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三角形全等判定 (第二课时)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886313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三角形全等判定 (第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三角形全等判定 (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三角形全等判定 (第二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三角形全等判定 (第二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三角形全等判定 (第二课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三角形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2课时)一、教学任务分析教科书通过以问题的形式,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和反思的情境,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索、交流能力,以及动手、动脑、手脑和谐一致的习惯,达到进一步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目的,能够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意识,由此体验数学概念由具体现象抽象出来的过程,体验数学术语表达的精练、简洁。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一)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2掌握三角形的“角边角”“角角边”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二)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探索三角形

2、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由此带动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发生的事情,并愿意解决提出的难题,在实践反思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学生积极参与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究过程,从中体味全作与成功的快乐,建立学习好数学的自信心,体会三角形全等条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二、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情境引入,实践探索、巩固提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生活连接。第一环节 情境导入活动内容:1.我们已学过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简便方法是什么?识别三角形全等是不是还有其它方法呢?设计目的:既复习了全等三角形的“S

3、SS”的识别方法,又唤起学生对新知识探索学习的渴望,引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2.实物显示:有一块三角形纸片撕去了一个角要去剪一块新的如果你手头没有测量的仪器,你能保证新剪的纸片形状、大小和原来的一样吗?这个问题让学生议论后回答,他们的答案或许只是一种感觉于是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三角形的三个元素两个角一条边.第二环节 实践探索一、“两角及其夹边”活动内容: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60角80角和2厘米的线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拼接成三角形,再进行对比,看一看组成的三角形是否全等。实际教学效果: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得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样我们便巩固了

4、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讨论活动中让学生得到友情的陶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先有学生代表回答最后老师总结三角形全等的另外一种简便的识别方法: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简记为“A.S.A.”二、“两角及一角对边”活动内容: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60角45角和3厘米的线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拼接成三角形(1)如果60角所对的边是3厘米。所组成上的三角形是否全等。(2)如果45角所对的边是3厘米。所组成上的三角形是否全等。组员之间,小组之间进行对比。实际教学效果:先由学生代表回答最后老师总结三角形全等的另外一种简便的

5、识别方法: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及其一个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简记为“A.A.S.”第三环节 巩固提高活动内容:巩固练习例1:已知1=2,ABC=DCB,那么ABC和DCB全等吗?例2:已知1=2,3=4,那么ABC和DCB全等吗?提出问题通过这题的练习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例3如图3-28所示,AB与CD相交与点O,O是ab的中点,A=B,AOC与BOD全等吗?为什么?实践探索: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模具打碎为两块,他要到商店去配一块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模具,该怎么办?实际教学效果:可以在适当的机会展示学生的才能,以此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兴趣

6、,这里设计了与本课刚始就前后呼应的小明的故事,然学生们进行解答,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思想,培养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起到激励的作用。第四环节 课堂小结活动内容: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全等三角判别方法“A.S.A.” 、“A.A.S.”。第五环节 布置作业知识技能2,3。问题解决。四、教学设计反思1.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本节课的设计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思想。教师以探究任务引导学生自学自悟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舞台。在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类、探究、合作、归纳的能力。课堂上把

7、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获得学习的能力放在教学首位,通过运用各种启发、激励的语言,以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求知态度。2.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动手实践,而不是使合作流于形式。要把合作交流的空间真正的还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中还要照顾到每一名学生,让全体的学生都动起来。在把他们的结论互相比较之前,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使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完成画图的工作,不能以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完成时间作为标准,剥夺了其他学生的操作时间。教师还应对画图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3.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丰富,具体操作时间相对比较紧张,对教学环节恰当的调控可以效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预见性的对于整体合作较快的集体,可以把课前准备的部分安排在课上;如果课上进行的较慢,则可以适当的删减课内链接的那一部分习题,着重于知识理论的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