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张鸣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880455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张鸣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张鸣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张鸣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张鸣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张鸣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张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张鸣(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案例名称感受可能性科目数学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课时1课时提供者张鸣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首先通过生活常识提问及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引出新课内容,进而判断事件类型,并不断渗透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让学生在经历猜测、试验、探究、交流与分析过程中获得结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会不确定事件的特点。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倡导探究式学习,为此,本节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通过猜测与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切身感受什么是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

2、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感受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3.情感与态度:通过创设游戏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初中一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一定的分析和判断,但缺乏系统知识来规范。初中一年级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生活。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分组合作与交流,帮助他们通过直观形象地

3、感知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是完成本节内容的关键,因此要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四、重难点设计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难点:理解生活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课题引导提问生活中有哪些事情一定会发生,哪些事情一定不会发生,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思考:随机投掷一枚均匀的骰子的相关问题。通过问题情景的引入,引发思考,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直接切入本节课题。第二环节:思考猜测、探求新知教师提问“下列事件一定发生吗?”思考: 玻璃杯从10米高处落到水泥地面上会破

4、碎; 太阳从东方升起; 今天星期天,明天星期一; 太阳从西方升起; 一个数的绝对值小于0; 通过点名器让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引出本节的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板书概念,其中、说明“什么是必然事件?”说明“什么是不可能事件?”进而让学生了解何为确定事件 。第三环节:猜想实践,合作学习游戏接力比赛:(看谁说得多)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游戏。 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交给学生收集,分析,让他们体会处理问题的方法;第四环节:巩固提升,检测自我学生以竞赛方式回答下列问题:指出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 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参与思考,巩固提升。拓宽学生的思路,对本节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并进一

5、步的巩固加深,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勇于探究的精神。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师生共同回顾新知探究的整个过程,互相交流总结本节的知识点。师生共同回顾新知探究的整个过程,互相交流总结本节的知识点。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体会学习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流程图开始创设情景,导入课题思考猜测、探求新知猜想实践,合作学习巩固提升,检测自我课堂小结,课外延伸结束六、教学评价设计课程基本结束时,指导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明确评价的具体内容,以学生自评为主,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为辅。肯定优点的同时,指出问题所在,以及改进建议等。附:学生自评表 内容 项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6、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分情景导入235思考猜测352探求新知352猜想实践343合作学习253巩固提升检测自我235合计152520七、帮助和总结1、准确定位学习起点,保证学生有效起步:结合初一学生活泼好动,爱发言、爱表现的性格特点,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数据、分析讨论,在直观形象感知地基础上得出结论。2、小组合作,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学生分组合作是完成本节内容的关键,因此注意调动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保证良好的课堂效果,也为下面的学习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铺垫。3、注意改进,不断提高这种开放性的游戏活动,学生热情高涨,时间要把握好,课前准备要充分,否则影响整个课堂效果;另外,怎样应对学生“动”起来后发生的各种令教师始料不及的问题,是教师随时要面临的,这也要求教师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与课堂应对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