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新探究大一轮检测:选修部分1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9775901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新探究大一轮检测:选修部分1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新探究大一轮检测:选修部分1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新探究大一轮检测:选修部分1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新探究大一轮检测:选修部分1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新探究大一轮检测:选修部分1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新探究大一轮检测:选修部分1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9怀化模拟)材料开皇元年(581年),高颎(隋代第一名臣)奉命与郑译、杨素等修订刑律,“多采后齐之制而颇有损益”,制定新律,奏请颁行。新律废除了枭首、轘身及鞭刑,减轻了徒刑,还取消了一些“楚毒备至”的讯囚酷法,如用大棒、束杖、车辐、鞵底、压踝之类。对旧律作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开皇二年,隋文帝以长安旧城,自汉以来,屡经战乱,凋残日久,在苏威、高颎等人的谋议下,决定在龙首原创建新都,以高颎领新都大监,“制度多出于颎”。为后来唐代长安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其他行政、官制等各种制度,也大都在高颎的主持下,斟酌损益,建立新的制度,巩固了隋朝的统一局面。在经济方面,自北齐以来,“暴君慢吏,赋重役勤”

2、,贫苦农民很多被迫沦为豪强的荫户,严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高颎建议采用“输籍定样”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初改革的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初改革的意义。解析:(1)据材料“奉命与郑译、杨素等修订刑律”“在龙首原创建新都”“其他行政、官制等各种制度,也大都在高颎的主持下,斟酌损益,建立新的制度”“高颎建议采用输籍定样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概括改革的内容。(2)结合第一问内容从政治、经济和对唐朝发展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分析。答案:(1)内容:修订刑律,制定新律;创建新都;损益旧制,创立新制;采取“输籍定样”措施。(2)意义:

3、稳定新王朝的政治经济秩序,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建立较完善的户籍制度,巩固了统一局面;为唐代的繁荣奠定基础。2(2019石家庄模拟)材料传统视域里民族政策只是反映政府对民族地区由上而下的管理,较少关注民族需求及上下交互式的政策演变。宋朝政府在西南地区实施的羁縻政策发生了变化,主要缘于溪峒与政府之间物质价值认同的迁移。宋史记载:“蛮无他求,唯欲盐尔”。食盐作为溪峒民族的生活必需品,曾一度成为溪峒与政府之间价值认同的媒介,一方面,缘于溪峒民族对食盐的需求程度高涨;另一方面,宋朝政府抓住食盐的货币职能谋求区域社会的稳定。宋真宗中后期,对能够在率领溪峒蛮人归投的土酋,“署其首领之名,月给食盐”,这种维系人

4、心的措施与授其土官等羁縻政策相辅相成。宋孝宗下诏:“平溪峒互市盐米价,体听民便,毋相抑配。”从北宋前期“以盐易米”到南宋中后期的“以盐转易多物”,食盐交换成为宋朝政府在西南民族地区羁縻政策的重要手段。这种与宋代茶盐专卖制度背道而驰的食盐交换手段,不仅实现了政府对民族地区的有效控制,也反映出国家民族政策的制定或推行必须先期平衡中央与地方的双向需求。摘编自董春林以盐制夷:宋代西南民族地区羁縻政策管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西南民族地区羁縻政策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宋代西南民族地区羁縻政策改革的影响。解析:(1)据材料“传统视域里民族政策只是反映政府对民族地区由

5、上而下的管理主要缘于溪峒与政府之间物质价值认同的迁移”“这种维系人心的措施与授其土官等羁縻政策相辅相成”“食盐交换手段,不仅实现了政府对民族地区的有效控制,也反映出国家民族政策的制定或推行必须先期平衡中央与地方的双向需求”概括改革特点。(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央与地方两方面及政治、经济等多角度评析改革的影响。答案:(1)特点:以经济手段改善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上下交互、互惠互利;注重维系人心。(2)影响:有利于民族融合(或巩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对西南边疆地区的治理;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3(2019内江模拟)材料明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下

6、设13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百官。专设六科给事中,稽察六部百司;六科设掌印长官“都给事中”1人(正七品),“左右给事中”各1人(从七品),“给事中”若干(从七品),是六部独立监察机构,不隶属其他部门。凡六部上奏均须交给事中审查,若有不妥即行驳回;皇帝交给六部任务也由给事中监督按期完成。明朝出现了地方分区监察和中央按系统监察的科道并立现象,同时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各省提刑按察司、督抚,形成地方三重临察网络。明朝对科道官选用十分严格,同时还规定,“凡御史犯罪加三等,有赃从重论”,对监官犯罪的处分比一般官吏要重。摘编自明史职官志(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监察改革的特点。(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

