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十九)从三民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9769829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十九)从三民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十九)从三民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十九)从三民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十九)从三民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十九)从三民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十九)从三民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课时检测(十九)从三民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检测(十九) 从三民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一战后,孙中山说:“我们以为欧美的国家近来很进步,但是说到他们的新文化,还不如我们政治哲学的完全。中国有一套最有系统的政治哲学欧洲之所以驾乎我们中国之上的,不是政治哲学,完全是物质文明。”据此可知孙中山认为应()A发扬中国传统文化B借鉴西方精神文明C注重中西文化融合 D学习西方物质文明解析:选A根据题目中“我们以为欧美的国家近来很进步,但是说到他们的新文化,还不如我们政治哲学的完全”得出应该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故A项正确。2“湖北报刊在揭露社会,批判清政府的落后、反动方面,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而对三民主义的传

2、播,除对民族主义的反清革命宣传得较为充分以外,对民权、民生主义几乎无所论及。”这表明()A完成民族主义的任务是主要的B民权、民生主义不是主要的C湖北革命党人的理论水平较低D三民主义未得到较好贯彻解析:选D材料说的是对三民主义的宣传,“对民权、民生主义几乎无所论及”体现出三民主义未得到较好贯彻,故D项正确。31923年孙中山这样概述其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路径:“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材料体现了三民主义()A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D学习西方,托古改制解析:选A材料“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体现出古为今用

3、,“规抚(汲取)欧洲之学说事迹者”体现出洋为中用,故A项正确。4孙中山主张普遍建立消费合作社和生产合作社,认为建立合作经济是“地方自治团体”之“要事”,是避免“商家垄断”的有效办法。还主张“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这体现孙中山()A节制资本的思想 B深受中国共产党的影响C关注工农的利益 D提倡建立公私合营经济解析:选A由材料内容可知孙中山主张建立合作经济以避免“商家垄断”,对资本家多征税,体现了“节制资本”的思想,故A项正确。5(2019承德期末)与陈独秀、胡适等人一味否定中国文化不同,李大钊明确主张中西文化调和。他指出,中西文化因地理及历史的缘故,形成了“主静”“主动”各具特

4、色的两大区域性文化,二者互有长短,不宜妄为轩轾于其间。据此推断,李大钊的中西文化观()A反映了其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B认识到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C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绝对化的倾向D重新确立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解析:选A材料反映李大钊不主张一味否定中国文化,而主张中西文化调和,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李大钊的中西文化观,非分析中国封建制度的弊端,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绝对化倾向是其弊端之一,李大钊个人的主张并不能改变倾向,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61916年胡适说:“今日欲为祖国造新文学,宜从输入欧西名著入手,使国中人士有所取法,有所观摩,然后乃有自己创造之新文学可言也。”据此,胡适认

5、为“造新文学”的关键在于()A遵循西方经典著作的创作模式B打破中国传统文学的基本框架C传承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优势D借鉴西方经典著作的创作优势解析:选D胡适认为“造新文学”不仅要遵循西方经典著作的创作模式,还要有所创新,故A项错误;B、C两项材料均未涉及,排除;胡适认为“造新文学”的关键在于借鉴西方经典著作的创作优势,故D项正确。71919年12月,胡适说:“现在有许多人自己不懂得国粹是什么东西,却偏要高谈保存国粹。”他认为中国过去的一切都可以称为“国故”,而“国故”包括了国粹与国渣,“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批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功夫”。这表明胡适()A希望

6、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B对新文化运动的理念有所怀疑C赞扬了五四运动的民族精神D存在“全盘西化”的思想倾向解析:选A用批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整理国故,是一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体现,这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故A项正确。8白话文原来是一种民间文学,被认为“不登大雅之堂”,不是正式文体。然而,20世纪初期,它却在中国流行开来。这主要是因为()A政府的大力提倡 B思想启蒙的需要C政治变革的推动 D白话文通俗易懂解析:选B材料中白话文在中国流行开来,主要是受到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的影响,白话文更有利于新思想在普通民众中的传播,是思想启蒙的需要,故B项正确。9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

7、文章,提到马克思及其学说,并预言“社会主义必将磅礴于二十世纪”;同盟会早期会员朱执信1905年翻译共产党宣言部分内容;1917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上述史实表明()A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思想界产生影响B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实践C各政治派别都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D中国知识分子关注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解析:选A根据材料,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文章,提到马克思及其学说,朱执信1905年翻译共产党宣言部分内容,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说明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思想界产生影响,故A项正确。101920年,梁启超说:“欧洲为什么有社会主义?是由工业革命孕育出来在

