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金融实务1012---资本管理如何转危为机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770228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4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经金融实务1012---资本管理如何转危为机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财经金融实务1012---资本管理如何转危为机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财经金融实务1012---资本管理如何转危为机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财经金融实务1012---资本管理如何转危为机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财经金融实务1012---资本管理如何转危为机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经金融实务1012---资本管理如何转危为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经金融实务1012---资本管理如何转危为机(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本管理如何转危为机本文见金融实务2010年第12期 出版日期2010年12月07日 资本回报率和资本生成能力双高的“明星型”业务应该是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中国银行业一直致力于实施新巴塞尔协议,监管机构在资本充足率监管方面与国际同业相比也采取了更加审慎和严格的态度。目前银监会对内地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底线已经达到11.5,核心资本充足率底线为8。出于对巴塞尔协议III下逆周期超额资本和系统性重要银行附加资本要求的考虑,业内普遍预期银监会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还将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与监管要求不断提高相对应,中国银行业的业务高速增长带来巨大的资本需求。2009年以来的巨额信贷增量以及监管要求上升,使得

2、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都面临着相当大的资本压力。受限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平,为满足银行业资本需求进行持续融资的难度显而易见。可以预见,未来银行经营面临的资本约束会越来越大,有效的资本管理对于许多银行来说,已经不再是无足轻重的事,而成为一项基本的生存技能。金融危机中,资本和流动性在市场巨大波动的冲击中体现出来的约束性让银行吃尽苦头,许多银行破产、被兼并或向政府求助。与欧美银行比起来,中国商业银行在危机中受到的冲击要小得多。特别是经过今年以来的银行业融资潮,各主要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得到了有效补充。图1展示了2010年三季度末中国8家主要上市银行的总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水平。其

3、中,考虑到工行、建行和中行在11月份完成的配股,年底其资本充足率实际上会进一步提高。可以看到,各主要银行目前的资本充足率已基本满足银监会较高的底线要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警报已经解除,对内地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状况不能盲目乐观。首先,资本充足率现在超出监管底线并不多。目前宏观经济仍然处于上升周期,而一旦发生经济波动,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难免会受到影响。另外,考虑到银监会“十二五”期间可能出台更为严格的资本监管方案,目前内地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不一定安全。其次,从国际先进银行的资本管理经验来看,银行往往会在内部设立显著高于外部监管底线的资本充足率目标和资本行动触发水平,为资本补充措施提供充裕空间。特

4、别是在经济向好时期,更应该利用宽松的市场环境和利润多储备资本。例如,香港银行业之所以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相对平稳渡过,与其充足的资本储备不无关系,其中一些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在之前达到了18。从这来看,目前内地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并不高。第三,中国经济以及银行业务的高速增长带来资本的供求矛盾依然突出。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程度有限,中国经济发展对银行信贷的依赖程度很高。2009年全年贷款余额增速超过30,2010年,在对信贷进行了一定控制的前提下,贷款余额增速仍接近20。与此同时,银行的资本积累速度却难以跟上资本需求的增速,资本仍然处于紧张状态。图2展示了过去几年内地主要商业银行贷款余额增速与银行股权回报率

5、(ROE)的比较。贷款余额增速背后代表着对资本需求的相应增长,股权回报率则代表着内在的资本生成能力,或者说资本供给的内生增速。从图中可以看出,业务一直在快速发展,股权的回报率却难以跟上这种增长速度。尤其是考虑到银行的净利润需要扣除分红之后才能用于资本积累,按留存利润计算的股权回报增长率将进一步降低。因此,在这样的发展态势中,中国银行业将面临持续的资本缺口。我们通过一些简化假设对中国主要银行未来一年的资本缺口状况进行了估算。以中国上市的全部12家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分析对象:假设银行业下一年贷款余额增长回归常态的15-18区间,将其作为下一年资本需求的增长速度;使用过去五年的平均股权

