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知识梳理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889083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知识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知识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知识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知识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知识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知识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知识梳理(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3稳态与环境知识梳理第一单元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第一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植物激素:是指在植物体内一定部位合成,并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生理作用的微量化学物质。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的试验:实验过程:见右图思考:n 实验(与黑暗情况下对照)说明什么?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n 实验与对照说明什么?植物向光弯曲生长与尖端有关。n 实验与对照说明什么?植物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实验与对照说明什么?植物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n 达尔文的推论是:胚芽鞘的尖端不仅具有感光作用,而且可能会产生某种化学物质,并从顶端向下传送,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导致向光一侧

2、和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不均匀,使植物弯向光源生长。2、温特的试验:见右图实验结果: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胚芽鞘不生长。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向下运输,促使胚芽鞘下部某些部位的生长。3、郭葛的试验:分离出该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确定是吲哚乙酸,命名为生长素4、三个实验结论小结: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三、对植物向光性的解释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

3、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附:判断胚芽鞘生长情况的方法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不长。 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不长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 均匀:直立生长不均匀: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四、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产生: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运输:横向运输:尖端受单侧关照射时,由向光侧背光侧运输。 受重力作用时,由远地侧近地侧运输。纵向运输:极性运输,由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运输。(注意: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分布: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如芽、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五、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生理作用: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植物

4、生长,又能抑制植物生长;既能促进发芽,又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又能疏花疏果。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与浓度的关系(1)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2)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敏感性大小:根芽茎。(3)曲线上A、B、C三点所对应的浓度分别表示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4)曲线上小于A、B、C三点所对应的浓度分别表示对根、芽、茎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大于A、B、C三点所对应的浓度分别表示对根、芽、茎的生长起抑制作用,等于A、B、C三点所对应的浓度分别表示对根、芽、茎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特别提示】不要将图中AA

5、、BB、CC理解为抑制阶段,这些阶段仍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只是促进作用逐渐减弱。补充:与生长素生理作用相关的图(1)从甲图可以读到以下信息: 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程度高。思考:要除掉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应采用图中C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2)从乙图可以读到以下信息:曲线中H点表示促进生长最适浓度g,在OH段随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作用增强,而HC段随着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作用减弱。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X的范围为:mX2m。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

6、度为2m,侧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X的范围为: Xm。4、顶端优势(1)概念:是指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2)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3)应用:对果树修剪,对棉花、番茄摘心。六、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l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防止落花落果;促进果实发育(在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形成无子番茄、黄瓜、辣椒等);思考:用此方法获得的无子果实与无子西瓜的获得在方法和原理上有什么不同?七、其他植物激素 名称合成部位主要作用赤霉素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

7、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根冠、萎蔫的叶片等。(分布: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植物体各个部位。促进果实成熟。八、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植物细胞的分化、器官的发生、发育、成熟和衰老,整个植株的生长等,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结果。1、激素间存在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2、决定植物某一生理效应的往往不是某种激素的绝对量,而是各种激素间的相对含量。如:细胞分裂素配比生长素配比:愈伤组织分化出芽。细胞分裂素配比生长素配比:愈伤组织分化出根。细胞分裂素配比 = 生长素配比:愈伤组织只生长不分化。九、【实验】

8、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等浓度梯度设置溶液第二章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一、稳态的生理意义1、内环境: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体液(内环境)(1)体液的组成:(3)内环境:概念:相对于人体生活的外界环境,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练习:写出下列细胞所处的内环境。(1)组织细胞:组织液 (2)血细胞:血浆(3)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4)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5)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主要组成之间的关系:(如上图)功能: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稳态(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

9、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理化性质和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2)调节机制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目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3)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特别提示】稳态不是绝对稳定,而是相对稳定。稳态主要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起辅助作用,另外,免疫调节也起作用。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二、体温调节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温

10、度。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3、体温的来源: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过程中释放出来的热量。4、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5、人体的产热和散热器官: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骨骼肌、脑(另还有立毛肌)散热器官:皮肤(与皮肤中血管、汗腺的活动有关)6、体温调节过程:7、调节方式:寒冷环境下:神经体液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炎热环境下:神经调节。8、调节中枢:下丘脑 9、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10、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三、水平衡的调节1、水平衡的原因: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保持动态平衡实现的。2、水的来源

11、和去路:l 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l 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也是唯一可由机体调节的排出途径),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脏。3、调节激素: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4、水平衡的调节过程:5、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主要通过肾脏完成)。 6、调节中枢:下丘脑 7、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特别提示】下丘脑的部分神经细胞既能传到神经冲动,又能分泌激素。下丘脑是神经传导电信号与体液调节中化学信号的中转站,所以下丘脑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四、无机盐平衡

12、的调节1、无机盐平衡的原因:是靠无机盐的摄入和排出保持动态平衡实现的。2、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人体需要的无机盐主要来自饮食,通过尿液、汗液、粪便将无机盐排出体外3、调节激素:醛固酮。(它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保Na+排K+,从而使血钠升高、血钾降低。)4、无机盐平衡的调节过程:5、调节方式:体液(激素)调节。(主要通过肾脏完成)6、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补充:肾脏排盐的特点 Na+: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K+: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五、血糖调节1、血糖的含义:指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浓度:80-120 mg/dL)2、平衡的原因:血糖的来源

13、和去路保持动态平衡。3、血糖的来源和去路:4、调节血糖的激素:(1)胰岛素: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作用:降低血糖浓度。作用机理: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2)胰高血糖素: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作用:升高血糖浓度。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源)5、血糖平衡调节的主要过程: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同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血糖降低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同时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升高 (补充:血糖降低肾上腺髓质肾上腺激素血糖升

14、高)6、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主要通过肝脏完成) 7、调节中枢:下丘脑8、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9、糖尿病血糖不平衡:过高糖尿病。(过低低血糖病)(1)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或功能衰竭,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2)症状: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少(三多一少)(4)检测:斐林试剂、尿糖试纸。第三章 动物稳态维持的生理基础一、人体的神经调节1、神经系统(1)基本单位神经元结构:由细胞体、树突(短)、轴突(长)构成。(轴突和树突称为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称为神经末梢。)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种类:传入(感觉)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2)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原因:K+外流)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原因:Na+内流)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3)兴奋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