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在校大学生毕业后就业趋向的调查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9864702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7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在校大学生毕业后就业趋向的调查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对在校大学生毕业后就业趋向的调查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对在校大学生毕业后就业趋向的调查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对在校大学生毕业后就业趋向的调查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对在校大学生毕业后就业趋向的调查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在校大学生毕业后就业趋向的调查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在校大学生毕业后就业趋向的调查资料(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在校大学生毕业后就业趋向的调查报告,C11电信 张杭 钟鼎文 林辉扬 王炜翀 袁俊逸 戎昊靓,前言,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是极为必要的。这就需要大学生能把个人的能力、知识和价值同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不能偏废一方。大学生的个人价值、社会能力的实现,应适应国家经济的发展需要。 电影: ,调查目地,调查内容,此次调查,调查的内容要根据大学生就业的目的来确定的。其主要内容为: 1.大学生毕业后去何处找工作 2对待自主创业的看法 3对大学生选择工作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4所希望的工作是什么? 5对考研的想法 6.大学生毕业后是否会跨专业求职,调查对象,结合调查目的,我们选择以XX学院XX年级就读的同学为调查

2、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大学生毕业后去何处找工作,46%的人打算回家乡找工作,他们认为这样可以下班后住家里而不用在外面租房,以此减少生活开支。还有就是便于照顾父母。 36%的人打算留在就读学校的所在地,他们认为对母校有感情,且对这里熟悉,便于找工作。 还有18%的人打算去没有去过的地方找工作,他们认为机遇是闯出来的,在家乡已经没什么机遇了,只能外出打拼。,对待自主创业的看法,有47%的人不怎么看好大学生自主创业,认为我们没资本,不可能白手起家而且风险太大,向父母要一大笔钱还不一定能成功。如果硬是想要创业,就应该先去中西部锻炼几年,因为以我们现在缺乏锻炼的状态,是接受不了现代社会的压力的。也有34%

3、的人认为现在还年轻,可以去尝试一下,即使不能成功,那么最后也能从中得到锻炼,为以后的事业打基础。还有18%的人选择先找工作,打下一定的资本之后,要是有机会再自主创业。1%的人表示茫然不知,对大学生选择工作的 主要影响因素,1.个人因素: 兴趣、能力、气质、职业价值观、抱负水平等都对择业有很大影响。其中职业价值观、能力、兴趣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尤其大。价值观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做出决策和行动的原则、信念及标准,决定人们选择什么行为方式、手段和结果来生活和工作。如:有人重视社会地位,有人看重经济利益,也有人更在乎自我成长与发展等等,2.教育文化因素: 接受一定的文化知识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会使人在

4、择业上占有不少优势。首先,从就业机会来看,有调查表明,专业性就业的机会是一般就业机会的两倍。其次,在等级管理制度下,教育可提高人的社会地位,较高的学历或更多的教育经历是取得地位较高职业的一个条件。再次,在就职后的纵向发展如职称评定、加薪提职上,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人也有更多机会和更大优势。就这个方面而言,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知识储备,为大学生毕业以后找到一份好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3.环境因素: 首先,社会习俗和职业传统影响大学生的择业策略,如“女孩子安稳些好”、“男孩子当老师没出息”等观念束缚着一部分人的职业选择。其次,社会舆论和当前社会上流行的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职业策略。再次,社会通过特定

5、的人际交往、人际关系影响择业者的心态和行为。有时形成一种环境的压力,促使择业者做出某种选择。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表现为:父母的影响或干预,有时把社会偏见更具体化,形成直接压力。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如:家庭拮据的人可能想找待遇好些的工作,而较为低层、受压制家庭的孩子可能想出人头地、改善状况,信息是职业选择的前提和依据,求职者掌握的信息量越大、越新,职业选择的主动权也越大。许多高校都在积极地为大学生顺利就业提供最大限量的信息,以便于大学生的就业。一个规模大、领导知人善用、重视发挥人才作用、发展势头良好的单位,人们自然愿意选择。就内部环境来说,也有两个重要因素影响人们的职业选择:培训机

