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1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837594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角的比较与运算教案教学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角的比较,角的和差,角平分线2内容解析.角的比较,角的和差,角平分线是本章重要的几何基础知识,也是后续学习图形与几何必备的知识基础角的大小比较方法有两种:度量法;叠合法其中,叠合法是重要的方法叠合时使两个角的顶点及一边重合,另一边落在第一条边的同旁,保证了可比性;对于角的移动,具有角的位置改变了,但角的大小保持不变的性质度量法中量角器起到了一个移角的作用,其实质是将两个角叠合在一起比较两角的大小是本节知识产生、发展的起点,不论是图形还是数量关系(教材图4.36),除角的大小关系外,自然会产生角的和差问题,再将角的和差问题特殊化,自然又会产生等分问题与线

2、段的比较、和差、中点一样,对于角的比较、和差、角平分线也是“数”“形”地说明它的意义的其认知思维过程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数”与“形”结合把几何意义与度数的数量关系结合起来,这是几何学习的特点之一,也是学习几何必须建立的一种思想意识二是类比学习.按知识内容,线段的比较、和差、中点与角的比较、和差、角平分线是类比性知识;按叙述方式,均采用“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综合描述所研究的对象;按学习过程,都特别注重从“有形”到“无形”(模型图形文字符号)的抽象过程,同时也重视相反的化“无形”为“有形”(符号文字图形)的训练过程.类比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它既能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在类比中加

3、深理解,也体现了教材内容编排同类知识的同构现象,同时,也明确了研究一类问题的“基本套路”.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角的大小、和差、角平分线的几何意义及数量关系;感受学习过程中的类比思想教学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1)理解角的大小、和差、角平分线的几何意义及数量关系,并会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进行综合描述.(2)经历类比线段的大小、和差、中点学习角的比较、和差、角平分线角过程,体会类比思想.2目标解析.(1)能从图形和数量关系两个角度认识角的大小,会用度量法和叠合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能从几何图形和数量关系认识角的和差与角平分线,知道两个角的和差,仍然是一个角,知道角的和差或等

4、分的度数,就是它们度数的和差或等分能结合角的大小、和差、角平分线的直观图形,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描述它们,反之,能将它们用符号语言或文字语言所表述的图形及关系,用图形直观表示出来.(2)在学习过程中,能在回忆线段的大小、和差、中点内容的同时,想象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能对学习进程心中有数,建立有意义学习心向;能将研究线段的大小、和差、中点的方式方法和基本套路,迁移运用到角的大小、和差、角平分线的学习之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建立起有关线段和角这两种基本几何图形的完善的认知结构.教学策略及其分析1策略.教师通过设置“问题串”,利用类比的思想,采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将独立思考与合

5、作交流相结合,从而达成学习目标.2策略分析.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过与“角”相关的“线段”这个基本图形,线段的相关内容和方法为学生学习角的比较与运算搭好了“脚手架”, 所以把“复习线段”作为新授内容类比学习的对象.教师不断用线段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启发学生,通过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达成学习目标.这样以旧引新,以新强旧,学生更易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搭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平台,展示学习成果、反馈学习疑难;通过富有针对性的提问、指导,对教学进行及时调控,从而面向全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和恰当的帮助,提高课堂实效.教学过程设计(一)温故知新,引入课题.

6、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了角的有关概念,你能回忆一下学了哪些内容吗?接下来将研究什么,我们可以从研究线段得到启发师生活动:学生回忆,回答问题问题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前面我们学习了线段的哪些内容?师生活动:学生回顾在线段中所学内容,教师归纳.教师关注:学生对所学线段内容的整体认识以及“几何模型图形文字符号”的学习过程【设计意图】学习伊始,先回忆与本节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引导性材料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能激活认知结构中已具备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先行组织者为将要学习的材料提供了一个框架或线索,起到了“导游图”的作用,能使学生对学习进程心中有数,帮助学生建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有助于学生掌握研究

7、问题的方法(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问题2类比线段大小的比较,你认为该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在练习本上画两个角,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并说明你是怎么比较的.师生活动: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代表展示交流学生展示交流后提问:1比较角大小的方法有几种?每种方法中应注意的问题什么?师生活动:教师在学生展示交流的基础上,利用课件动画演示用量角器量角、用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过程,归纳操作要点:量角器量角注意对中,重合,读数.叠合两角时要注意:(1)重合(两角的顶点及一边重合),(2)同旁(另一边落在第一条边的同旁)2两个角的大小关系有几种?你能用图形和符号表示吗?O(O)BBA(A)O(O)A(A)B(B

