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借景抒情作文指导课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771243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借景抒情作文指导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借景抒情作文指导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借景抒情作文指导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借景抒情作文指导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借景抒情作文指导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借景抒情作文指导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借景抒情作文指导课(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借景抒情作文指导,庄河十六中 李智,学习目标:,(1)理解“借景抒情”及作用。 (2)总结积累写景方法,作文能做到“情景交融”。 (3)课堂练笔,根据情境写一段借景抒情的文段,比较以下两个文段:,A.好几年没有回乡下探望爷爷奶奶了。从长途车站出来后,二叔领着我们往爷爷家去,一路上我可开心了。 B.好几年没有回乡下探望爷爷奶奶了。从长途车站出来后,二叔领着我们往爷爷家去。走在熟悉的乡间小路上,只见风婆婆高兴地舒了长长一口气,树爷爷欢快地摇了摇自己的枝干,伸了个懒腰,小草儿们轻轻地点了点头,花儿们弯了弯腰我开心地笑了,享受着这份乡间的惬意。 以上两个片段有何异同?,什么是借景抒情?,所谓的借景抒情

2、,是指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景物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我一个人慢慢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羚羊木雕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皎洁。 社戏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瘦瘠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社戏,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烘托人物心情,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 皎洁。 (明媚),选取与感情相关的“景物”,【感知练习】:当你在以下心情时,你最能想起哪个情景? 太阳初升 宁静、安宁 锦鳞游泳 失败

3、、失落 湖水平静 高兴、愉悦 花瓣凋零 充满希望 当你在以上心情时,你还会想起情景?,新生的小草,乌云密布,月下之境,盛开的鲜花,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瘦瘠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小试牛刀:,还记得初一时,有一次我的语文作业没有完成,老师发现了,叫我下课后来她的办公室。走在通往办公室的走廊上,我的心七上八下的,怕被老师批评颜面尽失。我来到办公室,看见老师正在作业堆里埋头苦干,桌上放着一块只咬了几口的面包。老师看了我一眼,先是一愣,便又低下头伏在桌上用红笔在作业本上游走。我更加不安了,老师不会是想放弃我吧!我终于忍不住了,支支吾吾地说:“老师,我没完成作业,请您罚我吧!”老师停下

4、手中的笔,抬起头“你终于肯能主动承认错误了,说明你能进步。我不会罚你。学习是自己的事,赶紧去补吧!”说完,她又把头埋在山一样高的作业堆里。望着老师桌上来不及吃的早餐,我惭愧极了。出了办公室后,我的内心充满了温暖。,要求:把划线句子改写,任选一种景物,以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情。,还记得初一时,有一次我的语文作业没有完成,老师发现了,叫我下课后来她的办公室。走在通往办公室的走廊上,我的心七上八下的,怕被老师批评颜面尽失。我来到办公室,看见老师正在作业堆里埋头苦干,桌上放着一块只咬了几口的面包。老师看了我一眼,先是一愣,便又低下头伏在桌上用红笔在作业本上游走。我更加不安了,老师不会是想放弃我吧!我

5、终于忍不住了,支支吾吾地说:“老师,我没完成作业,请您罚我吧!”老师停下手中的笔,抬起头“你终于肯能主动承认错误了,说明你能进步。我不会罚你。学习是自己的事,赶紧去补吧!”说完,她又把头埋在山一样高的作业堆里。望着老师桌上来不及吃的早餐,我惭愧极了。出了办公室后,我的内心充满了温暖。,出了办公室后,走在走廊里。太阳公公似乎在对我微笑,我仰起头,阳光温柔的抚摸着我的脸,暖暖的,正如老师的爱。,写风景大家评,分组练习:喜怒哀乐总是伴随着我们的生活,这不,班里一对双胞胎,晓明和晓敏,成绩差不多,然而这次数学考试,晓明66分,晓敏99分,他们一起走过校园里的这座小桥,数学老师告诉他们成绩,一扭头刚好看到这一景致,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请写一段话,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 “ 晓明(敏),你昨天数学测验得了66(99)分!”从食堂走过来的数学老师一见到我就说。,课后作业: 以成长的歌谣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运用寓情于景,情感真挚,字数不少于600字。,用你的生花妙笔,描绘出最美丽的风景; 用你的真挚情感,吟咏成最感人的华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