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子李》教学设计2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870100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刷子李》教学设计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刷子李》教学设计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刷子李》教学设计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刷子李》教学设计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刷子李》教学设计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刷子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读通课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3、领悟并学习作者运用一波三折的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重点领悟并学习作者运用一波三折的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运用一波三折的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质疑传说(一)课件出示粉刷匠的图片,了解粉刷的脏。(二)师引出传说:在天津一直流传着一个关于一位粉刷匠的传说,这个粉刷匠的名字叫刷子李。这是个怎样的传说呢?(三)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读。(四)学生概括刷子李粉刷技艺的特点:美、穿黑衣、没白点。(抓住“必”和“绝”两个字,体会刷子李次次如此

2、,绝无例外。)(五)师:面对这个神奇的传说,你信吗?(六)学生质疑传说。(七)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读。(抓住“行内”和“行外”两个词,体会所有的人都不信。)二、初读课文,验证传说(一)一边是所有的人都怀疑这个传说,一边是大家之间口口相传,这个传说到底是真还是假呢?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曹小三一起去看一看他的师傅刷子李的粉刷技艺,看一看这个传说到底是真还是假。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把课文认认真真地读一遍。(二)课件出示学习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边读边想,传说可信吗?如果可信,划出文中和传说相符的语句。(三)学生自读课文。三、细读课文,品味传说(一)品味刷子李粉

3、刷的美。1、课件出示: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2、交流:“和”字的读音。3、抓住“悠然摆来”、“ 悠然摆去”两个词语体会刷子李粉刷动作的美。4、抓住“天衣无缝”体会刷子李粉刷效果的美。(二)、品味刷子李粉刷时穿黑衣、没白点的神奇。1、课件出示:每刷完一面墙,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衣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2、师:如果为了不让别人看到自己身上的白点,你会选择什么颜色的衣服?3、学生交

4、流。(师注意引导学生和刷子李的衣服进行对比。)4、抓住“搜索”体会曹小三看得仔细。5、抓住“每刷完一面墙”体会曹小三搜索的次数之多。6、师小结:这样一遍又一遍地仔仔细细地搜索,可是我们竟连芝麻大小的粉点都没看到,这实在是太神奇了。此时此刻,对于这个传说你信了吗?7、学生交流。(三)体会故事的曲折,进一步感悟刷子李粉刷技艺的神奇。1、师:故事写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吧?刷子李粉刷的美,我们看到了;穿黑衣,我们看到了;至于白点,我们也仔细搜索了,确实没有啊!作者还有什么可写的。2、课件出示课文第七自然段。3、指名读。4、师:这一次,我们看到了什么?(一个黄豆大小的白点)面对这个白点,你对那个传说还信

5、吗?5、学生质问刷子李。6、抓住“轰然倒去”、“不敢说”、“不敢看”、“忍不住”体会曹小三复杂的心情。7、面对我们的质问,面对曹小三复杂的心情,刷子李是怎们说,怎么做的?8、课件出示课文第8、9自然段。9、指名读。10、师:经刷子李这一提醒,我们发现刚才好不容易找到的白点竟然只是一个(生:小洞。)面对这个小洞,你信那个传说了吗?那就让我们带着自信,大声地把这个传说告诉人们。11、学生带着自信读课文第一自然段。12、师:此时此刻,你们是否更加敬佩刷子李的粉刷技艺了?那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崇敬之情,告诉大家刷子李神奇的粉刷技艺。13、学生带着崇敬之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四)体会“一波三折”的写法。1、师:请同学们看到黑板上这曲曲折折的线条,这既是我们读书时的情感线,又是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线索。谁能借着板书,体会出作者在写作这篇文章时的写作奥妙。2、学生交流。3、师小结:“文似看山不喜平”,这就好比坐过山车,总是向上,向上,就没意思了,只有向上,向下,再向上,又向下,才显得刺激、紧张。四、作业布置1、完成大课15课的语段阅读。2、回家复述课文给家长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