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旭亮:一个普通it人的十年回顾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825469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5.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旭亮:一个普通it人的十年回顾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金旭亮:一个普通it人的十年回顾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金旭亮:一个普通it人的十年回顾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金旭亮:一个普通it人的十年回顾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金旭亮:一个普通it人的十年回顾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旭亮:一个普通it人的十年回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旭亮:一个普通it人的十年回顾(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旭亮:一个普通IT人的十年回顾作者简介:金旭亮于1989年与超级解霸的开发者梁肇新同时迈入广西大学的校门,却走了一条与其不同的路。1994年起开始自学计算机专业本科课程,并开始编程,从未间断,迄今已逾10年,仍对软件痴心不改。2002年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讲程序设计系列课程。2003年在CSDN论坛发表自传一个普通IT人的十年回顾,细诉自己的坎坷学习经历,言辞激昂澎拜,感染了无数学子之心。发表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先后收到近千封国内外邮件,对作者经历与观点赞叹不已。以下是全文。今年(2003年)是我大学毕业满10年的日子,也是我投身IT技术的第10年。一直想能

2、对过去的经历做些回顾与反思,以更好地走向未来,但总没有下笔。刚好CSDN举办“讲述程序员的故事”征文,这件事成了一个引子,我终于趁着暑期有时间,敲了一天键盘,便有了这篇人生自述。10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比较长的一个阶段,10年之后,同期大学毕业的同学情况差异之大,让人叹息命运之变幻莫测。我在此记录下了我的生活足迹,由于时间较长,有些事记得不太清了,但我是尽量真实的记录当时的情况,有兴趣看我这篇长文的人请把我看成是一个在你我中间一块生活,一起喜怒哀乐,一起努力的平凡人,相信我们之间会有很多跨越时空的情感交流。好,就说到此吧。序从1994到2003,不知不觉之间,我已在计算机技术的世界里沉浸了十年。

3、有位哲人说过:如果一个人能用十年的时间专心致志地研究一门学问,或学习一门手艺,或从事一个职业,他一定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我天资平庸,但哲人的话是有道理的。我用十年的时间先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程序员,再成为了一个重点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大学教师。十年磨一剑,蓦然回首,年华如水,青春如歌!我父母都是城市中的平民,家境仅能解决温饱,我想我可能代表了中国社会的一大类青年,我的经历与体会可能会对许多条件并不好的年轻程序员有所启示:只要努力,天资差与环境不好都是可以克服的。因为我不是牛人,所以我不能教你如何成为牛人,我只是尽量真实地写下我的经历与感触,写一个平凡人的努力过程。我为我是一个软件开发者而自豪,为我从

4、事的教书育人的事业而自豪,并愿意为中国落后的软件业尽己菲薄之力,为此,我人生无悔!我想分为三部分讲述我的人生经历:上篇 学习人生:主要是我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经历与感触,时间跨度大约是从19941996年;中篇 艰难人生:主要是我流迹社会,失业一年半,三次考研的痛苦经历;时间跨度大约是从19971999年;下篇 实践人生:主要是我的技术实践经历:在公司打工,开发软件,毕业求职与教书生涯,时间跨度是19992003。上篇 学习人生一、计算机是什么东西?我是七十年代初在中国出生的那一代人,等我们长大开始读书时,文革已经结束,相对于我们的兄长,从我们这一代开始,以后出生的孩子都能受到较为正规的教育,这是

5、我们幸运的地方。也就是我们上小学的时候,七十年代末,以美国为技术资源中心的计算机技术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这时正是世界性的“软件危机”极为严重的时候,计算机技术各方面都在酝酿着新的突破,而此时比尔盖茨也正在准备构建他的明日微软帝国。七十年代末与八十年代初,在我们的生活中,看不到一点计算机技术的影子,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99%以上的人连“计算机”这个词恐怕都没听说过,中国游离于信息技术大门之外。在“振兴中华”成为时代主旋律的八十年代,整个中国真的是呈现出一种勃勃的生机,这是一个民族在经历百年耻辱,十年挫折之后的再起步,象一些老歌金梭与银梭、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就是当时青年的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

