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背影》(长春版)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852983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背影》(长春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背影》(长春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背影》(长春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背影》(长春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背影》(长春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背影》(长春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背影》(长春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背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背影是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材第三课。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把握主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父子深情,培养人情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比如: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远处传来的一首怀旧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热气腾

3、腾的饭菜这样的事,也许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背影。二、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1.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

4、50岁。2.写作背景:1917年,作者的祖母去世,父亲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的差事也交卸了。办完丧事,父子同到南京,父亲送作者上火车北去,那年作者20岁。在那特定的场合下,做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体贴、爱护,使儿子极为感动,这印象经久不忘,并且几年之后,想起那背影,父亲的影子出现“在、晶莹的泪光中”,使人不能忘怀。1925年,作者有感于世事,便写了此文。2、 朗读指导: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范读,听朗读带,全班齐读。 读准字词交卸( xi ) 奔丧( sng) 晶莹( yng ) 迂腐( y ) 琐屑(suxi ) 橘子(j )栅栏( zh ) 差使( chi ) 照看行李(kn )踌躇(chu ch

5、 ) 蹒 跚(pnshn ) 颓唐(tu )举箸 ( zh) 簌簌 (s s )四、整体感知这篇课文追忆了作者在八年前,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家庭变故。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劳碌,谋事艰难,在他们心头笼罩着一层不散的愁云。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写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相爱相怜的感情,所以更唤起人们的同情、叹惋和共鸣。五、研读赏析 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父子浦口送别。2.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表达了什么中心?四写背影。“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分别为:怀念父亲

6、,惦记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步履艰难,蹒跚的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别后思念,再现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与文章开头呼应。表达的中心: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情深。 3.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

7、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这四句话都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这样简短平常的话是否缺乏感情?不是,朴素的言语中往往含有深挚的爱;平淡的话语里往往有不平静的心情。这4句朴实而简洁的话包含着父亲怎样的深情?请具体说明。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自己受点累,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

8、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进去吧,里边没人。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背影的艺术特色1.民族化:背影的语言非常忠实朴素,又非常典雅文质。这种高度民族化的语言,和背影所表现的民族的精神气质,和背影文章的完美结构,恰成和谐的统一。没有背影语言的明丽典雅、古朴质实,就没有背影的一切风采。 2.简洁:文章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个“的”字、一个“了”字,也是必须用才用。除了夹入了一些文言词语以外,没有华美的辞藻,生僻的词语,都是质

9、朴自然的家常话,生活气息非常浓厚,提炼得非常简洁。3.朴实:背影全用白描记叙事实,不作任何修饰、渲染。 通篇写父亲多么关心爱护儿子,儿子又是多么感激思念父亲,但像“关心”“爱护”“感激”这一类的抽象现成的字眼,文章中却一个也没有用,更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大朴正是大巧的表现。 4.感人:语言平实简洁,却能传达出无限深情是文章语言又一特色。全篇文字平平实实,但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深切怀念之情,因而十分感人。话都是很平常的,没有什么特别,读者都有这种生活经验,因此也容易引起联想,由此发现人世间普遍平平常常而又最为珍贵的美好感情,给人以性情的陶冶,增进人们对天下父母心的理解。 5.白描手法:所谓白描,就

10、是不设喻,不加形容和修饰,用质朴的文字,把当时的情景如实地记写出来,给读者以身临目击之感。换句话说,白描是用叙述的方法进行描写,达到再现实景的艺术效果。如文中“望父买橘”的场面。6、 全文小结这篇散文通过一条与众不同的途径,反映了一种在旧道德观念的冰水退潮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父子关系中最真诚、最动人的天伦的觉醒。在这种觉醒面前,人们第一次作为一个真实的人来占有并表露自己的感情。这也是文章中蕴藏的革命性的历史内容及思想意义。它的出版不仅提高了朱自清在散文史上的地位,也使人们竞相模仿他情真意切、平和冲淡的散文风格。7、 知识积累1、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2、他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人,也是最伟大的父亲。 白胡子。他,虽死志不屈3、父亲!对上帝,我们无法找到一个比这更神圣的称呼了。八、布置作业1)欣赏油画父亲2)欣赏父亲的歌3)欣赏有关父亲的名言名篇九板书设计背影 朱自清父:四句话 四处背影淡淡的文笔:父子浦口送别(望父买橘) 子:两次自责 三次流泪 父:在奔波劳累中为儿子尽心尽力的慈父浓浓的父子情:子:不解顿悟感念 教学反思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