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产业规划汇总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876765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1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家产业规划汇总1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马家产业规划汇总1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马家产业规划汇总1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马家产业规划汇总1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马家产业规划汇总1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家产业规划汇总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家产业规划汇总1(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1、马家乡高效特色农业产业规划立项报告12、建设高效特色农业规划的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33、高效特色农业产业规划主要建设领域74、绿竹产业规划85、藠头产业发展规划136、马家乡牛骨头大米发展规划167、PIC 猪养殖基地规划218、生态旅游开发规划 279、油樟产业规划 3110、和平村民族果园基地果树低改和基础设施规划 3311、马家乡民族果园公路建设项目规划 4012、马家乡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和平肉牛养殖基地的规划方 案4413、林下特色家禽养殖项目 50作业人员在生产作业时必须按规定穿符合生产作业要求的工作服,袖口与腰带必须牢牢扎紧,不得穿破损工作服,以免在机器运行或设备旋转时受到伤

2、害63马家乡高效特色农业产业规划立项报告1、地理位置马家乡位于长江以南,乡政府驻地马家街村,距县城16公里,东临江南镇和长宁县的下场镇,南靠长宁县的梅柏乡, 西接翠屏区宋家乡,北连长江,幅员面积536平方公里。2、区划人口马家乡共辖12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70个村民小组,有3180户,12570人。其中回族1026人,汉族11945人,是南溪县唯一的回汉少数民族聚居乡;有农业人口12310人,非农业人口290人。3、自然条件马家乡以高丘低山为土,海拔400-550米,全乡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平均气温18(最高378,最低-05),年降雨量1077毫米,无霜期351天,相对湿度8

3、3,全年盛行西北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马家乡的土壤属紫色沙土,PH值55-65,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是南溪县内主要的林产区之森林面积约有4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57%,是南溪县森林覆盖率最高的乡镇 ,具有生态示范乡之美誉,全乡独特的气候、土壤、植被等适应多种中药材的生长,现有杜仲、肉桂、青果、玄胡、青蒿等100余种中药材。盛产马家大米、马家藠头、马家小颗粒花生等农产品,并建有万亩绿竹基地和万亩油樟基地。此外,马家乡境内还有远近闻名的灌口风景区、水鸭池八卦古民居建筑风景区和回族清真寺民族文化休闲园区等10余个自然景点,是人们节假日休闲度假的好去处。4、社会经济情况马家乡乡域

4、内有耕地10894亩,其中田9890亩,土1004亩,农业人均占有耕地0922亩。农业以种粮食、蔬菜、药材、水果为主,副业以饲养家禽、家畜为主。马家乡200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98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45元,粮食总产量7214吨,人均粮食571公斤,农业总产值37569万元,全乡有学校7所,教师74人,有乡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12个,有信用社1个。5、交通运输马家乡的交通条件因受长江阻隔,与南溪县城隔江相望,一直以来受到很大的限制。近年来, 乡党委、政府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带领全乡人民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使交通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全乡现有江南-马家、马家-宋家、马家-下长、马家-牟

5、坪4县级公路,总长34公里,将在2008年底全面贯通水泥路面。现有村、社道20余条,有村级水泥路4条,90的社通公路。建设高效特色农业规划的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建设高效特色农业规划是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从环境-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出发,对资源开发、经济结构、产业布局、 自然保护、社会形态和人类行为等统一规划、协调行动,追求整体协调、共生协调、发展协调, 并突出入和自然的和谐。根据马家乡的区位和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主要特点及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抓住宜宾市和南溪县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契机,充分利用本乡丰富的自然资源,调整、优化生产要

6、素及其组合。建立优质、高产、高效、低耗、无污染的产业体系, 带动全乡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大力推进科技教育的基础作用,将马家乡建设成为环境舒适、生态环境和社会良性循环、经济和环境协调持续发展。本规划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设高效特色农业规划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统一规划,整体行动、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强调宏观和微观、部门与整体、 区域与全局、软科学与硬科学的有机结合,协调合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2、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型的原则本乡的经济发展方式多为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模式。因此,应加快科技进步,加强科技投入,优化经

7、济结构,合理产业布局,充分挖掘系统内部的潜力,使资源得到多层次利用和循环增值, 变劳动密集型为技术密集型,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注重规模经济效益、科技进步效益,以及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效益。3、人是第一重要因素的原则在自然-经济-社会的复合体系中,人是第一位重要因素,人类既可以改善自然、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又直接影响生态建设的成败。 因此,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干部的现代管理水平和国民的劳动技能,采用各种形式的宣传,增强国民生态环境的意识,树立新的资源观、价值观、道德观,通过高素质人才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良性循环与持续发展。4,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布

8、实施的原则建设高效特色农业规划应在整体推进中突出重点,在强化特色中狠抓关键,优先抓好对全乡有直接影响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力争短期内有所突破,再有计划地逐步推进,实现全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展。应尊重客观规律,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在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大力推出自己的特色产品,实施品牌战略,打出品牌,从而带动全乡的经济发展。5、目标可实施性原则从目前诸多的环境规划计划实施的情况分析,环境规划的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 以便管理、监督、检查和实施, 同时要求与现行的管理体制政策和制度相结合,方案具体严格而又要富有弹性。(二)总体规划目标及分区规