6、貌的体现。这种环境下,对于正在成长中的我们这一批少年,在潜意识中有极为深刻的影响,我们认为爱国与振兴中华是天经地义的事,并且成为了努力学习的主要动力(呵呵,现在的一些“愤青”愤怒青年一定会说我们当时被“洗脑”了,也许真的是吧,这种信念确实会给人以极大的动力,我看不出有什么不好,至少我不会有现在这一批青年所经历的非常迷茫的感觉)。1986年我考上了桂林市重点高中桂林中学,在那儿,我第一次见到了电脑。1. 中学的计算机兴趣班1987年我在桂林中学读高二,桂中是重点高中,条件较好,当时学校课外安排了两个班:无线电班和计算机班,我上的是计算机班,当时用的微机是Apple II,用BASIC编程。记得当

7、时中国也开发了一种同档次的计算机,叫做中华学习机,要在中小学中大力推广,但Apple II后来发展成了著名的Mac系列,并拥有了自己的操作系统,而中国的中华学习机,还有后来的小霸王等电脑学习机,都无疾而终了。学校安排上机,有同学不知从哪找来了一些有趣的BASIC程序,什么“比翼双飞”,“飞机空战”等等,都是一些非常简单的小游戏,当时他抄了厚厚一本,一上机就敲一些到计算机中运行,而我是一点也不会,只有站在一边看的份。那时会计算机的人很少,老师讲的我又不明白,考试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过的。呵呵,后来我读研打工时,在网上看到洛阳一个高中生用VB编的一个“电子书童”程序,水平之高,我当时真是没法比。19

8、89年,广西高考名额一下减了7000多,竞争激烈,十几人里才能取一个,由于压力过大,我高考前夕失眠,第二天考语文,120分的试卷当时只考了68分,因而与重点高校无缘。本想复读,但父母怕我来年考不上,一定要让我读广西大学,我万分不情愿地顺从了父母的意愿,去了我不喜欢的学校,读了我不喜欢的专业。男怕入错行,我在大学毕业后重新开始学我喜欢的专业,足足用了五六年的时间才转过来,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劳动者,走了一条长长的弯路,所以,父母的决定对缺乏经验与决断力的孩子而言,真的是非常重要。现在想起来,父母当时没错,我也没错,那都是在时代与社会环境下的自然选择。2. 失败的四年本科与工作初期四年里我是个老老实

9、实的好学生,但四年除了玩命过了六级,什么也没学会。记得大学第一节课就是BASIC语言,呵呵,也根本没学会,但我看来注定了要与BASIC难解难分了,后面的实践篇中我会讲我用BASIC开发的事。大学里我学的专业是电力系统自动化,学过微机原理与Fortran,上机时还用的是古老的主机加终端方式的计算机(叫做l/f机),我上机时真是一塌糊涂,因为这门课我从没学进去,也从没学懂过。有同学很厉害的,会用电脑打印出许多漂亮的图片(当然现在看起来很粗糙,针式打印机打的),我那时就称这些人为牛人了。呵呵,我如果没记错的话,做超级解霸的梁肇新也是广西大学的,但不是我们系,记得我当时就已听到有关几个计算机牛人的事,

10、估计其中就有他吧,如果我记错了,梁肇新先生请指正。在本科期间,我对电脑是神秘多于兴趣。这也说明我成为不了牛人与大师,天资有限。后来,我发现一个普遍的规律,如果能成为计算机方面的牛人与大师,请去翻翻他们的传记,绝大多数在本科期间就已展露出他们的才华。而我们现在的中国高校,这么多的本科生都在为考试、考研、考托、考G而奔忙,这种填鸭式的应试教育体制,扼杀了太多学生的创造性。结果是一个学生在大学里读得越认真,就受到的错误影响越大,我是用好几年的时间反思才得出这个结论的。所以,中国高校十几年数以几十万计的本科生中出不了可编写linux内核的杰出人才,一点也不奇怪。1993年我毕业了,用我总结的一段话来说

11、,是:一张白纸进来,一脑浆糊出去。毕业后我分到了一所号称是“中港合资”的生产蓄电池的公司。呵呵,刚刚工作的日子让我这个单纯的大学生被生活好好的教训了一下,许多无法以前想象的社会现象让我目瞪口呆,年轻气盛导致穿了小鞋,还只能忍气吞声。吃了生活的一个闷棍,我才明白,我除了有张文凭,什么都不是!当时,我感到最郁闷的是我在公司里什么都不会做,一个电机烧坏了我楞不知如何下手修,公司老总办公室里的灯不亮了,学电的大学生我花了半小时楞不知原因在哪!我学的东西没一样能用的。开始我还以为是因为我在学校里没认真学,但后来问了很多同学,90%以上的都有同感,我现在终于认识到这不单是我个人的错,我自认为在学校中是很努

