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思想观点及举例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9772741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思想观点及举例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孟子思想观点及举例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孟子思想观点及举例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孟子思想观点及举例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孟子思想观点及举例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孟子思想观点及举例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思想观点及举例资料(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孟子思想观点及举例,导语设计:,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说:“若用西方政治学说的名词,我们可以说孔子的,是爸爸政策;孟子的,是妈妈政策。爸爸政策要人正经规矩,要人有道德;妈妈政策要人快活安乐,要人享受幸福。这是孔子,孟子不同之处。后人不知道这个区别代表一百多年儒家政治学说的进化,所以爸爸妈妈的分不清楚:一面说仁民爱物,一面又只知道正心诚意。这就是没有历史观念的大害了。” 胡适所说的“妈妈政策”,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民本思想”。 先秦儒家最可贵的民主性精髓是民本思想。这点在孟子的学说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精彩,甚至可以说是孟子学说的核心。,说到孟子的民本思想,脍炙人口、影响深远的是这一段话:孟子曰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孟子尽心下) 孟子在这里,比较了构成一个国家三个主要因素的地位,人民、土谷神、君主。孟子说:人民最重要,土谷神次之,君主为轻。,孟子的民本思想,1:民贵君轻.人民是治国安邦的根本 2:君主要得民心、顺民意,与民同乐。 3:孟子民本思想中的民主因素。,1:民贵君轻.人民是治国安邦的根本,1:“诸侯之宝三:人民、土地、政事。”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

3、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解析:在孟子看来,“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其次,国君为轻。所以,田野之民虽然卑贱,但是得到他们的拥戴就可为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做国君,得到国君欢心的做大夫。国君危害到土神谷神,国家就改立国君。祭品丰盛,祭品洁净,祭扫按时举行,但仍然遭受旱灾水灾,那就改立土神谷神。” 君主,社稷都可以变置,惟有人民是永存不可以动摇的。,2,君主要得民心、顺民意,与民同乐。,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乐民之乐者,

4、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解析:既然人民是国家的主体,因此如果君主想要保证邦固国宁的话,就必须得民心,顺民意,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给予人民他们想要得到的,而不是把他们所厌恶的强加给他们,就会得到民心,人们就会像水向下流一样自然而然地去归依施仁政的君主。,3:孟子民本思想中的民主因素。,第一,君主无道,可以更置。 第二,国家政事要征求人民的意见。 第三,对君主权力的制约。 第四,给予臣下一定的独立权力。 第五,强调道德对权力的相对独立性。,第一,君主无道,可以更置。,1。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於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

5、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下 2。 齐宣王问孟子:“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於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翻译:孟子有一次对齐宣王说:“有一个人,因为要到楚国去,把老婆孩子交托给他的朋友,请予照顾。等到他回来的时候,才知道他的老婆孩子一直在受冻挨饿,那位朋友根本没有尽到照顾的责任。你说该对这种朋友怎么办?” 齐宣王答道:“和他绝交!” 孟子又说:“有一个执行法纪、掌管刑罚的长

6、官,却连他自己的部下都管不了。你说这该怎么办?” 齐宣王说:“撤他的职!” 最后,孟子说:“全国之内,政事败乱,人民不能安居乐业。你说这又该怎么办?” 齐宣王环顾四周,把话故意扯到别处去了。,翻译: 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商纣,有这些事吗?” 孟子回答道:“文献上有这样的记载。” 宣王问:“臣子杀他的君主,可以吗?” 孟子说:“败坏仁的人叫贼,败坏义的人叫残;残、贼这样的人叫“独夫”。我只听说杀了独夫纣罢了,没听说臣杀君啊。”,分析: 孟子的意思就是说商纣是个害仁害义的人,也就是一个众叛亲离的“独夫”,已经不是什么君王了,所以杀他不算弑君,所以他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

7、君主行仁义之道时方可称作君主,如果不行仁义那也就丧失了作为君主的资格,只是一个“独夫”,他的统治已经失去了合法性,那人民讨伐他就是“诛一夫纣”,是合天道的的。这其实是孟子把孔子的正名思想运用为一种革命理论,表现出鲜明的民主主义色彩。,第二,国家政事要征求人民的意见。,“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

8、可以为民父母。”,“国君进用人才,如果不得已,将会使地位低的超过地位高的,关系远的超过关系近的,对此能不慎重吗?(对于一个人,)左右侍臣都说他好,还不行;大夫们都说他好,也还不行;全国的人都说他好,这才去考察他,见他确实是好,这才任用他。左右侍臣都说不行,不要听信;大夫们都说不行,不要听信;全国的人都说不行,这才考察他,见他确实不行,这才罢免他。左右侍臣都说可杀,不要听信;大夫们都说可杀,不要听信;全国的人都说可杀,这才考察他,见他确实可杀,这才杀掉他。所以说,是全国的人杀掉他的。这样才可以算是百姓的父母。”,分析:左右、诸大夫代表的只是少数的意见,所以不听。政事必须听取人民的意见,以国人的意

9、见为标准,这是“政出于民”的思想。孟子是提倡“禅让”制的,但是在当时的情势下,禅让已经不行,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强调举荐贤人要征得人民的同意。,第三,对君主权力的制约。,“以天威压制君威,又以民有偷换天有。”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分析: 统治者自称为天子,即天之子,他的所作所为必须遵守天的命令,其实质就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人。上天的看法其实就是人民的看法,上天的听闻意见其实就是人民的听闻意见。 这就是说,天意是以民意为标准的,天意代表的是民意,那么民意也就是天意。这样一来,君主表面是受天帝制约,而实质上是受民意制约,为民众负责的。如果君主对人民不负责,人民便可以将其罢免。这里隐含着一

