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提取基础知识培训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99886824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PPTX 页数:48 大小:12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提取基础知识培训(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提取知识培训,一、中药炮制基础知识,中药炮制的定义: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性质,以及调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措施。,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及对药物的影响,(1)净制与临床疗效:由于原药材常常混有一些杂质或非药用部分,或各个部位作用不同,若一并入药,则难以达到治疗目的,甚至造成医疗事故。 (2)饮片切制与临床疗效:药材切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煎药质量,或者利于进一步炮制和调配。 (3)加热炮制与临床疗效:加热是炮制的重要手段,其中炒制、煅制应用广泛,药物炒制,其方法简便,在提高疗效,抑制偏性方面较大,煅制常用于处理矿物药、动物甲壳及化石类药物,煅后不但

2、使质地酥脆,便于煎煮和粉碎,而且作用也会发生变化。 (4)辅料制与临床疗效:中药经辅料制后,在性味功效、作用趋向、归经和毒副作用方面,都会发生某些变化,从而最大限度发挥疗效。,炮制对药性的影响,(1)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2)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3)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4)炮制对毒性的影响。,中药炮制的目的,(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2)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3)增强药物疗效; (4)改变或增强药物部位和趋向; (5)便于调剂和制剂; (6)有利于贮藏和保存药效; (7)矫味矫臭; (8)提高药物净度;,中药炮制常用辅料,炮制辅料:指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它对主

3、药起到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或影响主药理化性质等作用。 常用的辅料种类比较多,总的分为两大类:液体辅料、固体辅料。,常用是炼蜜。用能和药物起协同作用,增强药物疗效,或具有解毒、缓和药物作用,矫味矫臭等作用。,主含氯化钠,用食盐炮制药物能强筋骨,软坚散结,清热凉血,解毒,防腐并能矫味。,抑制其寒性,增强疗效,降低毒性,能增强药的疗效,降低药物毒性或副作用。,对油脂有吸附作用,常用米浸泡含油脂较多的药物。,有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而增加疗效。炙药用黄酒,浸药多用白酒。,常用米醋。醋具有酸性,能使药物中所含的游离生物碱等成分结合成盐,增强溶解度而易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疗效。,药物共制可防止腐烂,降低毒性,增

4、强疗效。,具有较强的沉淀与吸咐作用,与药物共制后,可降低药物毒性,去除污物。,常用灶心土,能温中和胃、止血,涩肠止泻等,可使坚硬的药物经砂炒后,质地松脆,以便粉碎和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提高疗效,与药物共制可增强药物功能,降低刺激性和毒性。,与药物共制能缓和药物的燥性,增强疗效,麦麸还能吸附油质,亦有作为煨制的辅料。,滑石粉能利尿,清热,解暑。,中药炮制质量要求,具体包括: 1、净度:是指炮制品的纯净度,也是炮制品所含杂质及非药用部位的限度。 2、片型及粉碎粒度:片型要求均匀,整齐,色泽鲜明,表面光洁,无连刀片,对饮片厚度也有一定要求。 粉碎粒度:一 些不宜切制或医疗上有特殊要求的药物,可粉碎成颗

5、粒或粉末。粉碎后的颗粒,应粒度均匀,无杂质,粉末的分等,符合要求。 3、色泽(含光泽):色泽均匀。 4、气味:应具有原有的气味。 5、水分:合理的水分在贮存保管中可防止生虫,霉变,避免有效成分分解,酶解变质等。 6、有毒成份的限量指标。,净选与切制,定义 净选:指中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前,均应选取规定的药用部分,除去非药用部分、杂质及霉变品、虫蛀品等,使其达到药用的净度标准。,净选目的,(1)分开药用部位,使其作用不同部位,各自更好发挥疗效。 (2)进行分档,便于水处理及加热过程中分别处理,使其均匀一致。 (3)除去非药用部位,使调配时剂量准确,或减少服用时副作用。 (4)除去泥沙杂质及虫

6、蛀霉变品,达到洁净卫生。,净选内容,(1)清除杂质 按药物性质与不同目的又为分: 挑选:是清除药物中的杂质及霉变品,或将药物分档,达到洁净或便于进一步处理。 筛选:是根据药物和杂质的体积大小不同,通过不同规格的筛和箩,除去杂质或分档。 风选:是利用药物和杂质的质量不同,借风力将杂质除去,达到药物洁净的目的。 水选:是将药物通过水洗或漂除去杂质,达到洁净目的。 (2)分离和清除非药用部位 去根或茎;去皮壳;去毛;去心;去芦;去核;去瓤;去枝梗;去头尾、足翅;去残肉、角塞、皮膜等。 (3)其它加工 碾捣;制绒;拌衣。,切制,饮片:是将净选后药物进行软化,切成一定规格的片、块、丝、段等。 切制饮片的

