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771040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平行线和三角形知识的应用和深化,是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必备知识,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依据.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它是本节的重点,又是全章的重点。学习它不仅是对已学平行线、三角形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深化,又是下一步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及梯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含有以下教学内容:(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有关概念(2)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应用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首先,这两个教学内容显然直接对应了本课的知识技能目标。但仅仅看到这一点是不够的,因为教材中还蕴涵着丰富的发展性目标

2、因素,即在理解定义和性质推导及应用的程中,都不是由教师包办,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识,并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二、学情分析: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线、三角形及简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几何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的水平,让学生用“观察、猜想、操作、验证、归纳”的方法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精神和思维的条理性。三、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实施的基本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而数学教学,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

3、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合作交流,从而获取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能根据定义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会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平行四边形的计算问题,并会进行有关的证明(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运用平行四边形描述数学世界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发展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应用,进一步认识

4、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五、重点、难点1、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对角、对边相等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2、难点: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六、教学策略:我采用“创设情境大胆猜想实验探究反思评价”的课堂活动模式,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发挥能动性、积极探索;对得到的性质大胆提出置疑,并用已有知识加以操作说理,归纳得到性质,并加以简单应用。让学生自己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利用多媒体学具、纸板等辅助教学。七、教学资源:课件,三角尺,圆规,纸板,平行四边形的相关图片。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活动1:(教师利用图片或课件展示)图片

5、欣赏(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由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入手,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学中,为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提炼图形的过程中,学生强化了对平行四边形定义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来观察课件中的竹篱笆格子和银饰图案以及绣花图案等,想一想它们是什么样的几何图形?平行四边形是我们常见的图形,你还能举出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比如:学校的拉闸门)师生活动3:引导探究,请每组学生将两张叠放的长方形纸,剪下两张叠放的三角形纸片.观察剪出的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样的关系?将重叠的两个三

6、角形绕相等边中点旋转180,观察拼得一个怎样的图形?共有几种?与同伴交流.引出把四边形中不相邻即相对的边叫对边,相对的角叫对角.结合图片和学生举例,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引导学生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表示方法:平行四边形用符号“”来表示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ADBC,那么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 ABCD”,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注意:平行四边形中对边是指无公共点的边,对角是指不相邻的角,邻边是指有公共端点的边,邻角是指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而三角形对边是指一个角的对边,对角是指一条

7、边的对角(教学反思:教学时要结合图形,让学生认识清楚)(二)、互动新授、探究新知:师生活动:【探究】(1)、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还有其他特征吗?它的边角之间有什么关系?(2)、你能证明你发现的结论吗?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教师活动:提出问题(1)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度量验证。学生活动:学生利用学具,通过目测和度量,猜想: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教学反思:加强学生感性认识,感受动手操作、猜想乐趣,培养猜想意识。)2、教学中引导学生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2)后,学生独立思考后自主交流。待学生思考和交流后教师根据学生

8、思考结果的实际情况,开展师生互动,如提问学生,学生自主交流或学生向教师质疑。通过交流,明确目前证明线段、角相等的常用方法是利用三角形全等。而图形中没有三角形,需构造辅助线,转化为三角形来解决。(教学反思: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学生活动:学生完成证明。(教学反思:教师下讲台辅导后进生,不要让后进生掉队,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降低低分率,提高及格率,抓两头,促中间,是不变的主题)例:已知:如图ABCD,求证:ABCD,CBAD,BD,BADBCD分析:作ABCD的对角线AC,它将平行四边形分成ABC和CDA,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得到结论(作对角线是解决四边形问题常用的辅助线

9、,通过作对角线,可以把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的关于三角形的问题) 证明:连接AC,ABCD,ADBC, 13,24又 ACCA, ABCCDA (ASA) ABCD,CBAD,BD又 1423, BADBCD(教学反思:通过证明,既验证了猜想的正确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和证明的必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到:平行四边形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性质2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教学反思:1、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不可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对学习确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积极地加以引导的辅导。2、对性质的归纳,是学生认识性质的再认识

10、,是知识的一次升华,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三)、应用性质、掌握新知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人教版教科书P84的例题1)。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后,师生一起完成解题过程,重点关注解题过程中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应用时的几何表述。(教学反思:学生理解题意,特别是几何题的题意,是解几何题的关键,要让学生边读题,边看图,边标注已知条件。通过本例题的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师生活动:学生完成如下练习:1.填空:

11、(指名回答)(1)平行四边形的平行,相等,相等;(2)如下图(课件出示)中,EFAB, GHBC, EF与GH相交于点O,则图中共有个平行四边形.2、人教版教科书P84练习第1、2题。完成形式:自主完成,较快的同学到黑板板演,教师关注两点:1、较差的同学需及时给予辅导;2、学生板演时暴露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点评。(五)、课堂小结、评价反思1、本节课研究了什么图形的性质?2、什么是平行四边形?3、从本节课的探讨中,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4、在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吗?师生活动:学生踊跃发言,交流探究知识的感受体会,复述性质,指出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仔细聆

12、听,与学生交流体会,及时进行点评。(教学反思:通过评价和反思,小结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体会学习感受,交流学习快乐,这是本节课追求的目标。)(六)、布置作业、反馈效果:必做题:P84第3题、P90习题19.1第1题,选做题:P91第6题。(教学反思:课外作业是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实现课上、课下的延伸。通过作业效果反馈便于发现问题,及时查缺补漏。同时作业布置时教师出示学生必做题和选做题,是希望大多数学生既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又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进一步的提高,从而达到让不同学生有不同发展的教学目的。)板书设计1、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边)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角)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4、例1:5、练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