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下文言文复习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812424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下文言文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八下文言文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八下文言文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八下文言文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八下文言文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下文言文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下文言文复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桃花源记复习提纲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 都是传世名篇。二、词语寻向所志不足为外人道也武陵人捕鱼为业【一词多义】 志 为处处志之便舍船寻向所志屋舍俨然寻病终。 寻 舍【古今异义】 鲜美 古: 开朗古: 交通 古: 妻子 古: 绝境 古: 无论 古: 不足 古 : 【词类活用】 异 【通假字】 要 【其他重要词语】缘溪行 落英 缤纷 欲穷其林 仿佛 延 扶才通人 豁然 俨然 属 阡陌 悉 黄发 垂髫 具言所闻 并 咸 邑人 遂 向 语 及 诣 规 果 问津 叹惋 间隔【成语】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

2、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干扰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理想世界 。与世隔绝 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地方。2、 句子翻译1、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3、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4、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5、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6、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7、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8、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9、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三、理解探究(一)用原文语句回答:1描写桃

3、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 。2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 , 。3表现桃源宁静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 , 。4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表明渔人初进桃源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有什么作用? 2.文中哪些地方表明桃花源人居住在此已经很久了?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4、4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5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6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7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8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9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10仿照例子写出渔人探访桃花源的经过。 (发现桃源、 、离开桃源, 。11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12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小石潭记复习要点1、 文学常识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二、 文言词语1、词

5、类活用【西】 【空】 【西南】 【斗】 【蛇】 【凄】 【寒】 【犬牙】2、 、一词多义全石以为底全石以为底 为坻,为屿,为堪。以其境过清【以】 【为】 潭中鱼可百许头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 不可知其源【清】 【可】4、常见实词【篁(hung)竹】 【尤】 【清冽】 【乐】 【坻(ch)】 【嵁(kn)】 【许】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蒙络摇缀参(cn)差(c)披拂】【澈】 【佁(y)然】 【俶(ch)尔】【翕(x)忽】 【差(c)互】 【悄(qio)怆(chung)】【幽邃(su)】 【乃】 【余】 【隶】 【去】 3、 翻译句子1、 青树翠蔓,蒙洛摇缀,参差披拂。2、 潭中鱼可百许

6、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4、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四、 阅读探究1、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这样写又什么好处?2、第一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3、作者是怎样活灵活现地描绘潭中游鱼的?4、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景色和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6、小石潭开辟成了风景区,请你介绍一下这处风景。7、文中从哪几个角度写小石潭的水?用何种表现手法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9、作者通过写小石潭

7、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要想表现怎样的思想?10、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五、理解性默写1小石潭记中运用形象的比喻,表现溪水蜿蜒曲折的语句是: , 。2侧面写潭水清澈的句子是: , , 。3.小石潭记中描写潭周围树木的语句是 , , 。4、写作者是如何发现小石潭的句子 , , , , 。5、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 , , , , , 。6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似与游者相乐。7、写久坐潭边游人的感受(或文章的点睛之笔)的句子是: , 。中考练习【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

8、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以其境过清() 不可名状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_佳木异竹,垂阴相荫。译文

9、:_12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4分)1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答: 10. 答案: 因为 说出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1.答案: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2.答案:甲文:侧面(间接)描写清澈透明 乙文:正面(直接)描写 水流湍急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3.答案: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10、)(2分)A记 乃记之而 去岳阳楼记B见 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C以 以其境过清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D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3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10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2分)答:_11 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82分C93分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小溪)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蜿蜒,忽明忽暗,忽隐忽现。(“斗”“蛇”1分,句意2分)102分游鱼清澈的水(每点1分)113分乐、悲(由乐到悲)(2分),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分)各产品过程检验的检验时机应在操作者对首件加工完成后自检,并判定合格。再由车间依据计划将需进行专检的部件填写报检单报检,在报检后首先由检验人员应检查车间是否按程序文件的规定开展了自检,然后接受报检进行检验、记录及判定。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