7、目的:便于有效成份煎出,提高煎药质量,利于炮炙,利于调配和储存,利于制剂。,切制前的水处理水处理的方法与药物性质密切有关,(1)淋法:多适用气味芬香,质地疏松的全草类、叶类、果皮类和有效成分易随水流失的药材。 (2)淘法:多适用于质地松办,水分易渗入,及有效成分易溶于水的药材。如龙胆草。 (3)泡法:多适用于质地坚硬,水分较难渗入的药材。 (4)漂法:多适用于毒性药材,用盐腌制过的药物及具腥臭异常气味的药材,如黄苁蓉。 (5)润法:多适用不动声于质紧坚硬,短时间内外部水分不易渗透组织内部达到内外温度一致,利于切制的药物。,饮片类型及切制方法,常用饮片类型有以下几种: (1)极簿片:厚片0.5m

8、m以下,适宜木质类及动物角质类药材,如羚羊角、鹿角。 (2)薄片:厚度为12mm,适宜质地致密,坚实,切薄片不易破碎的药材,如白芍。 (3)厚片:厚度为24mm,适宜质地松泡,粘性大,切薄片易破碎的药材,如山药。 (4)斜片:厚度为24mm,适宜长条形而纤维性强的药材,如甘草。 (5)直片(顺片):厚度24mm,适宜形状肥大,组织致密,色泽鲜艳和需签别特征的药材,如附子。 (6)丝:细丝(23mm); 宽丝(510mm)适宜皮类、叶类和较薄的果皮类药材,如黄柏。 (7)段(咀节):长为1015mm长段为节,短段为咀,适宜全草类和形状细长,内含成分易出煎出的药材。,饮片的干燥,药物切成饮片后,为

9、了保存药效,便于贮存,必须及时干燥,否则影响质量。 干燥包括:工人干燥和自然干燥。 1.自然干燥:是指把切制好的饮片,至阴凉通风处阴干。 2.人工干燥:是利用一定的干燥设备对饮片进行干燥。 一般药物以不超过80为宜,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物不超过50为宜。灭菌后洁净区温度1826,温度4565%。,提取基础知识,第一节 浸提及药材所含成份 第二节 溶媒、溶剂 第三节 浸出原理 第四节 浸出方法 第五节 蒸发与干燥,第一节 浸提及药材所含成份,定义:浸提:是指利用适当的溶媒和方法,从原料药中将可溶性有效成分浸出的过程。 中药材所含成分很复杂,可分为: 1、有效成份:指起主要药效的物质,如生物碱、甙

10、、挥发油。 2、辅助成份:指本身没有特殊的疗效,但能增强或缓和有效成分作用的物质。 3、无效成分:指本身无效或有害的成分,它们往往影响溶媒的浸出效能,制剂的稳定性,外观以及药效。 4、组织物:是指构成药材细胞或其它不溶性物质,如纤维素、石细胞、栓皮等。,第二节 溶媒、溶剂,浸提过程中,浸提溶媒的选用对浸提效果有显著影响,浸提溶媒应对有效成分有较大的溶解度,而对无效成分少溶或不溶。,常见的溶媒:水,优点:为常用的浸出溶媒之一,水作为溶媒经济易得,极性大而溶解范围广,药材中的生物碱类、甙类,有机酸盐、鞣质、蛋白质、糖、树胶、色素、多糖类以及酶和少量挥发油都能被水浸出,为极性深媒。 缺点:浸出范围广

11、,选择性差,容易浸出大量无效成分,给制剂带来困难,且也能引起一些有效成分(如某些甙类)的水解,或促进某些化学度化,用水做的浸出制剂,如不加适当处理和妥善保管,常导致变质、失效。,常见的溶媒:乙醇,优点:用乙醇提取可减少药材中粘液质、淀粉、蛋白质等杂质的浸出,故对含有这类杂质较多的药材较为适宜,其溶解性能自于极性与非极性溶煤之间,既能溶解水溶性的某些成分,又能溶解非极性溶媒所溶解的一些成分。为半极性溶媒 缺点:具有药理作用,价格贵,易燃,故使用时以能浸出有效成分,满足制备目的为度,不宜用过高浓度的乙醇。,浸提辅助剂,辅助剂是指特加于溶媒中,用于增加浸出效能,增加浸出成分的溶解度,增加制品的稳定性

