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课文教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839976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城课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长城课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长城课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长城课文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长城课文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城课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城课文教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城课文教案【篇一:长城教案】 长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课文以精炼生动的语言介绍了长城,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拟订“

2、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字词。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及写作特点。 3、理解长城的特点,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长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2、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1、看图导入:(课件出示长城)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长城这一课。 (设计意图:播放课件,旨在把学生带入长城宏伟的画面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介绍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

3、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了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2、请同学介绍你所了解的长城。 二、初读课文,了解观察顺序 1、初读课文,反馈交流字词掌握情况 师:同学们对长城的了解还真不少,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长城上走走,去领略一下它的风采,好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2)读通语句。(3)边读边思考作者介绍了长城的哪些情况

4、。 a、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课件出示长城远景图) (1)指名读,注意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的读音 (2)蜒和蜓作比较 (3)齐读这句话 b、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嘹望口和射口,供嘹望和射击用。(课件出示垛子,瞭望口) (1)指名读,注意垛子、嘹望的读音 (2)对长句进行划分后,再进行朗读。 2、发现观察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师:读了全文你有那些收获或是疑问?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长城的?(从远到近)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那第三段写什么?(远看长城、近看长城、联想古代修筑长城) (设计意图:图文对照,使学生不仅学习了课文,还了解到只有平时仔细观察才

5、能写出好文章。) 三、学习课文,理解长城特点 1、远看长城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师:现在让我们带着你们的疑问,去书中找答案吧,请同学们自由读1、2段,思考:远看长城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1) 长。 师:找出能感受到长的词语?(一万三千多里) 师:一万三千多里有多长?要是让我们班的某某去走估计要走上3年呢,你想说什么?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 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嘉峪关:明初的建筑物,再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 的终点 八达岭: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全国中点文物保护单位 (2)蜿蜒盘旋 师:这写出了长

6、城的什么?(形状) a、结合图片,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 师:崇山峻岭是怎样的山?长城就是建造在这崇山峻岭之上,请大家可按插图,你们看,长城顺着山势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它就是这样弯弯曲曲地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上,课文中用一个词语是?(蜿蜒盘旋)长城就是这样一条(长龙) b、理解为什么把长城比作长龙,将两者进行比较,找到相似之处。体会长城的雄伟、坚固。 师:作者把长城比作长龙,咱们来找一找,长城跟巨龙之间哪些地方是一样的?(长、高、蜿蜒、雄伟) 师:同学们,在现在生活中真有巨龙吗?巨龙只能是人们的一种想象,而我们的长城确是实实在在地巍然屹立在我国北方的峻岭之上,他是那样雄伟,那样坚固。你能把这种感

7、受送进去吗?指名读,生齐读。 2、近看长城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1)学生朗读第二段,思考:近看长城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师:好一条东方巨龙,现在让我们走近长城去看一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2段,思考:远看长城有怎样的感受?你从哪些地方看出高大坚固? (2) 找出长城的结构(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墙、堡垒) 师:长城不但高大坚固,而且作为一项防御工程,它的构造也非常合理,请大家默读第2段,圈出课文具体描写了哪些地方? 学生交流,读这些词语(生交流,教师出示) (3)在图中把这些地方标出来,说说这些设计有什么作用 (4)模拟战场,让学生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坚固、构造合理。 (设计意图:结合课件了解长城

8、的高大坚固的特点同时,还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面了解长城在当时那个年代的用途。) (5)回读第二段。(6)情感升华,让学生说说看到如此的长城你不禁想说什么? (设计意图:多形式地引导学生在读中一步步融进作者的思绪与情感。) 四、联想感悟,体会伟大建筑 师:所以有长城在,敌人还能打进来吗?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 讨论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1、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联系文中句子体会砖石多、重;运输的工具原始;环境险恶)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智慧体现

