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卷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856840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实验中学2013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

2、回。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一、(每题1分,共48分)1“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B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D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2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应该包括 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 社会秩序的稳定 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 BC D3华阳国志记载:“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这是对哪一水利工程的评价A都江堰 B漕渠

3、 C白渠 D坎儿井4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都来自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5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265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0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土地兼并 B封建土地私有制 C国家授权许可 D豪强地主贪婪成性6重农抑商政策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建立及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到了明清时期,这种思想继续盛行反映出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反映了小生产的要求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A B C D7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

4、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原因在于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8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最突出的共同点是 A提出社会变革的主张 B反对掠夺战争 C主张实行“法治” D主张放宽刑罚,减轻赋税9“孔子象征着什么?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

5、以德治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教无类 维护周礼,贵贱有序A B C D10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11“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12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

6、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13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仁” B“心外无物” C“理” D“格物致知”1417世纪中国出现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位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实质是A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B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C对儒家思想的全面否定和批判 D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15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

7、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16陈旭麓指出:“新有两种含义,(一)是质变和飞跃的产物,这是性质之新;(二)在性质不变的条件下,一物取代另一物,这是形式之新。”以下属于第二种含义的是A维新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17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下列救国思想中能印证此观点的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D设议院,开国会18“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势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

8、为先。”下列企业的创办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江南制造总局 D发昌机器厂19胡适说:“当我在中国公学读书时,物竞天择的话,就成了当时很时髦的学说。而我呢?改名叫适,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意思。”文中所指学说的传播者是A林则徐 B魏源 C谭嗣同 D严复20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表达出的“民族情绪”影响了下列哪些事件?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 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促成戊戌变法的开展 激励有识人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A B C D 2

9、1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A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B实行君主立宪制度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2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垄断贸易的要求 B商品输出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资本输出的要求23从文明史角度看,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

10、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为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殖民地社会 西学传入,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逐步深入,旧思想、旧观念受冲击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中国近代初期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A B C D24郑观应在商务叹中写道:“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变更,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他感慨的是A民族工业的成就显著 B外商企业的敲诈勒索C军事工业的势力庞大 D民用企业的困难重重25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三年不过值200万余

11、元,至五、六年殆值千万。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故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材料显示原材料价格受一战影响大涨 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机遇一战中重工业与轻工业协调发展 技术与管理也关系到民族工业的兴衰A B C D26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轮船统计年份船只吨位其中千吨以上轮船船只吨位1928135229079111721348219302792415447138247969193234565772571783422111935389567517320846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