12、以及除去某些杂质的物质。 常用的浸提辅助剂有酸、碱。 1、酸:酸的目的主要是促进生物碱的浸出,适当的pH值对许多生物碱也有稳定作用,且能沉淀部分杂质。 2、碱:能除去很多杂质,如鞣质、树脂等。,第三节 浸出原理,浸出过程:是溶媒进入药材细胞组织、溶解或分散其有效成分,而变出浸出液的全部过程。,植物性药材的浸出原理,一、浸润、渗透阶段 药材经干燥后,组织内水分被蒸发,细胞逐渐萎缩,浸出溶媒加入药材中去,首先附着于药材表面,使之湿润,然后通过毛细管和细胞间隙渗入细胞内,这种湿润作用对浸出有极大影响,如药材不能被浸出溶媒湿润,浸出也就无法进行。,植物性药材的浸出原理,二、解吸、溶解阶段 由于细胞中各

13、种成分间有一定亲和力,所以溶解前必须克服这种亲和力,才能使各种成分转入溶媒中,这种作用称解吸作用,浸提溶媒通过毛细管和细胞间隙进入细胞组织后与经解吸的各种成分接触,使成分转入溶媒中,这是溶解阶段。,植物性药材的浸出原理,三、扩散、置焕阶段 当溶媒在细胞中溶解大量可溶性物质后,细胞内溶液浓度显著提高,使细胞内外出现浓度差和渗透压差,由于浓度差的关系,细胞内高浓度的溶液可不断向低浓度方向扩散,而溶媒为稀溶液,由于渗透压的作用,又不断进入细胞内,以平衡其渗透压,这是扩散阶段,它是浸提的动力。 以上阶段,往往是交叉进行的,一般说药材的有效成分要浸出完全均需经过这几个阶段。,影响浸提的主要原因:药材粉碎

14、度,如以水的溶媒、药材易膨胀,浸出时药材可粉碎粗一些,或者切成薄片和小段,以乙醇为溶媒、乙醇对药材膨胀小,可粉成粗粉,坚硬的药材用较薄的片,疏松的药材用粗粉甚至可以不粉碎。,影响浸提的主要原因:浸出时间,一般浸出量与浸出时间成正比,但经一定时间后,扩散达到平衡时,时间即不再起作用。,影响浸提的主要原因:浸出温度,升高温升能使组织软化,增加物质的溶解度和扩散速度,有利于浸出,但升高温度也会使某些有效成分受到破坏而失效,同时升高温度,无效成分、辅助成分的浸出量也往往增大,这不仅增加成品杂质,而且放冷后,出现沉淀。,影响浸提的主要原因:浓度差,在浸出过程中应设法保持较高浓度差,以加速浸出。,影响浸提

15、的主要原因:浸出溶媒,药材成分很复杂,如浸出溶媒选用不当,就不能将有效成分浸出完全。,第四节 浸出方法,药材经粉碎后,可选择适宜的浸出溶媒,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浸出,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操作方法: 煎煮法 浸渍法 渗漏法 回流法 蒸馏法,浸出方法:煎煮法,1、定义: 是指药材加水煮沸,取其煎出液的一种简易浸出方法,它是最早使用的浸出方法,至今仍是制备浸出制剂的常用方法之一。 2、操作方法: 取规定量的药材,切碎,置适宜煎煮器中,加冷水使药材浸没、浸泡适宜时间后,加热至沸,保持微沸至规定时间,滤过,滤液保存,药渣再依法浸出数次,至煎出液无色澄清为止,收集各次煎出液,制出合乎要求的制剂,即可。,浸出方法:

16、煎煮法,3、操作注意点: 浸泡药材:药材煎煮前应加冷水浸泡一段时间,以利有效成分的浸出,浸泡时应用冷水,如一开始就用热水浸泡或煎煮,则药材表面的蛋白质受热凝固,妨碍水渗入药材细胞内部,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不用冷水浸泡的煎出液抑菌力弱,用冷水浸泡90分钟的煎出液抑菌力强,但某些含甙类药材,需用热水浸泡,因为甙类遇冷水易水解。,浸出方法:煎煮法,水的选择:水的质量对煎出液有一定影响,最好采用经过净化和软化的饮用水。 煎煮器具:多采用多能提取罐和热回流抽提系统。它的整个提取过程是在密闭的可循环系统内完成,可进行单温常压提取,也可用高温高压,或低温低压提取。,浸出方法:煎煮法,火力大小:一般沸前用武火,沸后用文火,以增加煎出效果与减少水分蒸发。 煎煮时间:煎 煮时间对煎出液质量也有影响,时间过短,达不到浸出目的,过长挥发性成分损失过大,煎出液中杂质也增多,怎样确定时间长短,应根据投料量多少和药材性质有 关,一般比较坚实及成分不易煎出的药材,可适当地延长煎煮时间,含挥发性成分和质地脆弱而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的药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