7、析明朝监察改革的影响。解析:(1)根据材料,从机构建设、官员的地位与权力、官员的任用与管理等方面概括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是六部独立监察机构,不隶属其他部门”“明朝对科道官选用十分严格,同时还规定,凡御史犯罪加三等,有赃从重论”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改革的影响。答案:(1)特点:分区监察和系统监察结合并立;监察官地位低,权力大;形成了严密系统的监察体系;监察官选用和管理严格。(2)影响:完善了监察机构和制度建设;提高了监察力度和效益;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明朝的稳定;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腐败;但其本质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4(2019重

8、庆模拟)材料 清末政改大事记1898年6月,光绪皇帝宣布变法,任命康有为参赞新政,颁发了提倡官民上书议事,裁汰不必要的官员等。戊戌政变后,政改措施均被废弃。1901年初,清廷正式颁布新政上谕。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6年,清政府颁布仿行立宪上谕,“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1908年,清廷颁布钦定宪法大纲23条,规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大权。1911年,清政府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制,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改革的突出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清末实行新政改革的原

9、因。解析:(1)据材料“清廷正式颁布新政上谕”,得出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据材料“1901年初1905年1906年1911年”,得出渐进地推进;据材料“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制”,得出尝试建立君主立宪政治;结合世界潮流由专制走向民主,得出具有一定的近代化色彩。(2)结合材料从经济、政治、思想、改革主体等方面进行思考,组织答案时应该紧紧围绕专制走向民主的主线。答案:(1)特点: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渐进地推进;尝试建立君主立宪政治;具有一定的近代化色彩等。(2)原因: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或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西方资产

10、阶级政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部分汉族地主官僚(或立宪派)的推动。5(2019钦州质检)材料1994年7月18日,国务院发出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城镇住房改革的基本内容:把住房建设投资由国家、单位统包的体制改革为国家、单位、个人三者合理负担的体制;把单位建设、分配、维修、管理住房的体制改变为社会化、专业化运行的体制;把住房实物福利的分配方式改变为按劳分配为主的货币工资分配方式;建立以中低收入为对象、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房供应体制和高收入家庭为对象的商品房供应体系,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住房金融和住房保险;建立政策性和商业性并存的住房信贷体系;建立规范化的房地产交

11、易市场和发展社会化的房屋维修、管理市场,逐步实现住房资金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促进房地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摘编自高扬漫说住房制度改革(1)根据材料,概括我国1994年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我国1994年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解析:(1)从材料“把住房实物福利的分配方式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造用房供应体制住房公积金制度”依次概括即可。(2)评价要一分为二地看,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分析。答案:(1)特点: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福利性的旧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住房制度;形成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双轨体制;提出建立住房公积金、发展住房信贷等相应保障和管理措

12、施。(2)评价:一方面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需要,大大推进了我国住宅商品化的进程;具有很大的创新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其后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另一方面双轨制的存在使得相当一部分群众仍寄希望于单位分配住房,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住房商品化的进程。6(2019济南针对性练习)材料1815年,英国政府为了维护国内的谷物价格水平和土地贵族的利益而颁布了谷物法,规定国内市场的小麦价格每夸脱低于80先令时,禁止进口外国谷物。这一规定引起社会上的不满,工人阶层在高物价下生活困苦,工业原料和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使英国工厂主比其外国竞争者处于不利的地位,越来越希望得到完全彻底

13、的贸易自由,实现彻底的“自由放任”。1832年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中一批激进派议员成立了一个“反谷物法同盟”,他们出版书刊、小册子,散发传单,召开群众会议,进行宣传演说,因此吸引了大批工人成为他们的坚定支持者。他们最有效的策略是通过筹集大量资金,选出事先议定好的支持同盟纲领的议员。经过多年斗争,1846年议会通过了废除谷物法法案。摘编自刘成英国废除谷物法刍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废除谷物法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废除谷物法的影响。解析:(1)根据“工业资产阶级中一批激进派议员成立了一个反谷物法同盟”“吸引了大批工人成为他们的坚定支持者”“通过筹集大量资金,选出事先议定好的支持同盟纲领的议员”“越来越希望得到完全彻底的贸易自由,实现彻底的自由放任”并结合所学知识逐条概括。(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从阶级变化、贸易发展、矛盾缓和、资本主义发展等方面分析影响。答案:(1)特点:顺应工业革命的时代要求;工业资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广泛参与;采取和平方式和政治斗争手段。(2)影响:沉重打击了土地贵族势力,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力量;推动了自由贸易的发展;降低生活成本,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顺应工业革命的要求,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