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综合比较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839752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综合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综合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综合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综合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综合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综合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综合比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三角 珠三角 京津唐地理位置及所含城市 位于大陆海岸中部,长江入海口。区域内共有1个直辖市:上海,3个副省级城市:南京、杭州、宁波,11个地级市: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和浙江省的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共计15个城市。 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江门、东莞、惠州市区、惠阳县、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高要市、四会市等14个市县。 主要位于环勃海地区,狭义上包括北京、天津、唐山等地。面积(平方公里) 99679 41698 41585总人口(万) 7534 2262 3133地区生 2002年总值(亿元) 191416 95362 625

2、46产总值 与上年相比() 1126 1119 1095占全国比重() 187 93 61社会消 2002年总值(亿元) 62477 35643 26965费品零 与上年相比() 1114 1114 1107售总额 占全国比重() 153 87 72全社会 2002年总值(亿元) 75907 27395 28584固定资 与上年相比() 1219 1056 1164产投资 占全国比重() 176 63 66出口 2002年总值(亿元) 9245 11262 2459总值 与上年相比() 1251 1240 1138占全国比重() 284 346 76(一)竞争力比较都市经济圈的形成,就其本质而

3、言,是市场化和城市化的结果.以此标准来比较三地区的竞争力,结果表现为:1.长三角都市经济圈:区位竞争力最高。长三角以上海为核心,其城市化水平整体较高,城市体系完备。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建制镇和县级市(小城市)的数量急剧增加。近几年,这一地区开始由重点发展小城镇转向重点发展大中城市,空间布局上再次由分散走向集中,各类开发区成为原有城市外延扩张的主要标志。长三角已处在向工业化中后期发展的阶段,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今后五年,城市化进程将明显加快。未来10年内,长三角将有可能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亚太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外向

4、型经济示范区。通过高新技术对传统支柱产业的改造,一个世界性的新型制造业基地有望在此崛起。2.珠三角都市经济圈:制度竞争力最高。广东省1994年曾确立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无疑,这里是中国市场化及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都市经济圈。珠三角城市化的发展,首先得益于接近香港。香港是其主要的投资来源,约占75%。十届三中全会后,广东步入改革开放之“先河”,设特区市,撤县设市,均走在全国前列,一批新城市随之拔地而起。东莞就是典型例子。香港与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的制度,从深层次上推进了珠三角的城市化进程。伴随着世界经济结构大调整和产业大转移,新世纪初,珠江三角洲已成为世界IT产业的生产基地。3.京津唐都市经济

5、圈:聚集竞争力最高。京津唐与长三角、珠三角不同,后者的形成与发展得益于工商业的发展、先行对外开放所导致的外资进入及自主型城市化,而京津唐则得益于现有体制下全国资源向都城的集中,中关村、奥运村的出现均以首都特有的政治文化为背景。这一地区传统的重化矿冶工业与水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日渐突出。即使南水北调工程完成后,原有的传统工业项目也应向京津线的南北两翼扩散,同时应大力发展高速公路和轻轨铁路,将郊区和卫星城与京津唐保(保定)连成现代交通网络。(二)动力机制比较1.长三角:民资主导型。这里较早诞生以集体和私营经济为主体的“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近些年来经过规范的股份制改造,在中国地区经济中继续

6、保持旺盛的活力。2002年在工业增加值中,非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所占的比重,浙江为87.6%,江苏为81.5%;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国有经济投资所占比重,浙江为67%,江苏为63%,上海为65%。2.珠三角:外资推动型。“珠三角模式”区别于其他发展模式的最大特征,在于它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着吸引外资的绝对领先地位。2002年广东省实际利用外资165.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珠三角116.19亿美元),而同年沪浙苏分别为50.3亿、47亿和108亿美元,京津分SU为51亿和38.06亿美元。珠三角的外资主要来自香港、东南亚以及海外的华资。3.京津唐:国资主导型。这一地区传统计划体制的

7、惯性影响较大,尽管近些年所有制结构调整加快,但国有经济比重仍相对较高。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的比重,天津高达86.7%,北京也在40%以上。但也要看到,该地区民资和外资的增势趋强。(三)增长源泉比较1.长三角:投资拉动型。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由于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发达的科技教育和日趋完善的政策环境,成为国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热土”,特别是跨国资本正大举向长三角地区转移。作为长三角经济中心的上海市日益发展成为大公司、大银行的总部和研发中心的所在地,并朝着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大中心迈进。2.珠三角:出口拉动型。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凭借其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的区位优势

8、,以“三来一补”、“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起步,并大量吸引境外投资,迅速成为中国经济国际化或外向化程度最高的地区。3.京津唐:内需拉动型。依托其广阔的腹地和区内市场以及便捷的交通枢纽条件,已发展成为我国规模较大、较为发达和成熟的现代物流中心和消费市场区之一。虽然外向化程度不如珠三角和长三角,但随着近年来外商投资逐步“北上”,尤其是日韩及欧美等跨国公司纷纷在京设立研发机构,该地区对外开放呈现加快势头(四)科技比较1.长三角。以微电子、光纤通信、生物工程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居全国领先地位。近年来,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幅始终保持在30%以上,形成了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带。2001年上海工业总产值中,高

