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99773971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上海中考语文预测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姓名 得分 第一部分 阅读(90分)一、文言文阅读(42分)(一)默写(18分)1复行数十步, 。(桃花源记)2 ,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3_,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5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6 ,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78题(4分)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7这首散曲的作者是元朝的 (2分)8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描绘出萧瑟、冷清

2、的秋景。B“一点”说明“飞鸿”的距离之远,“影下”极显速度之快。C“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D作者描绘的秋景浸透着自己寂寥、悲凉的感伤。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

3、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9上述语段节选自课文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段中诸葛亮自叙生平及以身许国的经历是告诉后主自己精诚报效先帝的原因。B第段中诸葛亮概述21年不平凡的历程,以表明创业艰难,激励后主奋发图强。C第段中诸葛亮希望后主能支持攸之、祎、允等一起随他率师北伐。D第段诸葛亮表达了自己对蜀汉的忠诚和兴复汉室的决心。(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帝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

4、稿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释】晏元献:即晏殊,宋朝人,官至宰相。阙下:此指朝廷。御试进士:由皇帝亲自主考的科举制度。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1)晏元献公为童子时 ( ) (2)上极爱其不隐( )13正确翻译文中画线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2分)张文节荐之于朝廷 14晏元献“乞别命题”是因为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15晏元献是一个 、 的人。(4分) 二、现代文阅读(4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21题(23分)学问与智慧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学问是寸积铢累而来的,常是各有疆域独自为政的。它可吸收人生的兴趣,但是它本身却是人生的工具。

5、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瞻;它是人生含蕴的一种放射性;它是从人生深处发出来的,同时它可以烛照人生的前途。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世界上有不少学问渊博的人,可是食古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一不能反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反过来说,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有一种人,读书虽然不多,但他凭借经验,运用心得,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没有智慧吗?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有许多人从事研究工作,搜集了很多材料,但往往找不到问题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结果,纵有结果,亦复无关宏旨这便是由于没

6、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则不然,他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譬如孟德尔研究豆子的交配,居然悟出遗传的定律,奠下了遗传学和优生学的基础,就是一个例子。当代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人称他为牛顿后第一人,他的相对论是科学上一个稀有的创获,但是他自己却对人说:“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他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便是他的智慧过人之处。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它好像肥皂泡一样,

7、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惟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的肥皂泡;它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清澈,最可宝贵。若把学问譬做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有木、有石,甚至有水泥钢骨,决不能成为房子;就是懂得材料力学、结构原理,也只可以造成普通的房子,而决不能造成庄严壮丽的罗马圣彼得或巴黎圣母教堂。这种绝代的美术作品,是要靠艺术家的匠心的。但是材料愈能应手,匠心愈能发挥;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陈出新。材料与技术对于作风的影响

8、,整个美术史,尤其建筑史,都可以证明。所以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作者 罗家伦 选文有删改)16“探骊得珠”是指泅入深水,得到价值千金的珠子。在本文第段中它的意思是 (2分) 17第段主要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4分)18第段中加点词“必须”不能删去的理由是 。(3分) 19说说你对第段中画线句的理解 。(4分)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分)A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B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C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D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

9、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2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7分)(1)全文围绕“学问和智慧”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段)阐述了 ;第二部分(段)阐述了 (2)全文的论证结构属于 关系A总分 B并列 C层进 D对照(二)阅读下文,完成2227题(25分)谁都可以是天使两年前,我和太太从北方的一座小城辞职来到杭州。太太在一家报社做编辑,我则继续做着我的老本行电台的DJ。 我们借住在朋友的一栋老宅里,很老的房子,在离西湖不远的一条小弄堂里,已经有3年的时间。里面还有四五户人家,跟那些叽叽喳喳讲着南方方言的人,我们少有往来。 院子里有一个大大的铁门,上面有一把巨大的锁,院子里的每一个都有一把