8、)O(O)A(A)BB师生活动:画出图形,并用符号表示,如图1;指出两个角的大小关系有且仅有三种情况图1教师关注:学生运用度量法、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操作的规范性;学生是否体会两个角的大小关系有且仅有三种情况【设计意图】采用类比的方法,按照“几何模型图形文字符号”的学习程序,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建立线段比较长短与角比较大小之间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指出对于两个角的大小关系和两个实数的大小关系一样,有且仅有三种情况:AB,A=B,AB,为以后分类研究一些有关角的问题奠定基础AOBC图2问题3如图2,图中共有几个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大小关系?师生活动:学生确定角的个数,明确角间的大小关

9、系教师关注:学生是否能发现角的和差关系,若学生仅说出它们的大小关系,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图形,类比线段的和差,发现角的和差关系.学生完成上述问题后提问:你能用符号表示这些角间的和差关系吗?教师关注:学生能否理解角的和差意义【设计意图】以角的比较大小图形(如图2)为背景,提出角的和差问题,将知识由角的大小过渡到角的和差,衔接自然流畅.同时,针对同一图形变换审视角度提出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用符号表示角的和差关系,仍遵循“几何模型图形文字符号”的学习过程,在图形与等式之间建立一种关系从角的度数数量上研究角的和差,突出反应角的和差几何意义与度数的数量间的关系,加深对角的和差概念的理解问题4

10、利用一副三角板,你能画出画出15,75的角吗?你还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 师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归纳师生归纳:一副三角尺上的角都是常用的角,它们是30,45,60,90的角,利用这些角可以很方便的画出与这些角相关的一些特殊角,如:15,75,105,120,135,150,165等【设计意图】用一副三角板画出一些特殊角,除让学生巩固角的和差概念外,也使学生对这些特殊角的大小有直观的认识,培养对角大小的估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图5CDOBACAOB图4问题5类比线段的中点,在图4中,射线OB有没有一种特殊位置,若有,此时三个角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关系?师生活动:画

11、出图形,如图4,明确角平分线概念提出问题:1.你能用符号表示图4中角之间的关系吗?2类似角的平分线,还有角的三等分线,一个角的三等分线有几条?四等分线呢?教师关注:在用符号表示图4角之间的关系,理解图5的内容【设计意图】从角的和差问题中,将射线OB的位置特殊化,并类比线段的中点,引出角平分线的概念,不仅知识的产生、发展自然连续,也体现了数学由一般到特殊,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规律,同时,能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完善认知结构问题6你能作一个角的平分线吗?师生活动:画图展示交流,归纳方法(用量角器、折纸);教师结合学生的展示交流或利用课件动画演示折叠过程中的翻折过程教师关注:学生操作是否规范【设计意图】进

12、一步明晰角平分线的概念,为后续学习轴对称和研究有关图形的翻折问题打下基础图6(三)练习巩固,应用新知.1课本练习1.学生操作,展示.2如图6所示:(1)AOC是哪两个角的和?(2)AOB是哪两个角的差?CADAAABAEAF图7(3)如果AOB=COD,则AOC与BOD的大小关系如何?3如图7,将长方形纸片的一角斜折,使顶点A落在处,EF为折痕,若恰好平分FEB,(1)判断FEA与的大小关系;(2)你能求出FEB的度数吗?【设计意图】练习1通过对1与2大小的估计,培养学生估计角的大小的能力用适当方法验证,则进一步巩固比较角大小的方法练习2是通过观察图形,得出角之间的和差关系,提高学生对角的和差

13、几何意义的认识,特别是观察AOB是哪两个角的差,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利用等式性质发现AOC与BOD相等,使几何与代数建立联系练习3检测学生对折叠法作角平分线的理解与运用(四)归纳小结,布置作业.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构建知识与方法框图: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和差角平分线度量、叠合、翻折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描述方法作法【设计意图】构建知识网络,完善学生认知结构例1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AOC5317.求BOC的度数.请一学生分析已知条件,说说思路.COAB分析:AB是直线,AOB是平角,AOB=AOC+BOC.解:又提议可知,AOB是平角,AOB=AOC+BOC.所以BOC=AOB-AOC=180-5317=12643.例2: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解:3607=51+37=51+18075126.答:每份是5126的角.【布置作业】课本习题4.3第4,5,6,9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