9、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已达到23%,信息产品制造业比重则达到13.2%,成为其第一支柱。上海、无锡和杭州已被确定为国家级IC设计产业化基地。2.珠三角。信息产业同样占了重要比重。在这个全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带里,集中了6个国家级、3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国家软件园,12个国家“863”成果转化基地,以及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和IC设计产业化基地。目前,珠三角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超过三成,是中国乃至亚洲地区最大的信息产品制造业基地之一。另外,新型陶瓷电子元器件基片产量占全国的一半,合成纤维、塑料占全国的三成,生物工程药物上市批准数和产值占全国五成,智能化、节能环保型家电占全国

10、产量的六成,电子医疗器械产量占全国68%。目前,广东省以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石油化工三大新兴支柱产业为主体的新的产业优势已初步形成,电子信息产品年产值达3000亿元,连续10年居全国首位,为全球最大的硬件生产基地。3.京津唐。雄厚的科技力量使得高科技产业主要体现和集中在研发上。尤其北京拥有6l所高校,全国1/3科研的机构,技术人员密度全国之最。到2000年底,跨国公司在京投资设立的研究与开发机构已达18家,占在华设立的大规模跨国研发机构的50%。(五)其他比较1.长三角。截至目前,长江三角洲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0%,年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30%。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00多家在这里落户,合同

11、利用外资总值已超过1500亿美元。长三角的加工制造能力是其传统的长项。2.珠三角。珠江三角洲的电子、医药、建材的产值已居全国之首,纺织业居全国第二,彩电产量占全国1/2,家用电冰箱产量占全国1/3,家用洗衣机产量占全国1/7,原油和天然气约占全国110,对广东经济贡献率达85%,出口达90%。3.京津唐。京津唐都市经济圈的政治文化角色作用仍然是其他经济不可替代的。三、主要借鉴意义(一)错位和共赢在长三角发展经验中,第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是“错位发展”战略。这一经验给我们带来两点启迪:首先,长三角与珠三角“双龙出海”的发展格局固然会形成一定程度的竞争,但由于两者一个更多地倾向于内销市场,一个更多侧

12、重在外销市场,因此二者间事实上可以大致形成一个错位发展、相互补充的良性竞争格局;其次,特定区域内大城市的错位发展(也即是分工协作)能很好地整合一个地区的优势,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在长三角,上海与江苏及浙江形成了服务与制造分工协作的格局;同样地,珠三角已经自然地以珠江为界形成了制造业大概括的分工:珠江东岸以发展电子信息业为主,西岸以发展机械类的家用电器为主。正是这种城市间产业分工的初步形成,大大改变了长三角、珠三角产业结构重复、内耗严重的非良性竞争格局,促进了其内部的协调、健康发展。(二)内生和外生长三角的发展经验中值得我们思索的第二个问题是:如何正确看待内生型与外生型这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模

13、式。苏州和浙江(特别是温州)虽然同为长三角经济发展的佼佼者,但走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经济已经演化成一个高度依赖于外资(特别是台资)的外生型经济;而浙江经济则主要是依靠土生土长的经济力量发展起来的。当然,浙江的法宝是“小狗经济”(簇群经济)这样一种有顽强生命力的形式。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看,外生型和内生型的经济模式在进一步发展的道路上都会碰到一些障碍。外生型经济可能碰到的问题是高度依赖于外来投资所带来的前景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外资可能是因为你这里成本低而前来投资,一旦将来成本高了,它也完全可能再去寻找成本更低的投资场所。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主要是在引

14、进外资的同时大力发展本地的配套产业,进而培育自有的主力企业,同时要营造一个洋溢着创新氛围的全新环境,吸引外来企业往扎根型的方向发展。而像浙江这种内生型特征较浓的经济实体则可能会碰到企业规模小、产业层次相对较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早期固然可以通过“簇群经济”的产业组织形式来加以克服,但最终还是要考虑拿出一部分企业来与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开展合资合作,以提高产业档次,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并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与长三角一样,珠三角同样存在内生性和外生性两种经济发展模式。相对而言,更接近香港的深圳、东莞、惠州等珠江东岸地区的经济是偏向于外生型的,西岸的佛山、江门、中山等市是偏向于内生型的。苏州的外生型经济和

15、浙江的内生型经济各自将面临的问题及他们的解决之道,完全可供珠江东、西两岸的经济决策者们借鉴。(三)物流和商流控制物流就能控制商流,从而能在区域经济竞争中制胜,这是长三角发展经验中值得我们深思的第三个问题。长三角之所以能在近几年迅速崛起,与其处于中国海岸线中端,在物流上处于最为有利的位置有直接的关系。大珠三角在全国物流版图上并不占据优势,但在国际物流上却有明显的优势:包括港澳在内的大珠三角拥有五大国际机场,每天飞往全球的国际航班有550架次,飞往全国的国内航班有550-600架次,航空运输优势在亚洲首屈一指;以全球最大的货运码头香港港为龙头的珠三角港口群同样具备亚洲一流、世界前列的航海运输能力,这种在国际物流上的有利位置非常有利于大珠三角发展临港产业和临空产业,这正是大珠三角未来在全球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发表于 2006-01-12 18:00 资料 短信 搜索 | 只看该作者 三、主要借鉴意义(一)错位和共赢在长三角发展经验中,第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是“错位发展”战略。这一经验给我们带来两点启迪:首先,长三角与珠三角“双龙出海”的发展格局固然会形成一定程度的竞争,但由于两者一个更多地倾向于内销市场,一个更多侧重在外销市场,因此二者间事实上可以大致形成一个错位发展、相互补充的良性竞争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