6、回报率(15)计算下一年新增利润,并进一步假设分红率为45。如果各银行希望保持目前的资本充足率水平,根据这些银行目前持有的资本总量,我们预测银行业2011年需要进一步补充的资本总额将达到2500-3500亿元。即使取消分红,全部利润均用于支持增长,资本缺口仍然可能高达1100亿元。由此可见,要保持目前的业务增长态势,中国银行业的持续资本需求是很大的。但是,银行业补充资本金的途径并不顺畅,需要看中国并不完善的资本市场能否“配合”。尤其在金融危机过后,监管机构对资产证券化等处置资产的方式从审慎角度考虑施加了诸多限制。因此,从发展的眼光来看,资本仍然是中国银行业的持续重大约束。这对内地商业银行的资本

7、管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有效地进行资本管理是各国金融机构一直努力探索的领域,金融危机的发生使金融机构进一步认识到资本(以及流动性)管理的极端重要性。资本管理不仅是资本充足率的简单计算和应对资本缺口的资金筹集,而是与机构业务规划、风险管理和财务预算职能紧密结合的一系列战略举措,以确保银行能够持有合适数量的资本并且有效地利用。从国际金融业的领先实践来看,一个完善的资本管理框架应该包括五个方面:1.建立资本管理的总体指导原则,包括资本管理的目标、资本充足率目标和整体融资策略等。资本管理的目标应该与银行的战略和风险偏好协调一致。2.对资本的量化评估:根据监管规定、内部评级模型以及银行内部的风险控

8、制框架,全面审视和评估资本充足状况和资本利用状况,包括压力情景下的潜在冲击。评估要尽量细化,并具有前瞻性。3.资本规划和分配:建立资本规划的流程和工具,支持资本在业务间的最优分配,使资本发挥最大的动能。比如优先考虑开展资本使用效率高的业务,优化投资组合等。4.资本结构的优化:紧跟监管要求和市场发展,寻求最优融资工具来支持银行的资本策略,降低成本、保持灵活性以及消除浪费。5.治理: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推动资本管理的透明度,包括资本的来源、需求等,并加强与相关职能的整合,从而提高决策效率。风险偏好框架(Risk Appetite Framework)是资本管理最重要的支持因素之一,这个框

9、架界定了一家银行愿意承受什么样的风险,从而决定需要储备多少资本。风险偏好框架的功能,还在于明晰董事会为银行偿付能力设置的目标,包括在持续经营要求下能够忍受的资本受冲击程度。在风险偏好的指导下,银行会进一步制定各类资本充足率目标和相关的超额缓冲资本目标。这些指标将成为银行在资本规划阶段必须遵守的严格要求。资本目标的确定,通常作为银行财务和业务战略制定的一部分,共同致力于实现银行的战略运营愿景。战略目标确定之后,接下来是年度业务预算流程的启动,资本评估在该流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业务部门需要提出各自的预期资本要求(“资本需求”)以及创造积累资本的能力(“资本供应”),银行将评估所有

10、业务部门的“竞标报告”,权衡确定业务增长目标和结构。需要重点强调的是,这一评估过程的涵盖面必须全面,即必须综合考虑所有风险来源和资本来源,以进行资本供需的分析。随着业务预算流程的完成,确定资本行动方案的资本规划与资本分配方案也随之形成。由于资本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提高资本管理的水平迫在眉睫。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这也是一个整合组织运营架构和提升运营能力的机会。具体而言,中国银行业建立完善的资本管理框架需要着重加强流程、方法和工具三方面的工作。首先,在流程上,资本管理工作应该深入地融入到银行的业务预算制定过程中去。业务增长计划的形成是一个需要银行的业务、财务、风险和资本管理部门

11、紧密合作以及反复论证的过程,对资本的评估和规划应该在银行规划业务发展过程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从过去的实践来看,内地银行在做业务规划时往往奉行业务发展先行的理念,而对资本的管理更多的是一种事后监控和“补救”。银行常在发现资本不足时才开始讨论融资方案,这就造成了资本行动的滞后性和被动性。这样做的弊端明显,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很可能会丧失补充资本的最佳时机。由于业务规划与资本规划是互相影响和制约的,最佳做法是在同一个流程中进行整合:在讨论业务增长规模和结构时,银行需要全面评估各种增长方案对资本需求和供给产生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资本、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会进行很多轮“谈判”,直至形成最优方案