12、力的,从未偷懒过,但如果90%以上的学生所学不能服务社会,这种教育体制一定存在问题。四年里,我的电脑知识与技能=0!现在看起来,我浪费了宝贵的四年光阴!但当时的环境与认识水平,也只能如此了,没有当初的浪费,怎有后来的珍惜?这是人生必经的一个阶段。二、漫长的理论学习时期1. 从电脑培训班开始我毕业后的第一个工作单位是一个非常差的企业,我在那儿见识了几乎所有中国差的企业的弊端:人浮于事,拉帮结派,暗箭伤人,损公肥私。可以想见,在这样的企业工作,人是多么的颓废。我在无聊之中过了大半年的时间。1994年4月的一天我去桂林新华书店买书,看到桂林电子工业学院老师举办一个电脑培训班,教打字、排版、常用DOS

13、命令等电脑使用基础,反正也没事,不如上个班学点东西吧。不曾想就是这样一个培训班,却根本影响了我的人生之路。我清楚地记得当我第一次上机时,连电脑开关在哪都找不到,老师拿着一张五寸软盘,插入软驱,打开电源,在一阵“吱吱”的声音之后,屏幕上开始有英文字符出现,然后,教师在键盘上敲入几个键,电脑沉默一会,突然在屏幕上跳出一个小人,出现一行字:快快乐乐学电脑,还传出了音乐。我当时真是惊呆了,电脑怎么还会唱歌?现在想起来,那个软件其实是中国台湾松岗系列教学软件,而我一个大学本科生,在毕业之后居然对电脑无知到这个地步,我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俗语说:“一见钟情”。我是相信这种事的,因为就是这第一次上机,让

14、我产生了搜索这一神秘世界的强烈兴趣,从此就再难与电脑分开了。当时,有两位电子学院的老师:尹老师和陈老师。他们给我们讲DOS,讲汉字输入,讲他们如何修改天汇汉字系统使它能在一张软盘上运行,讲打字排版,一个月之后,我不满足,又学了一个月。在上培训班的时间里,我向老师要来了桂林电子工业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本科四年的培养方案,回到家中,列出了所有本科课程,再根据书上的先修课程介绍,绘制了一张巨大的课程树,从树根开始,决定一本本地啃,从头开始学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科学的学习有较强的系列性,想一步到位很可能会学不懂,但循序渐进又无法跟上技术发展的速度,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我现在想起来,觉得好的学习方式是:

15、学理论打基础,在实践中逐步理解理论,多思多悟,就会发现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中有许多一直不变的东西存在。把握这种东西,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这种“不变”的东西是什么?就是软件开发的基本原理与理论,基本思想与方法!在我对面向对象理论进行了较深入的学习与把握之后,我学.NET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可以独立设计一个完整的全面向对象软件架构,并且用VB.NET与C#混合语言把它给做出来了。对于J2EE,我同样有这种自信,也用三个月的时间,一定可以开发与设计基于J2EE平台的软件,因为它们背后的计算机技术基础是一致的,完全可以触类旁通。尹老师和陈老师可能不知道,他们开的一个也许是为了经济效益的培训班,最后居然培育

16、出了一个计算机硕士!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其责任真的是非常重大的,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辈子,我感激他们!2漫长而艰辛的学习之路我当时每月只有一百多元的工资收入,把大半收入都用到买书上去了。电子工业学院门旁的那个科技书店,以及桂林科技书店,成为了我最常去“站读”的地方。我买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微机原理、IBM PC汇编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这些教材,就按照预定的计划开始学了。我当时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决不象现在学生学什么东西都有很强的功利性:学英语为了出国,学电脑为了好找工作。当时根本就没有想过今后如何如何,就是对计算机技术本身的兴趣推动我去学习的。当时计算机书还不象现在这样扑天盖地,我几乎看完了我能弄到的每一本计算机书,看了一些书,就特别想有地方上机,能练一练。但我一个月一百多元收入,一台电脑怎么也得几千元,要五六年不吃不喝才攒够钱,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