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871154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报告“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食品工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根据有关资料显示,1993年至1998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由3430亿元增至6000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2。2003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更是首破12000亿元,远远超过汽车工业总产值9400亿元的水平。但是全球及我国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却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也促使各国政府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各国纷纷加大了对本国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2003年4月16日,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挂牌,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工作迈

2、入了综合监管与具体监管相结合的新阶段,也表明了我国政府与时俱进、切实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心。2004年9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立足当前,规划长远,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和长效机制。”决定还提出了:“进一步理顺有关监管部门的职责”、“强化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等几项重要措施。要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离不开具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知识的人才的培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政府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在教育部的批准下,首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增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

3、本科专业这一编外新专业。随后,许多农业院校及原来具有食品相关专业的理工科院校纷纷增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是国内较早开设预防医学专业的几所高校之一,在预防医学领域具有较强教学和科研实力。目前广东及海南各地的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卫生防疫部门,都有大量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培养的人才。食品卫生属于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范畴,而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在这方面又具有较强的实力;因此,在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增设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不仅可行,而且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基于上述方面的考虑,广东药学院于2003年底着手准备增设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的相关事宜,并于2004年38月间,通过文献

4、资料的查阅及整理、实地走访相关部门及企事业单位、问卷调查等方式,从多个角度、多层面对广东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需求调查进行了论证和调查。一、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需求的宏观背景(一)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人才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迫切需要营养是人类生存和健康的基本条件,营养的好坏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国民的营养状况作为国民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昌盛、国家富强的具体体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物质供应的日益丰富,我国国民选择食物的余地越来越大。但由于我国食品企业、餐饮业、集体单位食堂大多没有营养师,加之居民缺乏必要的营养知识,

5、家庭的饮食缺乏营养科学的指导,我国国民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平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不利于健康的多脂肪、多热能、高糖、高盐、过于精细的饮食成为食品加工业、餐饮业的主流产品。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并有年轻化的趋势,与营养不平衡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在居民中,尤其是在儿童青少年中,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营养不良问题,尽管近年来我国儿童的身高、体重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还远没有达到“满意”的水平,还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我国儿童的体质和健康。2001年协和医院和几个省市对住院病人的调查发现,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外科病人为43%,神经内科和内科病人为30%35%,I

6、CU病人达60%65%。营养治疗是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病人的营养状况对其康复有重要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少病人实际上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直接或间接地死于营养不良。由于医院住院病人得不到营养治疗,大大增加了医疗开支。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临床营养学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临床医疗中的作用,早已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在医院工作中处于不容忽视的地位。近年来,食品的安全性问题,特别是食品的污染对健康造成的威胁,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因致病微生物污染引发的食源性中毒事件逐年上升,中毒和死亡人数逐年增加。畜牧业生产中应用激素、兴奋剂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导致动物体内激素残留,应用抗生

7、素引起耐药菌株增加和残留,对人体生理机能造成破坏,引起致残、致敏、致畸、致癌等后果的已屡见不鲜。我国出口的蔬菜、粮食、肉类食品由于农药和兽药残留和毒素的污染被进口国拒绝、扣留、退货、索赔和终止合同的事件时有发生。2002年,欧盟全面封锁对我国动物源性产品的进口,理由是药品残留超标。2002年初,日本认定我国的出口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并大大提高进口蔬菜的技术标准,仅此一项就使数万农户大幅减收。在食品的加工环节问题同样不少。如油条里加洗衣粉,炸油条用的油是从“泔水油”提炼,用工业用矿物油生产饼干,用医院废弃的旧石膏点制豆腐,面粉和粉丝里掺滑石粉、漂白粉吊白块,过量使用增白剂,用福尔马林浸泡海产品,火锅

8、掺入罂粟壳等。近年我国多次发生假酒引起的甲醇中毒,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使数千人中毒、百余人丧生。食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不仅影响个人和家庭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还会影响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生活。如日本的大肠杆菌O157流行事件、英国的疯牛病事件、比利时的二噁英事件、欧共体国家的口蹄疫流行事件和我国上海因食用毛蚶而爆发的甲肝大流行事件和发生在东南亚、香港和我国的部分省份的禽流感事件。中国卫生年鉴汇总的各地疾病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居民的疾病谱和死因顺位发生了改变,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却在上升,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成为威胁我国

9、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广东省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心脏病已跃居死亡原因的前三位,这些位居死亡原因的前三位的疾病都与不合理的膳食摄入有关。国外学者认为,80%的人类疾病和40%的癌症与膳食有关,女性肿瘤的60%、男性肿瘤的30%40%与膳食有关。恶性肿瘤的发生,有营养不平衡的问题,也有食品被污染,即不卫生的问题。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已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需要。(二)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2001年11月3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论及的我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适应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营养改善的要求,为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实现中华民族