12、。而当业务发展方案最终确定时,相应的资本行动方案也随之形成,以支持业务规划的实施。资本行动尽量谋划在前,才能更从容地择机而动,掌握市场先机。第二,在方法上,资本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促进对资本的最优利用。在面临资本不足的时候,银行不应一味求助于资本市场。从长期看,更应该修炼内功,注重对资产负债表和业务组合进行优化,让有限的资本得到充分利用。过去一段时期,中国银行业对增长的崇拜造成了对资本使用效率的忽视,这也加剧了银行的资本紧张状况。实际上,不同业务对资本的占用和回报不同,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需要有所取舍。资本回报率应该是银行确定业务结构和进行资本分配的重要考虑因素,通过对资本使用效率的评估能够促进

13、资本管理与业务规划的整合。下面的一个例子可以说明银行如何应用资本指标辅助进行业务决策。各项业务的资本回报率和资本生成总额是两个很有意义的维度:资本回报率是从平均资本消耗的回报,即资本生产力角度来看业务的盈利性;资本生成总额则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某项业务是否可以提供足以支撑自身增长所需资本的利润。例如,A业务可以产生20的资本回报率,但是同时需要20的资本供应增速,来支撑银行希望该业务实现的增长,那么这项业务的资本生成总额就是零。也就是说,此业务所有的收益,都需要被用来保证这项业务的计划增长量,以保持资本充足率的稳定。而如果B业务资本回报率是18,但所需的资本供应增速是16,那么资本就增加了2,资

14、本生成总额是正数。图3展示了这个分析过程。通过类似的对资本生成能力和回报率的分析,资本管理团队可以广泛地参与对业务规划和业务处置的讨论中去,从而增强资本的使用效率和降低资本消耗。图3中,右上角资本回报率和资本生成能力双高的“明星型”业务应该是发展的重点,相反,对左下角的“瘦狗型”业务则应该进行收缩甚至退出,而其它两个象限的业务则应视银行资本是否受限而作出决策。例如,上文B业务虽然回报率比A业务稍低,但可以补充资本,所以若银行的资本充足程度不理想,则B业务更应重点发展。当然在实践中,对业务发展的决策是出于多方面的权衡。这些关于资本回报率和资本生成能力的信息可以告诉各业务部门,他们之间面临着资本使

15、用的竞争,因而必须拿出具有说服力的策略,来保证资本的回报,才能争取到资本,从而可以激励业务部门提高对资本的使用效率。第三,有效地进行资本管理还需要持续改进资本评估工具,并不断提升组织的量化分析能力。银行高管们通常会希望得到以下问题的答案:到底应该持有多少资本金及多少缓冲资本?如果判断失误后果有多严重?有什么补救计划?应该如何处理多余的资本金?怎么知道资本金是被有效使用的?过去的决定,多数都是凭着行业经验或者是直觉。而现在,领先的银行已经在广泛使用经济资本和分配模型、组合管理模型、资本预测模型以及压力测试模型来辅助资本管理工作,这些工具都大大提升了银行相关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在实施新协议的过程中

16、,中国主要银行也在积极地建立各种内部计量系统,包括内部评级模型和资本测算系统,特别是在风险管理的相关领域。其实,类似的工具也可以被很好地应用到资本管理的工作中,从而推动资本管理的“现代化”。举例而言,今年4月份起银监会要求大型银行按季开展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各银行纷纷建立了针对特定业务组合的压力测试模型。但这种压力测试目前多侧重于静态评估银行现有的特定业务组合在压力情境下的损失。其实这些压力测试工具可以进一步在资本规划流程中得到很好的利用。在预算规划中充分考虑压力情景,评估不利条件下的资本波动,其结果对于制定业务规划和资本应急计划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各类计量模型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普遍受到质疑,有些人把机构的决策失误归结于模型的误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