9、在哪里? ( 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设计意图: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结合媒体图片让学生感受我国劳动人民凭着勤劳的双手,无穷的智能,想方设法,战胜困难,付出多少艰辛和血汗修筑起这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令人惊叹!) 2、这段第三句中的“凝结”是什么意思?“才”是什么意思?这砖石那么重、运输的工具那么原始,环境那么险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发挥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里的“才”字既表达出建造长城的不容易,又饱含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创设情境,想象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

10、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设计意图:劳动人民建造长城的不易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如“多少、才、智慧、血汗、凝结、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等词语,但具体付出了多少辛苦才建造成了这一世界奇迹却得学生透过文字去体会,所以这一环节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想象的平台,“想象劳动人民建造长城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这样,学生仿佛回到了最初) 4、指导感情朗读。(要求读出劳动的艰辛,读出非凡的创造,读出由衷的赞叹。) 5、小结: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 (设计意图:体会作

11、者情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长城这一伟大的奇迹,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总结全文 长城是伟大的,我们为之感到自豪;我们的人民也是伟大,正因为有她们的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的长城,一次又一次为中华民族抵抗外敌的长城。古代的人民尚能如此,我们和平年代的同学们是不是更应该努力一点,为我们亲爱的祖国也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六 、巩固作业: 1、 搜集与长城有关的资料及图片。 2、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远: 长 龙 长城近: 高 大 坚 固 ( 伟大奇迹) (气魄雄伟) 联想:血 汗 和 智 慧【篇二:长城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

12、、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预习生字新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课时一、了解预习情况 1检查学生预习生字新词的情况,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进行指导。 2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二、浏览全文,梳理顺序 1学生

13、快速浏览课文,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 2读后交流,梳理文章脉络。三、重点感悟,加深体验(一)感悟长城的雄伟气魄。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在读中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 2通过品读 “蜿蜒盘旋”等重点词语,借助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想象,想象出长城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绵延万里的壮美景象。 3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二)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结构特点。 1默读第二自然段,图文对照,了解长城的结构特点。 2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历史作用。(三)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1轻声朗读第三自然段,在诵读涵泳中静心感悟。 2品读重点词句,展开联想,体会修筑长

14、城的艰辛。 3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在读中体会中华民族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读中抒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四、回归整体,抒发情感 1画面欣赏:长城风光。 2抒发情感,赞美长城。第二课时(简案)课前准备:搜集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一、回读全文二、指导书写生字 1引导学生观察要求会写的字。重点指导“嘉、隔、慧”三个字的书写。 2练习书写13个生字,教师提示正确的书写姿势并及时展示学生的字,进行评价、指点。三、拓展延伸展示、交流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四、小练笔:赞美长城。 课堂实录 长城上课前,我们先来聊一聊,冰心奶奶说读书好,读好书。你读过什么

15、书?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天我们就去游览雄伟的建筑那就是万里长城。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长城,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好,一起读一遍。生:读课题师:读得真好,打开书,课文都预习了吧生:预习了师:先看看课文中的这些词,自己先小声地读一读出示课件上的词。生自由小声读师:这里面觉得哪个词语不太好读需要给大家提醒一下。生:瞭望的瞭师:对,刚才我听到大家读瞭望指导读瞭望师:还有哪个词不好读生:血汗的血指导读血师:你们发现了吗,第三行的词都含有一个多音字指导读词师:还有哪个词不好读生:我觉得屯不好读。指导读屯师:什么是屯兵?生:就是在堡垒里兵都聚集在那儿。师:说得很对,屯兵就是兵都驻扎在那,易于防守,这样的地方就叫生:堡垒师:非常坚固。堡垒的垒怎么写,来跟我一起写,上面的撇折点要写得匀称,下面的土要长才能稳,你看多像叠土成墙的样子师:写完垒,我们再一起响亮地读一读这十个词语。生读词语师:这十个词一会儿学习课文时再边学边理解。师:读得非常好,这些词意我们一会边读课文再理解,下面同学们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哪些情况?生自由读师:同学们大家读得非常认真,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把自己觉得重要的地方还做了记号,这说明认真了,思考了,非常好,通过读书你知道了长城的哪些情况?生:我知道了长城有一万三千多里师:长城有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