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1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876413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语,学会直译课文;加深对寓言的认识,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寓意;培养学生对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力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多种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教学重难点1、古今异义的词语。2、重点字词句的意思。3、寓言蕴含的道理: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教学准备收集韩非子以及扁鹊情况。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入境:“我能行!我一定能行!”师:同学们,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下面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一句话,请大家随着老师的板书大声读出来。(教师板书

2、:“我能行!我一定能行!”板书完后,要求全班同学齐读两遍。)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古文扁鹊见蔡桓公,希望各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团结协作,积极探究,圆满完成本课学习任务!相信大家一定行!二、活动一:“我会说”1、各小组同学将课前收集的有关扁鹊,韩非子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注明资料来源。2、小组长指定一名成员宣读整理结果,其他成员可进行相关补充。3、教师归纳整理。(1)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孤愤、五蠹、储说、说林、说难等篇。(2)韩非子代表了法家思想。(3)文化常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4)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候人

3、,著名的民间医生,是中医传统诊断的奠基人。四诊法:望、闻、问、切。三、 活动二:“我能读”1、小组合作,初读课文,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标注“腠、桓、还、汤熨、齐、遂”等字音。2、学生听教师范读,进一步纠正字音,体会朗读节奏及语气。3、各小组自由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如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男女生配合读、小组之间赛读等等。读完后展开自评与互评。四、 活动三:“我会译”1、明确目标。各组从文中挑出23个较难理解的句子,写在白纸上。2、邻近两组交换“目标”,利用工具书,理解句子含义。3、各组代表宣读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订正及补充。4、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关键实词如“间、将、居、益、索”等的含义。5

4、、开展集体评议,总结。五、知识巩固。1、理清结构。开端、发展:扁鹊和蔡桓公的前三次见面高潮:两人第四次见面及扁鹊说明“还走”的原因结局:桓侯病死2、复述故事。六、作业。1、背诵课文。2、翻译课文。第二课时一、导入复述课文。二、引导分析课文。1、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问题(1)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说了哪些话劝他及时治病?对扁鹊的忠告,桓公是怎样评论的?扁鹊:君之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公的评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2)扁鹊说了哪些话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正日益严重?君之疾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3)第四次见蔡桓公时,扁鹊为什么“还走”?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

5、以无请也。(4)发挥想象力并讨论扁鹊第四次进见时,“望”了桓侯一眼便“还走”时的内心活动。扁鹊第四次进见后,回家后的心理活动及做法。提问:从扁鹊“逃秦”的决定,可以体现出他的什么特点?明确:机警。2、分析人物性格(1)课文通过描写蔡桓公的言行表现了他怎样的人物性格A“寡人无疾”:表现蔡桓公盲目自信。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表现蔡桓公固执主观C“不应”,“又不悦”:表现蔡桓公的讳疾忌医。D蔡桓公“讳疾忌医”的结果是什么?桓侯遂死。3、人物形象对比扁鹊:医术高明、高度负责、聪明机警桓侯:盲目自信、固执主观、讳疾忌医由此可见:本文赞美人物是扁鹊,而蔡桓公是一个陪衬人物,他的讳疾忌医更反衬了扁鹊的医道之神,他的昏庸更反衬了扁鹊的智勇。三、阐释主题:讨论:蔡桓公最终因讳疾忌医而死,从他身上你能吸取哪些教训?明确: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有病须早治,切勿讳疾忌医。切勿拒绝忠告,不可主观猜忌。对待祸患要敢于正视,要防微杜渐(言之成理即可)四、拓展思维要求:(讲出)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讳疾忌医的经历,你是怎么做的?五、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从中得到了许多启示,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能引以为戒,做到活学活用。六、作业就本文给你的启示写一篇读后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