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4.2图形的全等.2图形的全等说课课件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884355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4.2图形的全等.2图形的全等说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4.2图形的全等.2图形的全等说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4.2图形的全等.2图形的全等说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4.2图形的全等.2图形的全等说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4.2图形的全等.2图形的全等说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4.2图形的全等.2图形的全等说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4.2图形的全等.2图形的全等说课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图形的全等,1、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平面图形的研究对象是图形的形状和大小.而图形的全等是在学生认识了许多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中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他们去思考,在思考、操作实验中向学生渗透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数学思想。通过本课时的教学,将为以后学习几何证明、图形的相似和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等知识打好基础,也能为学生学习其它平面几何图形在知识、技能和学法等方面产生积极的迁移作用.,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学生整体素质较好,在此之前,对一些形状和大小都一样的图形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主要给学生提供“反省

2、抽象”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2、学情分析,、情感目标: 通过对全等图形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全等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与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数学、 热爱生活的情感.,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借助具体情境和图案,经历观察,发现和实践操作,重叠图形等过程,了解和掌握全等图形的概念及特征.,、能力目标: 能从所给出图形中识别出全等图形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图形的分析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一、教材分析,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全等图形的 概念及特征.,4、教学重、难点,一、教材分析,教学难点: 识别全等图形及通过实 践活动得出全等图形.,【教学方法】:情境探究、师生

3、互动 【学习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分层推进,二、教法和学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加大一堂课的信息容量,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很好地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思路和策略.,三、教学手段,自主探究,验证寻知,总结反思,理性归纳,创设情境,质疑探新,四、 教学 过程,强化训练,认知升华,作业布置,拓展思维,这些是我们熟悉的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一)、创设情境,质疑探新,自主探究, 验证寻知,做一做,演示操作,构造全等图形的概念,探究全等图形的特征,(二)、自主探究,验证寻知,议一议,(7),(6),(3),两个能够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1),(2),(4),(5),(8),(9)

4、,(10),(11),(12),、演示操作,构造全等图形的概念,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探究全等图形的特征,你能说出生活中全等图形的例子吗?,(学生可能会举出如下的例子:用复写纸画出的两个图形;同一本书的两页纸等等.),3、议一议,沿图形中的虚线,分别把下面图形划分为两 个全等图形(至少找出两种方法),并与同伴交流.,4、做一做,(三)、强化训练,认知升华,2、你能把下面的这个平行四边形 ( 1 ) 分成两个全等的图形吗?,()分成四个全等的图形吗?,(三)、强化训练,认知升华,(四)、总结反思,理性归纳,这节课,,使我感触最深的是,我感到最困难的是,我学会了,(五)、作业布置,拓展思维

5、,必做题:,课本第151页,习题5.5中“知识技能”的第2题和第3题.,选做题: 1.课本第151页,习题5.5中的“问题解决”. 2.用全等图形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图形的全等,全等图形,两个能够重合的图形称为 全等图形,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 相同,五、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能较充分体现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的教育理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在开放、多样、交互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互动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及素质教育的精神.,六、教学评价,结束语,以上是我对图形的全等这一节课的一点思考,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指正,最后,我用布鲁克菲尔德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发言:,让学生学会讨论、合作交流,讨论会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