风光依旧旖旎秀美。,二十四桥明月夜 江南佳景无数,但我记忆中最美的印象就是扬州二十四桥上的明月夜色 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 诗人点名时地对如虹诸桥的描绘目的在于同青山隐隐

3、、流水迢迢相应互映,写出扬州的山美、水美和夜色美,也是对玉人的出现起了映衬作用。,玉人何处教吹箫 韩绰,我的老友,当此秋尽之时,你每夜在何处教美人吹箫取乐呢? 诗人本是问候友人近况,却故意用玩笑的口吻与韩绰调侃,问他这样,不但韩绰风流倜傥的才貌依稀可见,两人亲昵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温,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迢不断。虽然已经到了晚秋,但是江南的草木还没有凋落。,“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词,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景,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暗寓诗人对故地和朋友的思念之情。,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在明月的夜晚

4、,你这位风流才俊在二十四桥中的哪一桥上与歌女们吹箫取乐呢?,诗人本是问候友人近况,却故意用玩笑的口吻与韩 绰调侃,问他当此秋尽之时,每夜在何处教妓女歌吹 取乐。这样,不但韩绰风流倜傥的才貌依稀可见,两 人亲昵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温,而且调笑之中还微微流 露了诗人对自己“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的感喟,从而使此诗平添了许多风韵。,回顾全诗:,一二两句:青山绿水秋草,意象创造氛围,不仅是自然景物的再现,在景物无休止的延伸中蕴含诗人无限情思 三四两句:月光笼罩、美人吹箫、箫声飘散、呜咽悠扬,对江南风光和对游人欢聚的无限向往之情深蕴其中,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配图欣赏,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 时令已过深秋,江南草木枯凋。 扬州二十四桥,月色格外娇娆。 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诗歌意译,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抒发了作者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 怀念远在热闹繁华之乡的故人的思想感情。,诗歌主旨,诗 歌 意 蕴,这样优美的境界所唤起对江南风光的无限向往:秋尽之后尚且如此美丽,当其春意方浓之时又将如何迷人?正是这首诗成功的奥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