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1.5 三角函数的应用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772896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1.5 三角函数的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1.5 三角函数的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1.5 三角函数的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1.5 三角函数的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1.5 三角函数的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1.5 三角函数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1.5 三角函数的应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 课时1课时教案设计根子中学 刘燕教学课题1.5三角函数的应用教材 分析1、本节内容属于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位于本册书的第19页至21页(包括练习题).2、本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属于三角学,主要内容包括: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和正切),解直角三角形以及三角函数法在解相关的综合题中的运用(意识).锐角三角函数是自变量为锐角时的三角函数,即缩小了定义域的后的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锐角三角函数为解直角三角形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的直接基础,勾股定理等内容也是解直角三角形时经常使用的数学结论,因此本章与“勾股定理”和

2、“相似”两章有着密切关系.锐角三角函数是本套教科书中唯一出现过的初等超越函数,出现过的其他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都是代数函数.锐角三角函数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概念的产生和应用都与图形分不开.锐角三角函数具有鲜明的几何意义,其自变量是角,函数值是直角三角形中边长的比值.学习本章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函数概念的认识更全面,而且可以对用变化和对应的观点讨论几何图形问题的方法认识得更深入.3、课程标准要求是:“能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能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知识以及后一节的“利用三角函数测高”正式落实标准中的“能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编排的,共分为两课时.4、本节内容属

3、于三角学内容的一部分,是在直角三角形三角函数知识教授之后的简单运用.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图形变化”中的重要内容.主要研究解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是学习三角函数和解斜三角形的重要准备.5、本节内容包括“情景引入”、“想一想”、“做一做”、“随堂练习(两道)”、“读一读”、“问题解决(共4题)”,毫无疑问,编者的意图是想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读一读,听一听讲解,体会到数学的意义与趣味”.这种课堂模式的架构方向明确,回归学生主体的意识得到强化.“随堂练习”中两个问题,既是前三个环节的补充也是运用的延伸.学生

4、知识状况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直角三角形中量与量之间的三个关系:边与边的关系(勾股定理);角与角的关系(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边与角的关系(正弦、余弦、正切).并能够利用这三个关系,在直角三角形中进行一些简单计算,而且能根据生活中的一些情景,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并对用数学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不过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竟有限,尚待加强.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原有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锐角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以提

5、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维目标知识目标1、经历探索船是否有触礁危险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应用.2、能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能够借助于计算器进行有关三角函数的计算,并能对结果的意义进行说明.数学思考1、 从生活实际问题中提炼出用三角函数解决问题的数学的思想.2、 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程方法与画图法).3、 力图引发学生从三个例题解答中归纳并建构数学模型思想,即抽象成平面图形(直角三角形),再利用三角函数解决问题及其拓展与延伸(如“做一做”).解决问题1、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能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数学符号或图像).3、让

6、学生在探索活动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情感与态度1、在经历弄清实际问题题意的过程中,画出示意图,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2、选择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提高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欲望.3、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参与,体会数学的应用意识,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经历探索船是否有触礁危险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2、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灵活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

7、选择适当三角函数来解决.教学方法教 法指导、启发、演示、探究、讨论、发现法.学 法自主、合作、探究、发现法、小组讨论交流.教具学具准备铅笔、厚纸片、粗彩笔、方格纸、三角板、直尺、剪刀、多媒体课件和投影仪.教 学 过 程 设 计巧设情景导入新课分一个情境、三个探究和二个问题解决进行过程与方法课堂要素提示充分体现 “自主、合作,分层评价”(渗透探究的内涵)的教学特色.( “少讲,多思考;少示范,多自主探究;少站讲台,多与学生交流合作.”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升华,情感是力量的源泉”.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搜索力、发现力、概括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操作力、应变力、创造力和自我调

8、控力.教师活动 (恰到好处的引导作用)学生活动 (体现充分的主体作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情境引入一、回顾与思考1、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两个锐角的关系?边与角的关系?2、互余两角之间的三角函数关系?3、同角之间的三角函数关系?4、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是多少?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请同学们欣赏动画影片船要触礁了引导学生复习刚才大家欣赏了动画影片船要触礁了,大家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交流,并提出本节课要探究的课题.板书课题:1.5三角函数的应用引入新课 回答问题1、欣赏动画影片船要触礁了.2、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从学生熟知的现实情景入手,既增强了趣味性

