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看云识天气导入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803826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看云识天气导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看云识天气导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看云识天气导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看云识天气导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看云识天气导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快速浏览,勾画关键词句,完成练习第一大题的第二小题:设计一种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老师可给出表格栏目,让学生填,以规范相关内容。)抽同学一个一个完成:(一)、云的形态1、填表以第二段为纲,完成两类云的形态表格。晴天云简表云名形态高度厚度天气征兆卷云像羽毛像绫纱,丝丝缕缕的漂浮着最高最薄象征晴朗卷积云像水面上的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很高很薄无雨雪积云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消散米左右较薄阳光温和高积云像草原上的雪白的羊群,扁球状,排列整齐米左右较薄天晴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云名变化过程形态位置天气征兆卷层云卷云聚集,向前推进 像白绸幕蒙住天空高晴转阴高层云

2、卷云越变越厚像毛玻璃遮着太阳低将下雨雪雨层云高层云变得更厚暗灰色云块密布天空更低雨雪连绵积雨云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乌云密布天空更低雷雨冰雹2、识记并运用出示云图,让学生识别。出示课件。3、大家看表格中云的形态栏,在修辞手法上有个共同特点是什么?(比喻)还有一个段落有大量的比喻,是哪一段?(第一段)齐读。先抽同学赏析第段用一连串的比喻把云的“姿态万千”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充分激发了读者的想象。有的“像羽毛”,说明它轻飘,有的“像鱼鳞”,说明它排列整齐;有的“像羊群”,状其形态,有的“像一张大棉絮”,状其质感;“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状其势。这一系列恰当的比喻,鲜明而具体,形象而

3、生动,给人深刻的印象。运用比喻可以取得什么好的表达效果呢?说明文中,运用比喻来说明事物,叫做比喻说明法,一般简称为打比方。课文中打比方的运用,使得行文生动活泼,饶有趣味,这是生动说明。答题模式: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4、过渡: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对八种云的特征有进一步的了解,由此来推测天气情况,确实很方便,大家一定要掌握方法。除了观察云的形态特征来推测天气,还可以根据什么来推测?用原文回答(第六段的首句)大家根据第六段内容来填下面表格。抽同学一个一个解决。(二)云的光彩1、填表云的光彩简表光名产生和分布情况色彩天气征兆晕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里红外紫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华产生在高

4、积云边缘部分里紫外红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晴虹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彩色圆弧东虹轰隆西虹雨霞早、晚,太阳照者对面的云彩云层变红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出示图片,让学生识别欣赏。出示课件。3、大家观察表格中天气征兆栏,可以看出引用了大量的谚语。(1)、找出文中的有关谚语,了解识别天气变化的常识。文中出现的谚语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学生齐读。(3)、拓展:你们还知道哪些相关的谚语。教师适当补充,并做些解释,如:(出示课件)A、“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B、“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

5、麦”C、“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D、“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E、“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F、“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G、“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 云的光彩小结:引用谚语,更通俗易懂,还增添文章的文采。总结提炼:讲解列图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老师在分析分说部分,以表格形式来解说,这和原文比较,哪个更一目了然?(表格)如果这种方法用在说明文中就是列图表的说明方法,可以使说明更简洁直观,一目了然。纵观表格的名称栏,文章说明的时候,是把云的形态、光彩分成一类一类来说的,这就是分类说明法,是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一类一类加以说明的方法。这种分类说明不仅能够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说得更明白,而且会使说明的条理更清楚。五、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介绍云和天气关系的科普文,文章成功运用了分类说明、比喻说明等方法,使得内容准确生动、层次明晰。看云识天气,这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正如课文所言它毕竟有一定限度,现代科技的发展对天气的准确预报,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昔日神话中的雷电神、风婆婆也只是故事中的角色,因为科技改写着大自然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