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艺体生辅导(2010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884348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艺体生辅导(2010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三艺体生辅导(2010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三艺体生辅导(2010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三艺体生辅导(2010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三艺体生辅导(2010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艺体生辅导(2010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艺体生辅导(2010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训练1 先秦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5.“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九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总目标是制订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年表。现已公布的夏商周年表定夏朝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把中国历史纪年上推了A.2900多年B.2000多年 C.1200多年D.800多年6.夏、商两朝的覆亡给后世君主的启示是A.重视教育,奖励学术B.任用贤臣,勤政爱民C.加强国防,充实军备D.发展经济,增强国力7.周武王伐纣灭商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纣的残暴统治激起奴隶的反抗 B.商朝前线兵力弱C.文王时任用姜尚进行政治军事

2、改革 D.一些小国、部落参与伐商战争8.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 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9.关于商周农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植粮食作物“五谷”B.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C.人们已懂得使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D.主要劳动工具为青铜器10.商朝号称青铜时代,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A.商朝青铜器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B.商朝青铜业生产具有较高技术水平C.商朝青铜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D.商朝青铜制造是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11.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这是由A.夏民善

3、于经商而来B.商民擅长经商而来C.由商朝的国名而来D.由商汤的国王名称而来12.下列有关“甲骨文”的表述,不确切的是A.在“殷墟”发现的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B.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C.研究甲骨文便于了解商朝社会情况D.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有了确切纪年13.金文、钟鼎文、铭文是指A.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B.铸刻在金属器上的文字C.铸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D.铸刻在黄金上的文字1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于A.周易B.战国策 C.尚书D.春秋15.周王室东迁后,势力衰落的表现有王畿之地大大缩小 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 诸侯不再朝觐和纳贡 被迫依附 于强大的诸侯A.B. C.D.

4、16.下列关于春秋战国争霸战争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打击奴隶制,推广封建制 B.“尊王攘夷”,维护周天子统治地位C.春秋无义战,阻碍社会进步 D.争夺人口、土地的兼并战争17.公元前7世纪,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决定性战役是A.城濮之战B.马陵之战 C.桂陵之战D.长平之战18.下面叙述与战国历史相符的是A.周王室派代表参加葵丘会盟B.齐、晋、楚、秦等国争霸C.诸侯国内卿大夫执掌朝政D.南方楚王率军到洛阳问鼎19.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这一时期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A.铁农具的使用B.牛耕的运用C.水利的兴修D.曲辕犁的发明20.下面关于春秋

5、战国经济史的叙述正确的有出现了精巧漆器 青铜器出现金银错新技术 已能用曲造酒 出现了手工业工艺专著考工记A.B.C.D.21.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其实质都是要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D.消灭奴隶制残余22.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获得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C.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趋势 D.反映了新兴地主的愿望23.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24.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A

6、.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 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 D.道家最受欢迎25.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 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A. B.C. D.26.西周分封制和井田制之间的纽带是A.王位和权力 B.土地、爵位和义务C.贡赋和工具 D.工具和奴隶27.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实质是A.满足新兴地主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私欲B.大国兼并小国,促进民族融合C.奴隶主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战争D.给人民带来灾难,是历史的倒退28.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君选用人才普遍

7、实行“任人唯贤”“因功受禄”的制度,这表明A.新兴地主取得统治地位B.各国采纳了墨子“尚贤”的主张C.奴隶制的特权制度趋于瓦解D.奴隶主贵族竭力维护旧制度29.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积极意义是大国拓展了疆域,实现了区域统一 促进了民族融合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加强了集权的趋势A.B.C.D.30.下列关于战国时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三家分晋反映了诸侯国之间的矛盾B.社会制度的变革达到质变阶段C.战争不断,但社会经济仍有相当发展D.百家争鸣是社会变革在思想领域里的反映基础训练2 秦汉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8、秦朝建立后,在中央设“三公”,其中御使大夫的主要职责不包括A.执掌群臣奏章 B.下达皇帝诏令C.裁决中央和地方政事D.兼理国家监察事务2.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3.秦朝之所以能够“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主要原因是A.生产力的大发展B.国家实现统一C.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D.秦朝推行法治4.西汉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质是A.封建国家暂停对农民的剥削B.侧重于减轻农民的徭役负

9、担C.通过减轻刑罚安定民心D.将封建剥削降到农民可以接受的程度5.西汉前期,皇帝提倡节俭的根本目的是A.体谅民间疾苦B.准备反击匈奴C.恢复社会秩序D.巩固封建统治6.东汉“光武中兴”与西汉“文景之治”的本质相同点是A.调整统治政策,实现稳定与繁荣B.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C.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D.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7.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所采取的经济措施有改革币制,发行五铢钱 国家垄断盐铁的生产销售 平抑物价,向工商业者征税 减免田租赋税,开放山林川泽A. B. C. D.8.到汉武帝时期,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

10、退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9.据史书记载,西汉自武帝以来统治思想即是“吾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这反映了当时统治思想的特点是A.推行仁政 B.无为而治 C.严刑峻法 D.儒法合一10.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9州,每一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A.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B.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C.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 D.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11.有关汉初封国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汉初开始就长期存在B.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权力弱小C.封国分王国和侯国两级D.侯国直属朝廷,不受所在郡管辖12.汉武帝颁行“推恩令”的直接目的

11、是A.加强诸侯王的势力 B.剥夺王国的封地C.分割王国的封地D.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13.东汉察举主要根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这被称为A.皇帝征召B.乡举里选C.公府与州郡辟除D.举孝廉14.汉代实行编户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控制人口增长 B.组织人民进行训练C.控制剥削平民 D.维持地方治安15.由于汉朝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农业备受重视,因此发展迅速,具体表现在开始出现一牛挽犁的牛耕法 汉水流域出现稻麦轮作的种植方法 人们学会了水稻的育秧移植技术 水利事业发展,农耕区域扩大A. B. C. D.16.西汉时推广的耕作方式代田法。其主要优点是A.有利于抗旱保墒,休养地力B.便于灌溉和除草C.提

12、高肥力,增加收成D.方便种植和收割17.到了东汉,人们用来纺织的原料有丝 麻 棉花 羊毛A.B. C.D.18.下面有关两汉手工业史相关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会稽地区出产的葛,汉光武帝时被列为贡品 西汉煤已成为冶铁燃料,人们发明了淬火技术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是汉代漆器中的精品 汉代橹、舵、布帆、锚的发明使用,表明造船技术的成熟A. B. C. D.19.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质是A.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B.让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C.收揽民心的重农政策D.推行文武并重之道20.下列有关文景之治的评价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景之治是封建时代第一个政治清明时期B.文帝景帝重视农业,我国重农抑商的思想由此开始C.文景之治为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D.这一时期没能彻底解决王国问题21.西汉初年刘邦大封同姓王,铲除异姓王,欲借此确保刘家天下。但后来却出现了“七国之乱”,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分封制违背历史潮流B.休养生息政策使诸侯国经济实力增强C.封建经济自身的分散性D.中央放松了对诸侯国的控制22.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核心是A.人定胜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