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因式分解教学设计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773346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因式分解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因式分解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因式分解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因式分解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因式分解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因式分解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因式分解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八下因式分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说明总体说明:因式分解是进行代数恒等变形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在以后的代数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多项式除法的简便运算,分式的运算,解方程(组)以及二次函数的恒等变形等,因此学好因式分解对于代数知识的后继学习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本节是因式分解的第1小节,占一个课时,它主要让学生经历从分解因数到分解因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主要思想类比思想,让学生了解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运算之间的互逆关系,感受分解因式在解决相关问题的作用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技能基础:学生已经熟悉乘法的分配律及其逆运算,并且学习了整式的乘法运算,因此,对于因式分解的引入,学生不会感到陌生,

2、它为今天学习分解因式打下的一个良好基础学生活动经验基础:由整式乘法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是一种逆向思维过程,而逆向思维对于八年级学生还比较生疏,接受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再者本节还没有涉及因式分解的具体方法,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是一个难点二、教学任务分析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2)认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互逆关系,并能运用这种关系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数学能力:(1)由学生自主探索解题途径,在此过程中,通过观察、类比等手段,寻求因式分解与因数分解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类比思想(2)由整式乘法的逆运算过渡到因式分解

3、,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3)通过对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的观察与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情感与态度:初步培养学生的矛盾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 教学设计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看谁算得快看谁想得快看谁算得对学生讨论反馈练习学生反思巩固练习第一环节 看谁算得快活动内容:用简便方法计算:(1)2797+273 = (2) 6668686= (3)1= 活动目的:如果说学生对因式分解还相当陌生的话,相信学生对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应该相当熟悉引入这一步的目的旨在让学生通过回顾用简便方法计算因数分解这一特殊算法,使学生通过类比很自然地过渡到正确理解因式分解的概

4、念上,从而为因式分解的掌握扫清障碍,本环节设计的计算1的值是为了降低下一环节的难度,为下一环节的理解搭一个台阶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对于(1)(2)两小题利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逆运算的方法是很熟悉,对于第(3)小题的利用平方差公式的逆运算则有一定的困难,但有部分同学比较活跃,在他们的带领下,其他同学也能正确理解第二环节 看谁想得快活动内容:99能被哪些数整除?你是怎么得出来的?学生思考:从以上问题的解决中,你知道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活动目的:引导学生把这个数式分解成几个数的积的形式,继续强化学生对因数分解的理解,为学生类比因式分解提供必要的精神准备实际教学效果:由于有了第一环节的铺垫,学生对于

5、本环节问题的理解则显得比较轻松,学生能回答出99能被100、99、98整除,有的同学还回答出能被33、50、200等整除,在教师的提示与启发下,学生们逐渐明白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积的形式第三环节 看谁算得准活动内容:计算下列式子:(1)3x(x-1)= ; (2)m(a+b+c)= ;(3)(m+4)(m-4)= ;(4)= ;(5) a(a+1)(a-1)= 根据上面的算式填空:(1)ma+mb+mc= ;(2)-3x= ; (3)-16= ;(4)-a= ;(5)-6y+9= 活动目的:在第一组的整式乘法的计算上,学生通过对第一组式子的观察得出第二组式子的结果,然后通过对这

6、两组式子的结果的比较,使学生对因式分解有一个初步的意识,由整式乘法的逆运算逐步过渡到因式分解,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实际教学效果:学生能很快发现第一组式子与第二组式子之间的联系,从而得出第二组式子的结果第四环节 学生讨论活动内容:比较以下两种运算的联系与区别:(1) a(a+1)(a-1)= -a(2) -a= a(a+1)(a-1)在第三环节的运算中还有其它类似的例子吗?除此之外,你还能找到类似的例子吗?结论: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辨一辨:下列变形是因式分解吗?为什么?(1)a+b=b+a (2)+1=4xy(xy)+1(3)a(ab)=ab (

7、4)2ab+=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讨论,使学生更清楚以下事实: (1)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是一种互逆关系; (2)分解因式的结果要以积的形式表示; (3)每个因式必须是整式,且每个因式的次数都必须低于原来的多项式的次数; (4)必须分解到每个多项式不能再分解为止实际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讨论,他们能找出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的联系与区别,基本清楚了“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是一种互逆关系”以及“分解因式的结果要以积的形式表示”这两种事实,后两种事实是在老师的点拔与指导下才能完成第五环节 反馈练习活动内容:1、 看谁连得准 . y(x -y)+2x+1 (3-5 x)(3+5 x)xy- (x+y)(x

8、-y)2、 下列哪些变形是因式分解,为什么?(1)(a+3)(a -3)= -9(2)-4=( a +2)( a -2)(3)-+1=( a +b)( a -b)+1(4)2R+2r=2(R+r)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反馈练习,使教师能全面了解学生对因式分解意义的理解是否到位,以便教师能及时地进行查缺补漏实际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对因式分解意义的理解基本到位第六环节 学生反思活动内容:从今天的课程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明白了哪些道理?活动目的:通过学生的回顾与反思,强化学生对因式分解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清楚地了解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的互逆关系,加深对类比的数学思想的理

9、解,对矛盾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有一个初步认识实际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反思来看,学生掌握了新的知识,提高了逆向思维的能力,对于类比的数学思想有了一定的理解,对于矛盾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也有了一个初步认识第七环节 巩固练习课本第40页第14题四、教学设计反思 传统教学中,总是先介绍因式分解的定义,然后通过大量的模仿练习来强化巩固学生对因式分解概念的记忆与理解,其本质上是对因式分解的概念进行强化记忆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对因式分解的记忆退到了次要的位置,它把因式分解作为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全面思考、灵活解决矛盾的载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因数分解类比出因式分解,对学生进行类比的数学思想培养,由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的对比,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也使得学生对于因式分解概念的引入不至于茫然尽管新旧两种教法的对比上,新课程的教学不一定马上显露出强劲的优势,甚至可能因为强化练习较少,在短时间内,学生的成绩比不上传统教法的学生成绩,但从长远目标看来,这种对数学本质的训练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出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对数学的机械模仿记忆的层面上总之,教学的着眼点,不是熟练技能,而是发展思维,使学生在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发生深刻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