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补天”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870408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安全“补天”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食品安全“补天”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食品安全“补天”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食品安全“补天”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食品安全“补天”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安全“补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安全“补天”(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品安全“补天”2011年7月11日 2011-7-11 18:55:34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中国食品质量报) 近百名领导干部在京“炼石”国家行政学院副司级班主任党彰常言道,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原来的本意是强调食品的重要,进而维护几千年以来小农社会对农业的重视,维护稳定的统治。但到了现在,民以食为天的“食”,则更加具体化,主要是指“食”的安全,意思有变化,但意义一样重要。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社会和谐和稳定,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一样如“天”。对于最近一段时间报纸曝光的瘦肉精、染色馒头、牛肉膏、毒豆芽等

2、食品安全事件,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做出了重要的批示这些食品安全事件集中说明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比较严峻,必须以最大的决心采取最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这也促使各级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纷纷以“补天”的态度和责任感、使命感来认真履行职责。为了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十二五”时期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认清我国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增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掌握食品安全监管的特点和规律,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2011年5月5日至13日,中央组织部、国务院食品安

3、全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行政学院共同举办了“省部级领导干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专题研讨班”,就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机制问题及如何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进行了为期9天的深入研讨,犹如“炼石”。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省级城市分管负责同志和食品安全办公室主任共92人参加研讨,人数之多、级别之高、规模之大、态度之正,为国家行政学院类似研讨班中所罕见。水平思维换位思考研讨班的主要议题分为四块,第一块为专题讲授(8讲),由包括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勇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在内的领导和专家就国内外食品安全监管情况、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等作了讲授;第二块为专家论坛,

4、由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工商总局副局长王东峰、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边振甲等就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安全监管的关系及其各监管环节如何协调落实监管责任作了主题发言;第三块为经验介绍,湖南省政府、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中粮集团介绍了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第四块为案例教学(3次),由国家行政学院的七位教授、副教授、讲师等分别以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为例,结合具体实际,组织研讨班学员从多个角度和层次,探讨食品安全监管。本次研讨班,进行结构化分组研讨是国家行政学院的又一次创新实践,一改之前为研讨而研讨,或者就某一个单独的事件进行研讨的传统做法,而创新为针对当前食品安全的大事、热点、焦点

5、问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进行研讨;而且,每一个研讨者在研讨当中,要互换身份,分别扮演政府官员、生产企业负责人、普通消费者,站在不同的立场,发表不同的看法。由于能扮演不同的身份,接受不同的问题,大家都可以换位思考,所以就能真正把食品安全的问题全部摆出来,进行深入而热烈的研讨。这种研讨方式,在国外被称为水平思考或者水平思维。我们原来传统的思维方式有一些局限,或是纵向思维,或是横向思维。都是从发现问题到按一种思路一个方向来解决问题,就以以往的研讨班为例,个别同志有可能主导整个小组的发言权,导致了研讨班可能成为了学员的教学班,其他学员没有自己的思想或者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人云亦云。但这次的研讨班引

6、进了一个名为“水平思考法”的教学方法这是来自英国的一个立体思维的方式,适用于团队学习、决策过程。具体来说,这个水平思维就是说先设定一个议题,接下来所有的参与者都来发现问题,然后研究出根本的问题,然后再一起讨论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大家都从不同的侧面对一个问题提出看法,但是因为每一个人因为立场、因为身份、因为认识水平不一样,看问题就不可能比较全面。水平思考法的特点是将这个研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组员互换身份,就可以互相启发,互相交流,互相分析,互相发问,互相回答。这样的话,就尽可能多、尽可能全面地分析问题,尽可能多地提出解决办法。考虑到是一种新的研讨方法,国家行政学院为每个小组安排有一个“催化师

7、”,这个催化师要介入到研讨会全过程中,帮助学员找出和阐述发言关键词,引导学员按水平思维方法有序地进行研讨。食品安全问题全球普遍存在三类国家各有不同在本次研讨班上,很多学员都结合自身的监管经验和社会实际,充分发挥,大胆发言,提出了很多堪称建设性的意见。有的学员指出,现在有些媒体失之偏颇,夸大、抹黑食品安全,妖魔化中国食品,造成不必要的恐慌;有的学员说,我们现在说食品安全就是如何监管,甚至出现有的地方一个企业出问题全行业停产,有的地方甚至不新办、续办一张QS证,一刀切地管死,但就是没有谁来提如何推动产业发展,通过产业自身的发展、通过产业自身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来自我完善;有的学员提出,食品安全监管不是

8、形式,不能靠几次行动,而是要提高到政治高度,从全局来考虑事实上,这些说法都是有道理的。中国农业大学的罗云波教授曾多年留学英国巴斯大学商务学院,完成了博士学位和博士后研究工作,一直从事食品安全营养的研究。他讲授的国外食品安全监管指出,其实从全球来看,食品安全问题也是非常突出的,只不过各个不同的国家,所面临的食品安全的挑战又不相同,各自都有各自的一些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认识食品安全问题,他把全球国家分为三类发达国家、经济快速成长国家和经济欠发达国家三大类分别作了阐述。发达国家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农业、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而产生的食品污染,其中生物性的污染占很大的比重。比如说“瘦

