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芦叶船》(冀教)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848780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芦叶船》(冀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学设计】《芦叶船》(冀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学设计】《芦叶船》(冀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芦叶船》(冀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芦叶船》(冀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材分析芦叶船教学设计玩是儿童的天性。但是玩什么却千差万别。在孩子的眼里,蓝天、大海、山、水、花、草,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孩子的玩具。然而,吴成笔下的童年欢乐则来自于小小的芦叶。他们用芦叶做成一只只小小的芦叶船,这种快乐远离城市的喧嚣,是一种自然的从内心流露出来的朴素与真挚。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最后一段话,展开合理想象。【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续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阅读为主,联系文中的优美词句展开合理想象,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进一步体会比喻等表

2、达方式在课文中的运用,积累优美的词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家乡、对芦叶船的喜爱之情;感受芦叶船给水乡的孩子带来的快乐,体会水乡孩子的心灵手巧与聪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的方法,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2感受水乡孩子靠发挥自己的聪慧来创造快乐。【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的细致与生动地讲述经历的本领。2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纸折的小船、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出示小纸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一起走进

3、江南水乡,走近芦叶船。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 自由读,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3多媒体出示本课生词。4识记生字。重点指导:“芦”的下边是“户”而不是“卢”,“崇”的上面是“山”而不是“出”,“篷”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半包围结构,“叠”的中间是“冖”,而不是“宀”,“港”的最后一部分由三笔组成,不要写成两笔,而且最后一笔是全封口,要写正确。三、再读课文,小组探究。1出示思考题,在小组中探究:(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2)小组合作,试着给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2段):作者回忆自己的家乡。 第二部分(3-4段):作者回忆了和小伙伴们

4、玩芦叶船的情景,使我们感受到芦叶船给作者童年带来的不仅是快乐,还有智慧。 第三部分(5-8段):作者和表兄到长江玩芦叶船的情景,芦叶船给我们带来遐想和希望。(3) 联系课文内容比较句子。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蛛蛛网一样。(4)有的找不到,可能已经远航了;有的靠在岸边,我们就说它进港了。想一想:这一句话采用了什么手法?(4)“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2、表兄的语言:“不信就试试!”表兄的动作:“顺手采来三片芦叶,折了一只三桅帆的船,在船底上吐了口唾沫,轻轻地放进江水中。”(这段话都有哪些细节描写)。 3、交流。五、课文总结芦叶船漂向了远方,到底漂去了哪里?这个句子仿佛使我们听到了孩子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作者对芦叶船的喜爱,渗透着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眷恋。五、布置作业。1把自己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把生动优美的语言抄在积累本上。2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话。3课外阅读:故乡的芦苇。4自己用手头的材料也做一只小船,看看谁做的船有意思。板书设计做芦叶船 快乐芦叶船 放芦叶船 希望 联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