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773529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4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读准字音,曾皙 摄 饥馑 沂 舞雩 喟 章甫 铿尔 撰,x,sh,j jn,y,y,ku,f,kng,zhun,温故知新,2、解释下列重点字词,1、居则曰: 2、不吾知: 5、异乎三子者之撰: 7、鼓瑟希 8、莫春者 9、唯求则非邦也与,平时,了解,陈述,通“稀”,通“暮”,通“欤”,温故知新,端章甫: 鼓瑟希: 风乎舞雩: 三子者出,曾皙后: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名词用作动词,穿上礼服,戴上礼帽,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吹风,弹奏,名词用作动词,落在后面,形容词用作名词,

2、小相 大相,温故知新,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侍 坐,(由),(点),(求),(赤),陪长者闲坐,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长辈对晚辈说话,尊敬对方或自谦,称名,走进文本,课文以“言志”为线索,问“志”,言“志”,评“志”,走进文本 品言知人,前后桌一组,组内可分角色朗读。 使用圈点勾画法,明确人物身份,依据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理想及性格。,孔子问志,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态度和蔼 胸襟开阔,走进文本 品言知人,子路(仲由)之志,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3、” 性格:积极,直率,自信,有抱负 鲁莽,轻率,走进文本 品言知人,冉有(求)之志,“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民足。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性格: 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走进文本 品言知人,公西华(赤)之志,“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 性格: 谦恭有礼,娴于辞令,走进文本 品言知人,曾皙(点)之志,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性格:知礼、洒脱高雅、从容淡定,走进文本 品言知人,太平盛世和乐图,孔子开篇印象是: 态度和蔼、思想明知、胸怀开阔 子路: 冉有: 公西华: 曾皙:

4、,叹之,哂之,惜之,与之,走进文本 品言知人,孔子评志,豁达,关心爱护学生循循善诱 可亲可敬 主张“礼治”,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学而善思,曾皙描绘的是一种和谐社会与民同乐的太平盛世图,也是国家德政达到极致的体现。表现出曾皙仁爱的思想和治理国家的一种远大的理想。而孔子主张“仁政”“礼乐”曾皙的描述正好合乎孔子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所以赞同点。,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秦伯 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论语宪问 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颜渊,小结: 本文记述了孔子和他的四位弟子的一次闲谈,四个弟子各自阐述自己的志向,孔子加以点评。文章语言简短、凝练

5、,具体生动的表现了各人的志向和性格,显示了儒家礼乐治国的思想。,学而善思,择善而从,谈一谈你的学习收获,你从本文中汲取了哪些智慧呢?,请大家给孔子写一个颁奖词,颁奖词,他没有什么宏篇巨著,万余言的语录是他一生思想的精华;他没有什么惊天事迹,极平凡的言行却给后人树立了万事楷模。九州四海因他而一统,寰球世界也必将因他而和谐;华夏文明因他而灿烂,未来明天必将因他而美好。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他一个老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弟子心中他永远如高山般挺拔傲立,如大海般宽阔包容。他就是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作业:完成拓展阅读,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

6、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聝(gu)。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 夫子曰:“勇哉!”,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漾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唯赐能之,使夫二子者从我焉。” 夫子曰:“辩哉!”,颜渊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 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 对曰:“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

7、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su),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 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当一队而敌之 当:率领 B. 必也攘地千里 攘:夺取 C. 挺刃交兵 兵:兵器 D.夫子曰:“辩哉!” 辩:通“辨”,区别。,D,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侍坐”篇都表现出孔子平等、民主、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 B. 孔门三弟子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子路尚“勇”,子贡崇“智”,颜回重“德”。 C. 孔子赞赏子路之“勇”,同时也指出他的“勇”弊在“伤财”“害民”“繁词”。 D. 孔子之所以肯定颜回,是因为颜回与其志趣相投,都主张以“仁”“礼”治国。,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