10、种思想,即人民实质上有立法权和监督权的。,第四,给予臣下一定的独立权力。,孟子说:“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於此,虽万镒,必使玉人彫琢之。至於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於教玉人彫琢玉哉?”,翻译:孟子说:“建筑一所大房子,那一定要派主管工匠的工师去寻找大的木料。工师得到了大木料,王就高兴,认为他能够尽到他的责任。如果木工把那木料砍小了,王就会发怒,认为他承担不了这个责任。可见专门技术是很需要的。有人从小学习一门专业,长大了便想运用它。可是王

11、却对他说:把你所学的暂时放下,听从我的话吧!这会怎么样呢?假如王有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虽然它价值很高,也一定要请玉匠来雕琢它。可是,一说到治理国家,你却对政治家说:把你所学的暂时放下,听从我的话吧!这跟您要让玉匠按照您的办法去雕琢玉石,又有什么两样呢?”,分析:孟子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论证他的学说:比如说现在有一块价值连城的玉石,必然请专业的玉师雕琢,才能成器。治理国家也是一样。如果国君臣子说,放弃你的特长,只能按照我的意志去办,这同教玉师按照君主自己的意志去雕琢玉石有何区别?这里透露出来的意思是,国君不仅要选拔和任用各种有专业知识的贤能之士,以各尽其才,完成治理国家的各种任务,而且要尊重人才,使

12、他们能够独立行使权力,而不可任意干预,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们。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种主张含有分权的意思。,第五,强调道德对权力的相对独立性。,“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离娄下)。 “以位,则子,君也;我,臣也;何敢与君友也?以德,则子事我者也,奚可以与我友?”(孟子万章下),译:孟子告诉齐宣王说:“君主把臣下看成为自己的手脚,那臣下就会把君主看成为自己的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为狗马,那臣下就会把君主看成为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为泥土草芥,那臣下就会把君主看成为仇敌。” 【解读】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礼臣忠

13、。朱熹说:“两尽其道”,君以君道,臣以臣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尽其道。君礼臣忠的关系,如果说孔子谈得还比较抽象的话,那么孟子则谈得十分形象而又具体,先从正面讲,君王待臣如手如足,那么臣属待君王则如五腑如心脏,内外相依,上下相随,联系紧密,浑然一体。接下来从反面讲,君王待臣如犬如马,那么臣属视君则如同路人,陌路相逢,冷眼相对,对面相逢不相识,君臣分离,背道而行。更有甚者,君王视臣如泥土如草芥,任意践踏,随意抛弃,那么臣属视君则如强盗如仇敌,拔刀相向,怒目相对,如此,则民无宁日,国无宁日,天下无宁日,灾难兵祸由此而生,一个“礼”,一个“忠”怎生了得。,译文:“论地位,你是国君,我是臣,我怎么敢

14、同国君交朋友呢?论道德,那么你该把我当老师侍奉,怎么可以说同我交朋友?” 简析:孟子强调君臣关系的双向性,强调双方应该互相尊重。主张君臣双方在德与位的关系上是互为主从的。,孟子民本思想的局限,孟子的民本思想是包含着许多民主因素的,但何以并没有最终发展为民主主义或民主政治呢?除了民主政治的物质基础尚未具备外,我想至少还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1,孟子的民本思想只强调君主的义务,而不提倡人民的权利。用梁启超的话就是:“民本思想的最大缺点,在于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孟子一书多是孟子对诸侯王的说教,劝告诸侯要“为民做主”,而不是倡导人民“当家作主”。 2,民本主义总是企图假借天威或道德的说教来使专制

15、君主向历史上的圣君看齐,却很少乃至从未考虑通过法律制度的约束以避免政治领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虽然天威使人畏惧,但毕竟遥远;虽然道德可以“格君心之非”,但毕竟软弱无力。,孔门有三千弟子,最被孔子许为好学的是颜回。颜回的成就属于德行科,可见孔子的教学最终目标除了知识的长进外,最重要的是道德的培养。孔子的道德总概念是“仁”,孟子则开展为“仁、义、礼、智”四项,四项之中,孟子尤重仁、义,认为仁、义之心是人的良心本性,一切道德的培养要依乎仁、义来发展。孟子说仁是人心,是人之安宅;义是人路,是人之正路。做学问如果不依仁、义,所学得的只是外在的知识。试看有些知识渊博之人,枉法坏纪,作奸犯科,这种学问要了又

16、有何用?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真是一语中的。学问之道最重要的是把放失的仁、义之心找回,然后掌握住这颗心,无论进德修业,或是待人处事,都不至于有所缺失。,孟子的仁政思想,仁政学说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和主要特征,推而广之,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儒家政治思想的标志。孟子一书总共不过三万五千字,但光“仁”字就出现了150次,可见孟子对“仁”的重视程度 “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在此,仁与人互为表里,合而言之即为“道”;人是道的主体和归宿,因此办一切事情都应以“人”为根本出发点,这才是真正的“仁”。这也是孟子思想的灵魂。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也就是说,仁是人的安身立命的所在,舍此人们将无所适从。孟子仁政思想便是在这一思想基奠上展开的。,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1)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注释】(1)放:丢失。 【译文】孟子说:“仁是人的良心,义是人的正路。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