9、,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能使课题蕴含其中,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也合理地揭示了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自主合作探究 发 现三、引导探究,合作交流(一)探究一:船是否有触礁如图,海中有一个小岛A,该岛四周10海里内有暗礁.今有货轮由西向东航行,开始在A岛南偏西55的B处,往东行驶20海里后,到达该岛的南偏西25的C处,之后,货轮继续往东航行,你认为货轮继续向东航行途中会有触礁的危险吗?你是如何想的?与同伴进行交流.(详细解答过程见课件展示)-仅提供参考(二)探究二:塔有多高小明想测量塔CD的高度.他在A处仰望塔顶,测得仰角

10、为30,再往塔的方向前进50m至B处,测得仰角为60,那么该塔有多高?(小明的身高忽略不计,结果精确到1m) (详细解答过程见课件展示)-仅提供参考1、在绝大部分学生解答完毕的情况下,小组内推选较好的学生黑板板书自己的解答过程,供全班同学交流、讨论,达到互通有无、查缺补漏的作用.2、教师对学生解答过程中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比如在用三角函数时能指出所涉及的直角三角形,供其他学生们学习.3、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求解.1、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展示(投影)成果.2、巡回指导,对学生画出的示意图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及时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1、同学们对此问题独立思考,能确定解

11、答的方案,不理解的地方要积极地和同学、教师交流,从而释惑解疑.2、学生把自己的解决方案记录在纸上,为黑板上展示自己的解答过程做好准备. 3、学生讲述解题思路,画图(抽象成数学问题),整理再现过程,展示成果(板演)交流合作,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画出示意图.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自主合作探究 发现(三)探究三:楼梯加长了多少深圳东门某商场准备改善原有楼梯的安全性能,把倾角由原来的40减至35,已知原楼梯的长度为4m,调整后的楼梯会加长多少?楼梯多占多长一段地面?(结果精确到0.01m) (详细解答过程见课件展示)-仅提供参考四、解决问题,共同提升(一)问题一:钢缆问题一灯柱AB

12、被一钢缆CD固定.CD与地面成40夹角,且DB=5m.现再在CD上方2m处加固另一根钢缆ED,那么,钢缆ED的长度为多少?(结果精确到0.01m) . (详细解答过程见课件展示)-仅提供参考1、继续引导学生分组探究下列问题,并推选该组的学生到黑板进行展示自己的解答过程,也可以利用投影仪展示出来,以备各组相互评价.2、询问部分学生的解答思路.指导部分学生:如果缺少数据,可以巧设未知数,起到解答的辅助作用.3、重点指导第二个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把解答过程写到课堂练习本上挑选三名同学到讲台前说出答案并讲述自己的思路.1、分组进行探究活动,每位同学要积极的参与到思考和交流中,使自己的解答过程得以顺利进

13、行,并能勇敢的到黑板上代表自己的小组展示解答成果.2、每位同学都应具有认真读题、认真审题的习惯和能力.踊跃的拿出练习本,迅速的解答起来深化认识、使自己又好又快的做完这些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自主合作探究 发 现(二)问题二:大坝问题如图,水库大坝的截面是梯形ABCD,坝顶AD=6m,坡长CD=8m.坡底BC=30m,ADC=135.w(1)求坡角ABC的大小;w(2)如果坝长100m,那么修建这个大坝共需多少土石方(结果精确到0.01m3 ) .(详细解答过程见课件展示)-仅提供参考1、引导学生展开合作,交流.2、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解答方法投影展示.1、在老师的引导下展开设想讨论.2、动手操作.探究 发现小结让语言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代表归纳小结.学生讨论,交流,合作.布置作业1、必做题:习题1.6第1题、第2题.2、选做题:习题1.6第3题、第4题.教师提出要求独立完成板书设计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