6、会(影响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已成为白领们择业的首要考虑因素)和人际关系(影响人的工作成绩、情绪和心理健康)。,4.薪酬因素: 薪酬是物质待遇,包括工资、奖金以及各种福利待遇。如今工资在人们的物质待遇中所占的比重已大大下降,各种补贴、奖金和其他的待遇已成为不同性质工作的主要差别。,所希望的工作是什么?,31%的人希望空闲舒适,但工资较低 11%的人希望工作充满挑战,工资很高 58%的人希望工作稳定,工资一般,对考研的想法,68%的同学不打算考研,占了被调查人数的大多数。“是否考研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入学门槛、读研成本及就业前景。”有关专家表示,通常而言,如果考研的入学门槛及读研成本增加,但如

7、果有一个好的就业前景,那么考研报名还可能稳定,甚至增长。“但现在,读研难度增加,又找不到好工作,那么考研的人数当然就要下降。”其中,81.8% 的同学选择毕业后就工作;17.1% 的同学认为考研费用太高,而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不打算考研;1%的同学选择其它途径深造;11.1%的同学则不想再读书,因此对考研不作考虑。另外,也有3.7%的同学持保留意见,认为自己离考研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现在对它没有太多的想法。 32%的同学选择考研,从侧面反映出了当代大学生趋向于继续深造的意向。在这部分同学中,30%的同学的考研动力是为了将来找工作更具有竞争力,通过考研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个人价值。这说明我校大学生已

8、经具有相当高的忧患意识,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已有准备。当然,同样是选择考研,许多人都有不同的想法。,由考研人数的显示,213%的同学,认为目前的就业压力大,不想就业,而选择考研也是一种途径。63.8%的同学是为了继续深造,一种观点是为了以后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考研女生人数增加的比例大大超过了男生,尤其是女生,就业更加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女大学生不得不通过继续读书,求得一个高学历,为以后的就业寻找更好的机会,女大学生报考研究生增加,其中就业压力大是一个原因。另一种观点是基于对某所大学的向往;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己的能力还不够,现在不想参加工作。由此可见,现代大学生的思想观点多元化,绝大多数同学都能

9、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道路。关于考研专业问题,60%学文科的同学,认为考研没有必要,而对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研究生和本科生是有本质区别的,研究生的专业素质的确要比本科生高很多,所以认为理工科学生考研还是有必要的。所占比例也是相当大的。65.3%的同学选择报考本专业,34.7%的同学选择报考外专业。而调查到报考该专业的原因:37.7%的同学表示自己的兴趣、爱好为第一位;33%的同学则考虑到报考专业的热门程度,就业前景是否看好。也有20.3%的同学选择相对容易考的专业报考,还有8.7%的同学综合各方面因素,选择自己既喜欢又热门还有把握的专业报考。,大学生毕业后是否会跨专业求职,有59%的

10、人选择了正在跨专业跨行业求职,26%的人有这个想法,只有12%的人不会跨专业跨行业求职,剩余的3%则是不确定。由这个数据可以看出,跨专业跨行业求职其实不仅仅只是个别现象,而是已经有主流的趋势。导致这个现象的源头其实很大一部分主要是当时专业选择不恰当。,大学生就业的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走向高标准和多样化,而毕业生的数量很多,但综合素质不够过硬和全面,尤其是知识结构欠缺,专业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不够,实际动手能力不强,缺乏沟通能力、协作能力、适应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造成毕业生缺乏市场竞争力。2002年以来,我国的大学

