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习题1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839931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房宫赋》习题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阿房宫赋》习题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阿房宫赋》习题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阿房宫赋》习题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阿房宫赋》习题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阿房宫赋》习题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房宫赋》习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阿房宫赋习题积累与运用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囷囷焉(qn)妃嫔(bn) 辇车(nin) 不霁何虹(j)B横槛(jin) 鼎铛(chn) 矗立(ch) 大笔如椽(yun)C媵嫱(qin) 珠砾(l) 粟米(s) 锱铢必较(zh)D逦迤(l y) 呕哑(u y) 缦立(mn) 不辨妍媸(yn)解析A“嫔”应读“pn”。B.“椽”应读“chun”。C.“锱”应读“z”。答案D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复压缦立勾心斗角高低幂迷B不暇 借鉴 春光溶溶 明星荧荧C纷奢 锱铢 杳无音信 直栏横槛D帛褛 矫固 雷霆乍惊 尽态极言解析A复压覆压,勾心斗角钩心斗角。B.春光溶溶春

2、光融融。D.帛褛帛缕,矫固骄固,尽态极言尽态极妍。答案C3“互文”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前后的词可以互相注释,也叫互训。下面各句与“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不属同一类的一项是 ()A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B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D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解析A没有运用“互文”。答案A4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兼词,相当于“于此”,有“到这里”之意。B.表并列/表承接。C.成年男子通称,此处有蔑视意/语气助词,表感叹。D.介

3、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答案D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为()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C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D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解析A古义: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义: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B.古义:金玉珍宝等物。今义:“收藏”是“搜集保存”的意思,“经营”是“筹划并管理、计划或组织”的意思。D.古义:天气冷暖。今义:一个地区的气象情况。答案C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阿房宫赋的作者是晚唐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杜牧,号樊川,为有别于杜甫,人称“小杜”,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贺并称“小李杜”。B阿房宫赋借写阿房宫

4、的兴亡,揭露了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以此讽谏当时统治者戒奢侈行仁政,与西汉贾谊的过秦论有异曲同工之妙。C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特殊文体,源于诗经和楚辞,在表达方式上一般总是先极力铺陈描写,最后在篇末画龙点睛,揭示主旨。D词采华丽、节奏鲜明、气势酣畅是“赋”共同的特点,赋多用排比、对偶、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句式多为骈散相间,整散结合,长短不拘,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在这一点上,阿房宫赋堪称典范之作。解析A他与同时代另一大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答案A二、默写7默写课内名句。(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_。(2)鼎铛玉石,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5、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用之如泥沙?(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答案(1)矗不知其几千万落(2)金块珠砾弃掷逦迤(3)奈何取之尽锱铢(4)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阅读与鉴赏三、课内精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812题。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

6、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楚人一炬,可

7、怜焦土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D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解析A可怜:古义为“可惜”。B.地方:古义为“土地方圆”。D.童子:古义为“少年,不到20岁的人”。答案C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副词,好像。B.代词,他们的/副词,一定。C.介词,比/介词,在。D.动词,到/助词,无实义。答案A10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句中四处“后人”之所指是()A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是指当时的唐人(如杜牧);是指秦人。B相同,都是指唐人;是指唐以后的人。C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相同,都是指唐以后的

8、人。D相同,都是指唐人(如杜牧),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解析的“后人”意思相同,指秦以后的统治者,主要指唐统治者;“后人”指唐以后的人。答案B11下列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鼎铛玉石,金块珠砾”,这里仅仅用了八个字就描写出在阿房宫里秦人奢侈浪费无度的状况,为下文论述天下兴亡的道理作了铺垫。B选文画线句中作者连用了六个“也”字,既渗透出对宫女之多的感慨,又表现出对宫女们豪华奢侈生活的羡慕之情。C选文画线句中写阿房宫的构件之多,又以百姓和他们的生活作比较对象,一方面是奢靡的生活,一方面是辛苦的劳作,讽刺之意不言而喻。D“独夫之心,日益骄固”,这里称秦始皇为“独夫”“骄固”,作者对荒淫奢侈、

9、专横残暴的统治者的愤怒心情已溢于言表。解析选文画线句中作者连用了六个“也”字,既渗透出对宫女之多的感慨,又揭示出秦始皇荒淫的生活。答案B12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译文:_(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译文:_答案(1)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并不是秦国;灭亡秦国的是秦国自己,并不是天下的人。(2)秦国人来不及哀叹自己的灭亡,而让后来的人哀叹;后来的人哀叹它的灭亡却不引以为戒,也会让更后来的人再来哀叹它的灭亡。四、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316题。谏成帝营陵寝疏西汉刘向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

10、事情,而是非分明。孝文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棺椁之作,自黄帝始。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陇皆小,葬具甚微。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皆无丘陇之处。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十有余年,越人发之。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水银为江

11、海,黄金为凫雁。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是故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知,其葬愈厚,丘陇弥高,宫庙甚丽,发掘必速。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陛下即位,躬亲节俭,始营初陵,其制约小,天下莫不称贤明。及徙昌陵,增埤为高,积土为山,发民坟墓,积以万数,营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馑,物故流离以十万数,臣甚愍焉。陛下慈仁笃美甚厚,

12、聪明疏达盖世,宜弘汉家之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比方丘陇,违贤知之心,亡万世之安,臣窃为陛下羞之。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秦始皇增山厚藏,以侈生害,足以为戒。初陵之模,宜从公卿大臣之议,以息众庶。(选自汉书楚元王传,有删改)【注】锢:用金属溶液填塞空隙。1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离:遭受。B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 迫卒:急促。C物故流离以十万数 物故:死亡。D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 顾:回头。解析顾:反而、却。答案D14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写薄葬和厚葬的一组是()A.B.C.D.解析本题题干要求选取

13、符合“薄葬”与“厚葬”的一组,A.第一句是说用棺椁的历史,第二句是“厚葬”。C.两句均属于“厚葬”。D.第一句是“薄葬”,第二句是“厚葬”与“薄葬”的后果。只有B项符合要求。答案B1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释之向汉文帝进言:假如有的王陵被人觊觎,即使陵寝修建得十分坚实,终会被人盗挖开。文帝明白了这个道理,最终薄葬。B吴王阖闾违背礼制,实行厚葬;秦始皇大建陵墓,山坟高耸,陪葬丰厚,但没过多长时间,他们的陵墓或被人挖掘,或遭人破坏,可悲可叹。C文、武、周公、秦穆公,为长久计,实行薄葬,他们都是道德高尚的智者;那些奢靡厚葬的人,实际上都是无德寡知者。D王侯丧葬之事,关

14、乎人心向背、天下安危,俭则吉,奢则凶。因此,作者在文末劝说成帝弘扬古帝先人的美德。简俭薄葬,不要效法暴秦乱君。解析A张释之向文帝进言的目的,并不是说“厚葬”容易被发掘,而是讲明厚葬的危害劳民伤财,让人们产生怨气,造成国家的不安定。答案A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译文:_(2)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译文:_答案(1)古代安葬,用薪柴把死者厚厚地盖住,埋葬在原野之中,不起坟堆,不栽树木(做标记)。后来的圣人改用棺椁。(2)后来,牧童丢失了羊,羊进入到了始皇陵的洞穴,牧人手持火把找羊,失火烧了里面的葬椁。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