10、伟大复兴,动员和号召全社会力量,加快我国食物与营养的发展。紧紧围绕食物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分类指导,全面推进,建设现代食物生产、加工和市场体系,调整引导我国食物结构向营养、卫生、科学、合理方向发展,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我国居民的食物消费与营养整体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在论及促进食物与营养发展的政策措施时指出,加快食物与营养立法步伐,制定食品管理法规,保证食品安全卫生与人民身体健康。抓紧制定关于营养师、营养标识、儿童营养等方面的法规,把居民营养改善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强食物生产、加工、流通过程的标准化建设、加快食物质量、安全、卫生的标准体系建设,制定不同类别食物与营养标准,科学地指

11、导食物生产和消费。在大中城市和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实行农产品认证制度,规范直接上市农产品的质量要求。提高营养师的社会地位,逐步在医院、幼儿园、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公共食堂及餐饮服务业推行营养师制度。由人大常委会分别于1982年和199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和正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发展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确立了以食品卫生监督为主要形式的食品卫生国家行政管理体制。至今,较完善的食品卫生法规体系已经形成。2003年5月13日国务院公布实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将重大食物中毒列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针对学校是发生食物中毒的主要场所的现状,2002年11月1

12、日教育部和卫生部公布实施了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各方面更加认识到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品卫生问题已经上升到食品安全的高度。在2000年召开的WHO第35届大会上,把食品安全作为优先关注的领域之一,大会通过了有关食品安全的决议。联合国粮农组织也将食品安全列为下一个十五年规划的工作重点。中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的“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已更名为“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国务院已将国家药品监管局改制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为了确保食品具有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内在品质,我国正在加快食品质量与安全立法的进度,完善食品质量与安全标准体系,覆盖生产、加工、

13、流通和消费各个领域,并按照国际流行的模式,实行“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管理,建立完整的食品安全生产体系,从源头抓起,大力发展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生态食品、天然食品和绿色食品。建立完善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督和管理体系,由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协调,农业、技术监督、工商和卫生部门分工管理。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是食品卫生法、营养师法及相关法规得以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三)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是我省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的营养和食物的安全与健康的关系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广东省是食品工业较发达的省份,全省各地拥有各种规模的食品生产基地,食品企业的数量

14、在全国处于领先的地位。广东省的餐饮业也较发达,各种特色食品闻名遐迩,“吃在广东”为世人所知。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又制定了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开发海洋食品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内容。这一战略的实施,必将促进广东省食品加工业和餐饮业的进一步发展。广东省的食品除供应本省,还远销海内外。同时,广东省与港澳比邻,旅居国外的广东人遍及世界各地。此外,广东省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海陆空交通发达,是国内重要的口岸和旅游省份。因而,广东省的食品质量和安全状况如何,对广东省国内和国际的名声会造成更大的影响。自2000年以来,全省涉及面较大的食物中毒事件屡屡发生,食物安全恶性事件也不少。2000年前3个季度,仅广州市就

15、发生了9起因蔬菜残留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涉及100多人。2000年4月14日,博罗县龙华镇发生了30人因食用含有“瘦肉精”添加剂的肉食品而中毒的事件。2001年8月4日,信宜市发生了一起含“瘦肉精”的猪肉使530人中毒的事件;11月7日,河源市发生了有400多人由于食用含瘦肉精猪肉中毒的事件。2001年,在广州、四会、东莞等地饲料市场上,查获了含有“瘦肉精”的违禁饲料。调查表明,在四会、顺德、增城、博罗等市县的饲料经营销售店,有半数以上公开或半公开地销售“大猪宝”(瘦肉精)添加剂,有的在获农业部批准的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也在生产“大猪宝”。2000年12月,广东发现大量掺有工业用油的大米。2001

16、年7月28日,广东省卫生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一些不法厂商经过漂白、加水抛光和添加矿物油等加工程序,将霉变大米加工成“优质大米”,假冒“斑马油黏米”、“中国香丝苗米”、“中国香米”、“益寿牌双竹黏米”、“好运牌泰国香米”等40多种优质品牌大米,销往附近省市的酒楼、集体食堂、粮油经销店。经检测,这批300吨的劣质大米黄曲霉毒素严重超标,有些含有矿物油。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上半年,包括广东在内的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地共捣毁、取缔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窝点55个,查获假冒伪劣食品4200多吨,案值3000多万元人民币。不断被媒体曝光的还有潲水油、敌敌畏火腿、吊白块腐竹、毒粉丝等事件,而惊动全国上下的安徽劣质奶粉杀婴事件也牵带出广东省的“大头婴”奶粉事件。前不久发生的毒酒事件更增加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危机感。而果子狸等野生动物被怀疑是SARS冠状病毒的来源之一,引起了人们对广东人喜食野生动物这一饮食习惯给健康带来威胁的担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