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季版)《黔之驴》教学设计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866258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春季版)《黔之驴》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春季版)《黔之驴》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年春季版)《黔之驴》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年春季版)《黔之驴》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年春季版)《黔之驴》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春季版)《黔之驴》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春季版)《黔之驴》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黔之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寓意。2、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认识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困难。教学重难点:1、重点: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2、难点: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从学生熟悉的动物入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驴,在人们眼中,仿佛只知整天拉车、拉磨,是一种驯良的动物。殊不知它也曾让百兽之王老虎心惊胆寒而远远逃遁。只不过因为它没有把握这大好机会,一步步丧失了

2、自己的优势,终成为老虎的盘中餐、腹中食。这是怎样一个故事呢?让我们一同走进柳宗元的寓言故事黔之驴。作者柳宗元(773一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被贬官永州、柳州。在十几年的贬逐生活中,他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也游览了一些山水名胜,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文。这阶段虽在政治上失意,但文学上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黔之驴是柳宗元三戒中的一则。三戒是作者寓言作品中的代表作,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作者认为这三首寓言都可以使人引以为戒,故称“三戒”。(二)整体性点拨1、齐读全

3、文,矫正字音,如慭(yn)、狎(xi)、踉(ling)、(hn)。2、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全文意思。3、学生质疑(学生对书未下注的部分生字难句可提出疑问)。4、师生共同解疑,教师提示应着重掌握的文言现象。实词出 近:接近,靠近。胜:能承受。技:技艺。词类活用 蹄:用蹄子踢。(名词作动词)句式 以(之)为神:把它当作神。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船载以人:连词,相当于“而”。 至则无可用:到了 却 以为神: 把(它)作为蔽林间窥之:躲避 偷看 稍出近之:靠近 莫相知:一方对另一方 虎大骇:害怕 远遁:逃跑 以为且噬己也:将 咬然往来视之:但是 益习其声:渐渐 终不敢搏:始终 益狎:更驴不胜怒

4、:能承受 蹄之:用蹄子踢 虎因喜:因此 计之曰::盘算技止此耳:只 断其喉:咬断 尽其肉:吃尽 乃去:才离开第二课时(一)整体感知1、感知全文。(1)朗读全文。要求:朗读时体会词句含义,并想象具体的故事情节。(2)即兴表演黔之驴。具体安排:请两位学生分别饰演驴和虎,根据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表演。(3)请学生当导演,对演员的表演进行指导。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对表演进行指导、评说。表演时,动作、神态、语言结合课文。动作:见、窥、近、遁、视、近、荡倚冲冒、跳踉、大阚、断、尽虎 神态:慭慭然、大骇、甚恐、喜语言:技止此耳驴 动作:一鸣、蹄之神态:不胜怒初见驴时,虎“蔽”、“窥”,勾画出虎

5、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驴一鸣,虎大骇,远遁”,“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接下来“稍出近之”、“往来视之”、“近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而激怒驴,写虎再三试探,处处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最后的“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等语句,句式短促,节奏鲜明,写出虎干脆利落、志得意满的情态。心理词语与动作相映衬,最初,虎见到驴形体大,是个“庞然大物”,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所以非常害怕驴;又因为虎通过多次观察,知道驴的本领只不过“鸣”和“蹄”,“技止此耳!”没有什么别的能耐,才吃掉它。这些语句生动逼真地描绘了虎对驴的认识的全过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且使其

6、波澜起伏,引人人胜。 驴与虎的关系变化,即虎是如何一步步进逼,驴是如何一点点丧失自己的优势的。虎惧驴虎识驴虎戏驴虎吃驴虎与驴的形象分析虎:知己知彼,小心谨慎,勇于出击,战胜对手。驴:没有自知之明,外强中干,虚张声势。(4)再邀请两位学生表演,注意刚才“导演”所提的要求在表演中有无体现。(5)朗读全文。要求:注意体会文中是怎样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刻画虎和驴的形象的。(说明:安排的3次朗读旨在使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所设计的表演及导演评说活动,旨在加深学生对文中字、词、句的理解和整体形象的把握,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感。)2、深入体会。(1)请学生为故事续尾。要求:根据自己对

7、故事的理解,说几句议论的话,谈谈自己的感想,揭示故事的寓意。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从虎的角度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从驴的角度讽刺那些毫无自知之明而自招祸患的人。从虎与驴的关系角度要坚持,不放弃;要知己知彼,不要虚荣和卖弄,要正确估计对手等。(2)将原文结尾内容及译文材料发给学生阅读。原文: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译文:哎!外形庞大好似很有德性,声音洪亮好似很有本领,如果不露出它的可怜的技能,即使虎很勇猛,却疑虑畏惧,最终不敢进取;像今天这样,可悲啊!教师指导:肯定学生的评述。请

8、学生将自己的评述与原文对照,注意异同。(3)品味寓意,联系实际,谈谈生活中遇到的“驴”和“虎”。这则寓言叙写了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故事,表现了老虎的机智勇敢和驴子的外强中干。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3、联系本文的学习,加深对以下内容的理解记忆。(1)寓言:“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2)关于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世称柳河东。他的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的传统,多用讽刺抨

9、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或表达政见。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传等篇。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讽刺艺术。(解说:小结本课所学主要内容,从整体上再次联系所学课文,对“寓言”与“哲理”有进一步认识,也为下面迁移作好准备。)(三)布置作业1总结积累出自本文的成语(可翻阅工具书,了解含义)。庞然大物、黔驴之技、黔驴技穷2阅读柳宗元三戒中的永某氏之鼠(见教师用书)。要求:(1)概括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2)比较永某氏之鼠与黔之驴在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参考答案:(1)为非作歹者终将受到惩罚;姑息养奸必将招致祸患;要做嫉恶如仇、锄暴惩恶的人。(鼓励学生从多角度阐发)(2)相同点:通过简短的故事表现深刻的寓意。善于运用动物形象,起到讽刺的效果。都在记叙的基础上议论,表达作者的观点,揭示寓意。(说明:第1题帮助学生掌握积累文言词语的规律,如成语。第2题拓展阅读,意在举一反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