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不锈钢被氯离子腐蚀是什么样子的啊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98038 上传时间:2017-05-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不锈钢被氯离子腐蚀是什么样子的啊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7年整理】不锈钢被氯离子腐蚀是什么样子的啊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不锈钢被氯离子腐蚀是什么样子的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不锈钢被氯离子腐蚀是什么样子的啊(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锈钢被氯离子腐蚀是什么样子的啊在用奥氏体不锈钢制造的压力容器中,如果有氯化物溶液存在,也会产生应力腐蚀。这是由于溶液中的氯离子使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受到破坏,在拉伸应力的作用下,钝化膜被破坏的区域就会产生裂纹,成为腐蚀电池的阳极区,连续不断的电化学腐蚀最终可能导致金属的断裂。这种腐蚀与氯离子的浓度关系不大,即使是微量的氯离子,也可能产生应力腐蚀。在实际生产中,有些设备并不是在正常操作条件下被腐蚀破坏的,而是在停车期间由于残留在容器中低浓度(5)的氯化物冷凝液,产生了应力腐蚀裂纹。也有因用含氯离子浓度较高的水进行耐压试验,结果残留在容器中的水被浓缩而生产应力腐蚀。氯离子对奥氏体不锈钢的应力腐蚀,

2、其裂纹通常是穿晶型的,并且多数是分枝状裂纹。多数腐蚀裂纹都产生在焊缝附近,这就充分说明焊接残余应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氯离子对奥氏体不锈钢的腐蚀主要使点蚀。机理:氯离子容易吸附在钝化膜上,把氧原子挤掉,然后和钝化膜中的阳离子结合形成可溶性路氯化物,结果在露出来的机体金属上腐蚀了一个小坑。这些小坑被成为点蚀核。这些氯化物容易水解,使小坑能溶液 PH 值下降,使溶液成酸性,溶解了一部分氧化膜,造成多余的金属离子,为了平很腐蚀坑内的电中性,外部的 Cl-离子不断向空内迁移,使空内金属又进一步水解。如此循环,奥氏体不锈钢不断的腐蚀,越来越快,并且向孔的深度方向发展,直至形成穿孔。由于 Cl 离子是水中经

3、常含有的物质,又是引起若干合金局部腐蚀的所谓“特性离子”(破钝剂),它进入缝隙或蚀孔内还会与 H+生成盐酸,使腐蚀加速进行。氯离子被认为是 304 不锈钢发生局部腐蚀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氯离子半径小,穿透钝化膜的能力强,其电负性又很大,氯离子的存在加速了 304 不锈钢的腐蚀。另外,应力的存在也加速了氯离子对 304 不锈钢的腐蚀,降低了 304 不锈钢抗氯离子应力腐蚀的临界浓度。在氯离子存在的情况下,多发生的是孔蚀也叫点蚀,属于电化学腐蚀。点腐蚀多发生在上表面生成钝化膜的金属材料上或表面有阴极性镀层的金属上,当这些膜上某点发生破坏,破坏区下的金属基体与膜未破坏区形成活化钝化腐蚀电池,钝化表面

4、为阴极,而且面积比活化区大很多,腐蚀就向深处发展而形成小孔。点腐蚀发生于有特殊离子的介质中,例如不锈钢对含有卤素离子的溶液特别敏感,其作用顺序为 ClBr1。这些阴离子在合金表面不均匀吸附导致膜的不均匀破坏。氯离子具有很强的穿透本领,容易穿透金属氧化层进入金属内部,破坏金属的钝态。同时,氯离子具有很小的水合能,容易被吸附在金属表面,取代保护金属的氧化层中的氧,使金属受到破坏。点腐蚀发生在某一临界电位以上,该电位称为点蚀电位(或击破电位),用 Eb 表示。如把极化曲线回扫,又达到钝态电流所对应的电位 Erb,称为再钝化电位(或叫保护电位)。大于此值,点蚀迅速发生、发展;在 EbErb 之间,已发

5、生的蚀孔继续发展。此种形态的腐蚀决定于阳极和阴极的面积比。若阳极的位置不随时间而变化,且阳极的面积远小于阴极,则阳极的电流密度(currentdensity 注二)甚大,因此腐蚀速率较快而产生孔蚀,点蚀虽然失重不大,但由于阳极面积很小,所以腐蚀速率很快,严重时可造成设备穿孔,使大量的油、水、气泄漏,有时甚至造成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危险性很大。点蚀会使晶间腐蚀、应力腐蚀和腐蚀疲劳等加剧,在很多情况下点蚀是这些类型腐蚀的起源。氯化物应力腐蚀开裂简介氯化物应力腐蚀开裂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奥氏体钢炉管破裂形式。不同材质的奥氏体钢炉管发生开裂时介质中的氯化物浓度差别很大,一般在 30ppm 以上,但少数比

6、较敏感的钢,如 304 钢可能几个 ppm 甚至更低的浓度就会腐蚀开裂。在某些情况下,虽然介质中氯化物浓度较低,但由于在某些不规则表面的局部浓缩,也会造成应力腐蚀开裂。在有溶解氧的情况下会加速腐蚀。大多数奥氏体钢应力腐蚀开裂均发生在 75以上,低于 50时,材料不发生应力腐蚀开裂。一般情况下,氯化物应力腐蚀开裂为穿晶开裂,但由于热处理不当使材料敏化或材料长期处于敏化温度工作时,也会发生沿晶开裂。氯离子使钝化金属转变为活化状态的机理大致可分为两种观点。(1)成相膜理论的观点认为,由于氯离子半径小,穿透能力强,故它最容易穿透氧化膜内极小的孔隙,到达金属表面,并与金属相互作用形成了可溶性化合物,使氧化膜的结构发生变化,金属产生腐蚀。(2)吸附理论则认为,Cl离子是一种活性非常强的阴离子,有很强的可被金属吸附的能力,会优先被金属吸附,并从金属表面把氧排掉。因为氧决定着金属的钝化状态,氯离子和氧争夺金属表面上的吸附点,甚至可以取代吸附中的钝化离子,与金属形成氯化物,氯化物与金属表面的吸附并不稳定,形成了可溶性物质, 氯离子的存在对金属的钝态起到直接的破坏作用。这样导致了腐蚀的加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食品饮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