11、毕业生在逐年增长且涨幅逐年提高,与此相对的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却逐年降低。综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和中国社科院的研究报告,我国08年未实现就业的应届大学生至少有50万;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7月1日,全国已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就业签约率为68%。可见,近几年大学生总体就业率不高,各地就业形势极其严峻,大学生就业现状的 原因分析,主观原因,1、就业能力不健全。:第一是专业素质和能力,具体包含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信息管理和运用、思考和解决问题、持续学习的能力五项指标。第二是职业适应性,包括理性自我、职业自我规划和管理、承担责任、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自

12、我效能五项指标。第三是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认知和判断能力、良好表达能力、沟通人际关系能力、团队工作能力、积极的态度和行动能力五项指标。,在就业竞争的复杂环境,学生的就业状况有很大的差别,究其原因,就业能力是很重要的因素。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具有下面一些共性体现:第一,大学生在专业知识、基础实践能力、知识拓展能力等方面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第二,大学生在职业适应性的发展方面不成熟,不关心职业与个性的适配性,对社会现实了解不够,对职业的期望过高。第三,学生的基本表达、人际交往、适应能力、分析能力、成就事业的愿望、良好的情绪以及非专业的知识,是大学生成为“社会人”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但是

13、不少学生在这些基本的能力领域发展不充分,2、就业心理不成熟。毕业前,许多大学生都会产生各种焦虑心理,担心自己能否找到适合发挥特长、利于自己成长的单位和工作环境,害怕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担心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等。这种焦虑,使大学生背上沉重的精神枷锁,特别是面对用人单位严格的录用程序,笔试、口试、面试、心理测试等,感到心慌意乱,充满了各种不必要的担心以及造成精神上的紧张不宁、忧心忡忡、烦躁不安、意志消沉,行为上反应迟钝、手忙脚乱、无所适从。,客观原因,1、经济形势不利。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第三季度我国GDP增长多年来首次降到个位数,这使我国本来就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一批中小企业关停倒

14、闭;临近年底发达省市大量企业开始裁员,就业岗位大量流失,用工需求急剧下降。这种不利的形势将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而外贸工厂及其相关产业,是吸收大学生的重要基础。经济形势的下滑直接导致了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就业不足,地处西南欠发达地区的省表现得更为突出。由于地域经济发掌的不平衡,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到大中型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就业,据数据显示,2009年毕业生东部地区吸纳毕业生约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0%,而西部则不足20%,2、高校扩招不断。自2001年开始,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我国高校就进入了大规模扩招时期,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都在大量增加,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这样就造成大学毕业生供给量超过劳动

15、力市场的需求,出现了部分大学生难以就业、就业不满意等情况。扩招后,高校专业设置成旧未能能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导致了大学生结构性失业;扩招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相对不健全,导致了就业压力的增加。,改善大学生就业主观因素的对策,(一)充分发挥就业指导课的作用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必须继续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就业指导工作力度,强化服务职能,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1、加强生涯发展指导,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第一,加强学生个人生涯规划指导。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对自我进行全面分析并形成合理的自我概念,指导学生探索不同职业领域,鼓励学

16、生开展职业目标定向,构建合理的能力和技能结构。 第二,要着重提升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有效的个人发展动机变量,指学生基于综合自己所掌握的各类学习和成长信息,在开展自我能力的判断和评估基础上,所形成的对自身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第三,生涯发展指导要贯穿大学四年发展。从大一开始给学生提供系统的生涯辅导,切实提高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成熟度,促使他们不断认真学习职业、人生问题并主动规划未来发展。 第四,生涯发展指导要强化服务职能。要利用科学的测评工具和职业分类工具作为工作支撑,为学生提供全面、科学的评价和非常具体的职业信息;对高校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的指导,择业方法和择业技巧的指导,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信息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2、加强就业心理教育,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第一,要教育学生用信心引导自己。目前,用“谈就业色变”来形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不算夸张,出现这种现象的客观原因当然是“就业困难”的现实。而积极态度本身就是“信心”的体现不回避危机,更不能向危机低头。 第二,要教育学生用智慧武装自己。随着教育发展水平和普及程度的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