10、铁门上的钥匙。我们的铁门钥匙一直以来都在太太手中。也不知道是怎样形成的习惯,每一个住在院子里的人,从外面奔波回来,把自行车推进院子后,哪怕是在大白天,也要顺手把院门锁上。有时我在想,是否是因为南方人比北方人要警惕。 事情发生在那个炎热的午后。www. 那时我做的是下午点档的一个音乐节目。我通常是在直播开始前的半个小时赶到电台。在夏天我有午睡的习惯。太太那天正好在报社拼版,在午不会回来。平时午睡都是太太叫我起床,那天我就睡过了头,醒来的时候离直直播只有半小时了。以往的这个时候,我已坐在办公室里抱着一堆唱片准备进直播间了。我睡眼惺忪地爬起来,走到院子里,看到铁门上的大黑锁,这才想起钥匙在太太的手上

11、。我首先看在院子里是否还有其他的人,结果我发现整个院子里只有我一个人。 我手忙脚乱了起来。院墙出奇地高,我知道我根本做不到“狗急跳墙”,房间里又没有装电话。 我在院子里急得直跺脚。我站在铁门边,像是一个渴望自由的囚犯。然后通过门缝我看到了他。他是一个正好从弄堂里经过的小乞丐。他还是一个孩子,不会超过10岁。炎夏的午后,他只穿着一条脏兮兮的大短裤,头发零乱得像是一蓬稻草,一只手紧紧地抓着背上的袋子,仿佛里面装满了宝物。 我喊住他,我想请他去巷口给太太打个电话。似乎也只有这个办法了。在我开口之前我首先想的是我是否应该先给他一点零钱作为一种报chu。我翻遍我的口袋,除了张百元的纸币便什么也没有了。我

12、有些尴尬,我似乎还无法做到把100元当做是“零钱”给一个乞丐。 我飞快地跑回屋子想找出一些零钱,没有成功。然后我看到橱柜里放着的两个大大的昨晚剩下的馒头。隔着铁门,我把那两只还很松软的馒头递给了他。我看得出他很高兴,他用蚊子一样的声音向我道谢,转身准备离开。我叫住他,很简短地告诉他我需要他去巷口那个公用电话亭帮我打个电话,并把一张百元纸币放在了他的手掌上。他看了看手里的那张纸币,然后看了看我。我试着对他微笑,隔着门,我再次对他说,我需要你的帮助,我非常着急。然后我看到他飞快地向弄堂奔去。 10分钟以后他还没有回来,我想他不会回来了。当时我给自己的安慰是,他不回来是对的他不理一个愚笨的孩子。 然

13、后我的邻居回来了,邻居打开了铁门。我借了邻居的钱飞奔到大街上去拦的士。 直播没有延误。 晚上问起太太,她说没人打电话给她。我笑着对太太说我白信任那个孩子了。太太笑我。我和太太一致认为那个孩子把钱拿去改善生活了。也只是如此而已。我和太太的生活一如既往。 两个月以后的一天,我和太太在忙着搬家。有文华路上,我们终于分期付款有了自己的房子。大铁门敞开着,我和太太与那些搬家公司的人一起忙里忙外。太太突然对我说,门口有人叮着你看呢,顺着太太的目光望过去时,接着就愣住了:居然是那个小孩! 他怯怯地站在门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似乎已经很久。我看他的时候,他的眉字微微地舒展了一下,然后,他伸出他的拳头,缓缓摊开自己的掌心。 是一张揉成一团的百元纸币。他把那只手伸给我,黑亮的眼睛望着我和太太。他似乎是个一贯沉默的孩子。 他还用那种蚊子般细小的声音说道,那天,那天我是去准备打电话的 那天他沿着长长的巷子刚跑出去,一辆突如其来的小面包车把他的腿撞伤了。他的小伙伴救了他,他在他简陋的房间里,躺了两个月。 尽管我们告诉他他可以保留这张纸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