9、划目标2010年本乡总体目标是: 优化经济结构,合理产业布局,资源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增值,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为达到“经济持续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群众生活富裕,环境优美舒适”打下坚实的基础。2010年本乡主要指标是:第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例大于33,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00元;大气环境质量的各项指标达到功能区标准;水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2、分区规划目标(1)岩上山丘农业产业带、油樟产业带、绿竹产业带、特色养殖产业带与特色旅游。该类型主要分布在岩上,覆盖青山岭,包括大阳、楠木、平泉、华林、社林、济民、青年、大明、新立、雄英10个行

10、政村。本区域森林地达4.5万亩,拥有全乡绝大部分的林业资源,主要采取以生态水土保护和林业景观利用为主,并与农牧协调配合相结合的方式。该区域重点是大规模营造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以林为主,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进行水土林木绿竹的综合治理,坚持退耕还林,大力发展带生丰产用的材林、绿竹、经济林、防风固土,大力发展PIC猪、西门达尔牛、圈养野猪、山鸡等特色养殖业,适度发展牛、羊为主的节粮型,食草型畜牧业,将其造成马家乡的绿色屏障,促使改善全乡的生态环境。加大宣传、加强包装、激发后发优势,以极富神奇色彩、物竟选择的灌口风景区、水鸭池“八卦”古民居建筑休闲区、回族清真寺民族文化休闲园区等度假休闲景点,加快旅

11、游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态绿色观光业。(2)岩下平坝农业生态经济区该区域位于马家乡岩下西北部、毗邻翠屏山,包括和平、白塔2个回族村,是全乡粮农作物主产区,种植业发展,水果、畜牧、养殖、渔业发展基础好,有长江作物水资源后盾。该区重点是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并举,改造中低产田,配套完善水利设施、农业耕作机械机具,加大科技投入,采用旱地其多熟立体种植,同时,以果园公路建设为依托,加强对果园内2500余亩雪梨的管理和品种改良,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高效特色农业产业规划主要建设领域一、建设领域1、生态绿竹建设;2、旅游开发建设3、观光农业建设4、特色种养殖业建设5、油樟产业建设6、民族果园基地建设绿竹产业规划

12、一、基本情况1、地理位置马家乡位于长江以南,乡政府驻地马家街村,距县城16公里,东临江南镇和长宁县的下场镇,南靠长宁县的梅柏乡,西接翠屏区宋家乡,北连长江,幅员面积536平方公里。2、区划人口马家乡共辖12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70个村民小组,有3180户,12570人。其中回族1026人,汉族11950人,是南溪县唯一的回汉少数民族聚居乡;有农业人口12310人,非农业人口290人。3、自然条件马家乡以高丘低山为土,海拔400-550米,全乡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平均气温18(最高378,最低-05),年降雨量1077毫米,无霜期351天,相对湿度83,全年盛行西北风,气候温和,

13、雨量充沛。马家乡的土壤属紫色沙土,PIt值55-65,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是南溪县内主要的林产区之森林面积约有4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57%,是南溪县森林覆盖率最高的乡镇 ,具有生态示范乡之称,全乡独特的气候、土壤、植被等适应多种中药材的生长,现有杜仲、肉桂、青果、玄胡、青蒿等100余种中药材。全乡马家大米、马家藠头、马家小颗粒花生,建有万亩竹业基地和万亩油樟基地。此外,马家乡境内还有远近闻名的灌口风景区、水鸭池古民居八卦建筑风景区和回族清真寺民族文化休闲园区等10余个自然景点,区内有2条小溪,是人们节假日休闲度假的好去处。4、社会经济情况马家乡乡域内有耕地面积10894

14、亩,其中田9890亩,土1004亩,农业人均占有耕地0922亩。农业以种粮食、蔬菜、药材、水果为主, 副业以饲养家禽、家畜为主。马家乡200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98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45元,粮食总产量7214吨,人均粮食582公斤,农业总产值37569万元,全乡有学校7所,教师45人,有乡卫生院一所,村卫生室12个,有信用社1个。5、交通运输马家乡的交通条件因受长江阻隔,与南溪县城隔江相望,一直以来受到很大的限制。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带领全乡人民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打通制约经济发展瓶颈障碍,舒通全乡经济生命线使交通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全乡现有江南-马家、马

15、家-宋家、马家-下长、马家-牟坪4县级公路,总长34公里,有村道、社道20余条,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90的社通公路。二、发展思路按照加快马家乡山区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和建设高效特色农业的目标,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竹林的多种需求为出发点,以竹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丰产竹林培育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龙头,不断开拓县内外市场,逐步建成贸工林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绿竹产业体系。三、发展目标任务马家乡溪河沿岸,四旁隙地,农耕宜竹地,低产残次林,改造等适合种竹地较多,竹类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一)发展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任务:到2010年,改造低产竹林、培育丰产竹林35000亩,其中:黄竹 15000亩,慈竹5000亩,撑绿竹10000亩,苦竹1000亩,楠竹4000亩。年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