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芙蕖》(北师大)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843335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步练习】《芙蕖》(北师大)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同步练习】《芙蕖》(北师大)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同步练习】《芙蕖》(北师大)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同步练习】《芙蕖》(北师大)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同步练习】《芙蕖》(北师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步练习】《芙蕖》(北师大)(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芙蕖同步练习 基础知识达标甘肃金塔第四中学 栗金花一、补充下列成语中空缺的字。东施 _ _ _ _ 玉立 _ 名 _ 实 _长_短_ 身 _ 命 _ _ 塞责 _ _ 人命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则谓非草本不得矣( ) 芙蕖则不然( )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三、课文介绍了芙蕖的哪些用途?答: 四、李渔与周敦颐赞荷有什么不同?答: 课后能力提升五、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别样的荷花李中国读7月4日茶亭专栏刊出的夏日赏荷一文,引发笔者一份爱莲情结。因为我的故乡山东济南就是一处“四面荷花三面柳”(清人刘凤诰咏济南句)的赏荷妙在。依托“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地理环

2、境,片片绿荷支支红菡渲染、点缀着夏与秋两季风光。但对荷花的赏读,笔者却不敢苟同古今诸多爱莲者那样主观地、形而上地把荷花当成冰清玉洁的“高人”化身,或强加某种精神象征歌之咏之,而更看中作为植物的它固有之物性,本身之内涵,冀望由此读出一类不见于文人墨客眼中的别样荷花。比如,宋代周敦颐之爱莲说誉莲为孤高直傲洁身自好的花中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一位曾躬耕于济南大明湖百亩水面上植藕为生的莲农听了就发笑:“要是没有淤泥,荷花又开在哪里呢?要是荷花靠着淤泥的滋养才有了这份漂亮,那又何来染不染呢?”而现代文人按照那位莲农的启示一路想下去,也会替荷花进行新的思想拔高:向天开放的花朵正如人类精神的

3、崇高取向,植根脚下的淤泥,以获取无尽滋养,则是崇高精神得以弘扬光大的丰厚基础。这一提醒让世人缩短了与荷花的距离,不再远而敬之敬而远之,也顿生几许对淤泥的爱戴。细思之诚如是。笔者查阅多种莲藕种植资料,并请教一些植物学家,窃以为这一观点如能得到专家认定和科学支撑,尽可由此打造荷花的时代形象。却另有发现:比如,从这一在国内种植面积超过10万公顷的水生大型植物的习性看,其生命和美丽并不主要得益于“淤泥”的滋养,而是得“天”独厚的产物,即夏季的高温和充足的光照依赖那铺满水面的碧绿之叶盾“光合作用”提供的有机物滋养。而花瓣的细胞里饱含着的艳丽色素,用诗的语言说,是对阳光的拥抱与积淀!那池塘底的“淤泥”,算

4、是荷花不幸也不甘的出生地了。现代农业的种植技术更把莲的生长置于一条立体混作的食物链上。让它的美丽和生命与天上地下的浮游物、水生族、有机屑、日光能、营养盐、碳酸气,共养互利,相依为命。于其说莲花以不“染”为好,勿宁说是互“益”更佳了。可见莲花荷叶蓬勃上扬的姿态,不惟 张扬精神的向度,更是丰富生命的博取。而这种博取的意义,需到秋意渐浓,荷花捧出丰实的莲房,人们又从深深的淤泥中发现它滋育的丰美藕瓜,且自身开始枯死腐烂时,才被深刻地读懂,让人从雨打残荷的淅沥声中听到一种奉献精神的洋溢。如此形象,岂周氏“出淤泥而不染”旨在洁身自好、独善其身者,或凌波仙子之类可比!于此,徜徉夏日的湖畔,注目“接天莲叶无穷

5、碧”,或“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之际,你一定会读到一朵朵别样红艳的荷花。 (2002年08月1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1.荷花一般象征什么?本文作者读出了荷花的哪些“别样”之处?答: 2.请比较爱莲说、芙蕖和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差别。答: 3.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想?答: 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一、效颦 亭亭 有、无 扬、避 安、立 敷衍 草菅二、就 却 就 却三、叶与花适合观赏(可目),香气宜人(可鼻),莲、藕皆可食用(可口),茎、叶可裹物(可用)。四、周着意赞美的是莲花清高纯洁的品格;李则着力歌颂芙蕖的奉献精神。课后能力提升五、1.荷花一般象征高洁的君子,而作者却从荷花的生物习性中读出别样的品质:植根淤泥,博取营养,共养互利,无私奉献。2.爱莲说以议论为主,结合描写、抒情,托物言志,借花喻人;芙蕖以说明为主,结合描写、议论,主要说明芙蕖的特点与用途;本文亦以议论为主,结合说明和抒情,赞扬荷花别样的品质。3.提示:从做人角度,可以谈学习荷花扎根淤泥,博取营养的同时,也应奉献于社会;从创新的角度,可以谈学习本文作者不拘成说,敢于提出新的看法并加以求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