9、肉精”原来是一种新技术,“瘦肉精”是一类物质,它不是一个物质,包括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还有沙丁胺醇等一类的物质。我国现是全面禁止的,但是在美国通过风险评估,FDA批准莱克多巴胺仍然还是可以用的,只不过是要严格按照它的规范来使用;还有一些包装材料,我们最初包装食品是用塑料薄膜,觉得方便好用,但后来发现在包装油性食品时,就会产生污染。第二类是经济快速成长的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印度等等还有很多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比较快的,对食品安全刚刚有了追求,那么这类的国家面临着双重的挑战。一个问题是国家本身由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工业废水处理、重金属严重污染产地环境,影响农产品质量。另外

10、一个是发达国家所面临的问题一样传导到发展中国家。一个先进国家的技术,很快就可以传到另外的一个发展中国家,甚至有些技术在其发明国还没有进行很好的、很全面的风险评估,其他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拿过来先用了。由于有市场、能够赚钱,这种未经评估的新技术、新工艺传播更广、更快,对这些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影响反而更大,问题更严重。所以说,像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往往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监管问题比发展中国家要严峻要复杂得多。最后一类是欠发达国家,其主要矛盾是食品的供给安全。食品的质量安全绝大多数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比如说,粮食一减产,非洲就很紧张。这些国家它首先一个怎样保证食品供给安全的问题,跟我们现在谈的食

11、品安全是两回事。在凭票的时候没有人或很少有人说食品安全不安全。今天物质丰富了,我们食品安全问题也就多了起来。据美国的疾控预防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每年约有4800万人患食源性疾病,就是吃出来的疾病,其中有3000人死亡。近年来,连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是350起,每年因食品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是1520亿美元。食品安全不能过分依赖监管从政治上认识,从源头上抓起, 从交流中解决 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魏礼群在开班仪式上指出,本期研讨班是经中央批准举办的,是贯彻中央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重要部署和指示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通知要求的实际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

12、食品安全,事关政治全局,不仅仅只从维护消费者身体、生命健康的角度来抓。我国与食品安全相关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吸纳城乡就业人员最多、与农业增效关系最大、与其他行业关联最强的产业。我们既要扩大内需又要对外开放,如果国内产品质量不合格,不仅会直接影响国内产品的消费信心,而且会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对国内产品造成更大经济压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促进食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对于增加就业,扩大内需,促进农业增效,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理体制机制,健全法制,严格标准完善检测评估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加强监管执法,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加强食品安全监

13、管这是一项重要民生问题,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行动。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研讨班上讲到,农业的标准化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治本之策,只有标准化才能确保质量安全。所以这些年农业部一方面抓监管,一方面推动标准化建设,引导产业发展。现在农业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已经达到4800多项;全国选定了90个县作为标准化的整体推进的示范县,在蔬菜水果、茶叶行业,建了819个标准园,在畜禽养殖业建了1550个标准化示范厂,还有500个水产品的健康养殖场,这些场子都主要起到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效果非常好。同时大力推进商品用标,用品牌化来带动标准化,商品用标就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

14、产品。现在的总数已经达到了8万多个,产量占上市产品的1/3强,所以这方面应该说推进的力度比较大。与此同时,在十一五时期,国家专门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国家投资59亿元,现在已经建起了49个部级的检测中心,30个省级的检测中心,和936个县级的检测中心、检测站。陈晓华的报告,开阔了学员的思路,大家一致认为,食品安全,并不能完全依靠监管,依靠检测,说到底,不是社会的问题,首先是企业的问题。企业生病,社会吃药,药效就打了折扣。监管不能放松,但对产业的发展,也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扶持,以期通过食品产业自身的发展,实现某些问题的自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提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概念:风

15、险交流。他以红心蛋为例作了说明,就是政府部门在发现食品安全事故做出决策、采取措施之后,要在第一时间站出来,以百分之百的透明度,通过媒体明明白白地告诉消费者:相关问题我们政府已经做了严格的处理,相信你们今后再也买不到该类问题红心蛋产品;第二,假如你们有人在前些日子曾经吃过红心鸭蛋的话,不必担心,因为根据科学家的风险评估的结论,这样含苏丹红的鸭蛋,每人每天要吃1000个,一直吃下去才有可能产生危害,这个结论放之四海而皆准不但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外国;不但适用于我们黄种人,也适用于黑人和白人,也适用于大人小人,男人女人,统统适用。因为在评估的时候,已经完全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差别,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人种

16、之间的差别,一切都考虑到了,是一个非常保守的估值。所以不必对自身的健康担心。可惜的是,这个第二句话,当时没有一个部门站出来讲。结果呢,媒体炒作六个礼拜,从我们中国大陆炒到香港,炒到台湾,当时陈君石院士正好在香港参加一个会,会议组织者找了10个媒体来跟他讨论这个,采访关于红心鸭蛋的事情。遗憾的是,大陆的问题到香港去解释,而且只是专家身份而不是政府名义,这个过程虽然叫作风险交流,但不是政府的主动交流,影响了效果。信息发布是食品安全法的一大亮点,也属于风险交流,只不过仅仅是风险交流当中的一部分,它是一个单向的政府信息发布。而所谓交流,自然是要双向的。不但政府有信息要发布,科学家的评估结果、科学家的看法也应该如实告诉老百姓,同时老百姓、媒体、生产企业有问题也可以找到科学家,也可以找到政府。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