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条件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803752 上传时间:2019-09-21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19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条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条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条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条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条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条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条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4.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1) 22 曹俊茹,说课标题:,2,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一,三,教学过程,四,二,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教材的地位: 本章主要研究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性质及应用。初一时,学生已经研究过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而全等是相似的特殊情况,所以研究相似三角形比研究全等三角形更具有一般性。本节在学习了成比例线段及其性质、相似多边形概念的基础上,开始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它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和全等三角形的拓展,又是今后学习三角函数、圆的有关性质的重要工具;同时,物理上学习力学、光学等,也需要用到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此外

2、,还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如:测量绘图、土木建筑)。因此,这节课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2)教材的作用:本节课,从画三角形入手,将动手实践和交流探究结合起来,让学生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从而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数学研究问题的方法,领会数学思想,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归纳、动手实践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教材分析,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判定定理并会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条件的探索过程,增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进一步体会类比、分类、归纳等思想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

3、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分析,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三角形相似条件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由于学生年龄特征,对几何图形的识别能力不强,当两个相似三角形有重叠部分时,初学时对辨别它们的对应边和对应角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如何找准相等的两组对应角是一个难点。,学情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以前学过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有此知识作为基础,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学生不难理解和掌握。本课时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并通过简单应用加强对知识的充分掌握。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在

4、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相似图形的基础知识,了解了相似的基本概念,感受到相似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已经经历了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经验和合作交流能力。,教法与学法,1.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上采用以引导发现发为主,并以讨论法、演示法相结合。其主要流程可以分为“操作观察探索说理”,意在帮助学生通过直观情景观察和自己动手实验,获取知识,并通过学习伙伴的讨论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一方面能够直观、生动地反映图形,增加课堂的容量,另一方面有利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强教学条理性,

5、形象性,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2.学法指导 为了体现数学新课程标准纲要的要求,让有效的数学学习不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这节课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类比、分析等重要思想方法。,观察比较,获取新知,教学过程,观察比较,获取新知,教学过程,概念:三角分别相等,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记作:ABC ,观察比较,获取新知,教学过程,两个三角形至少满足哪些条件就相似呢? 能否类比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寻找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交流合作,探索研究,教学过程,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一个内

6、角对应相等,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不一定相似,交流合作,探索研究,教学过程,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成比例,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不一定相似,交流合作,探索研究,教学过程,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角分别相等,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吗?,(1)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2)六人一组,这六个三角形相似吗?,(3)全班所有同学的三角形相似吗?,请依据下列条件画三角形:两人一组, 一人画 ,另一人画 , 使 ,,交流合作,探索研究,教学过程,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 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符号语言:,交流合作,探索研究,教学过程,设计目的: 让学生类比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分情况

7、由少到多逐步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画图、动手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交流合作,探索研究,教学过程,尝试应用,体验快乐,一、判断,(1)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相似。( ),(2)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相似。( ) (3)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相似。( ) (4)有一个角是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 (5)有一个角是7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二、填空,相似,教学过程,(2),如图,已知 ,AC=4,AP=2,则AB=,8,尝试应用,体验快乐,ACPABC,教学过程,三、解答题 如图,D、E分别是 ABC的边AB、AC上的点,DEBC,AB=7,AD=5,

8、DE=10。求BC的长。,尝试应用,体验快乐,教学过程,说一说你的收获:,1.概念:三角分别相等,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2.定理: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体会类比、归纳的数学思想。,回顾反思,提升认知,教学过程,作业: 1.课本第90页随堂练习写在书上; 2.课本第90页习题4.5第1、2、3、 4、5题写在作业本上。,布置作业,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节课我经过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课前的教学设计完整。同时,我精心制作课件,斟酌各个教学环节如何过渡。尽量让学生主动动手动脑,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但是课讲下来效果却不太好。我仔细思考了自己的不足:一是缺乏课堂教学经验,对初三的学生了解不够。初三的学生已经不像初一、初二时那样爱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当学生变得较为沉闷,课应该继续下去,我却以为学生还没学会,反复讲解,从而耽误了很多时间。二是提前的教学设计内容偏多,练习题有的较难,应放在课后,让学生多些时间思考。三是随机应变能力不够。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思考,多总结,继续努力!,谢谢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