8、没有工业的中国,想要把他们悉数搬来运用最苦的是搔不着痒处进步有等级,不能一蹴而就。”梁启超()A质疑否定西方资本主义文明B坚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道路C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回归儒学传统,挽救人类文明解析:选C根据材料表述,说明梁启超认为社会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其反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故C项正确。11(2019石家庄模拟)1921年1月1日起,长沙的新民学会会员在一起连续讨论3天,解决学会应以什么做共同目的、达到目的须采用什么方法等问题。结果经过激烈讨论,与会18人中“赞成波尔失委克主义者十二人”。这种现象在当时普遍存在。这表明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A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照搬俄国十月

9、革命的道路C赞同成立先进阶级政党D选择马克思主义绝非偶然解析:选D由材料内容可知中国当时许多知识分子均赞成马克思主义救中国,说明中国革命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绝非偶然,故D项正确。12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提到:孙中山看到了西方的民主、独立与繁荣,但也看到了西方为工业化问题所困扰。为预防资本集中他主张节制资本,为应对中国人口的增长超过土地面积的增长带来的土地问题他主张平均地权。这反映了孙中山()A深受中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B立足中国国情又借鉴外来文明C吸取了民主革命失败的教训D侧重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解析:选B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来源,而未涉及中共民主革命思想,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三民

10、主义提出在借鉴西方文明的前提下,立足中国国情,故B项正确;旧三民主义提出时还未进行民主革命,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三民主义立足中国国情又借鉴外来文明,而不是侧重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生成于不同时期,植根于不同土壤,二者既有一些共同之处,又有不少差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文化运动反对贵族文学,提倡国民文学、写实文学。胡适提出:“文学不当为少数文人之私产,而当以能普及国人为一大能事。”鲁迅强调新文学的目的是创建“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文艺复兴从提倡“世俗文学”和“现世艺术”

11、开始,呼吁作家面向大众,产生了但丁用意大利托斯堪纳方言写成的神曲。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以无畏的姿态摇动儒学统治的根基,把文学从旧思想禁锢下的文学解放出来。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一切”。作家蒙田宣告:“盲目虔信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现代科学启发人们用怀疑的眼光重新审视一切。”托马斯勃朗在医生的宗教中抨击宗教权威做了杀害真理的勾当。在批判传统的同时,文学先哲致力于传统的重建。胡适高扬白话文学,称文学史上“稍有生气者皆自民间文学而来”,七侠五义红楼梦等白话小说是“最有文学价值的作品”。胡适挖掘传统文学中有灵性和生命力的东西,与白话等一起构成新的文学传统。文艺复兴也经历了批判和重建

12、传统的过程,本质也是重建富有活力的文化传统取代禁锢个性的文化,为新的文学发展建构合理的历史基础。文学巨匠把争取自由、独立人格视为己任。鲁迅疾呼,“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陈独秀强调“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呼喊把人从压抑个性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与文艺复兴的特征十分吻合。彼特拉克宣称他只想拥有“属于人的那种光荣”;但丁高呼,“人的高贵超过了天使的高贵。”瓦拉也强调,每个人都有思想自由和独立的个性自由。摘编自李靖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比较(1)根据材料归纳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文学发展的共同点。(13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次

13、文化运动在性质上有着怎样的相同之处?并说明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学革新运动的历史作用。(12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新文化运动反对贵族文学,提倡国民文学、写实文学”,文艺复兴“呼吁作家面向大众”可知其都倡导文学革命;据新文化运动“把文学从旧思想禁锢下的文学解放出来”,文艺复兴“文学先哲致力于传统的重建”可知,都对传统批判与重建;据“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以无畏的姿态摇动儒学统治的根基”,文艺复兴“抨击宗教权威做了杀害真理的勾当”可知,都抨击封建权威思想;据新文化运动“呼喊把人从压抑个性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与文艺复兴的特征十分吻合”可知,都呼唤人性的复苏,倡导个人的解放。第(2)问第一小问

14、,二者都是文化领域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二小问,从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启蒙、文化的普及和教育的发展等方面分析。答案:(1)共同点:倡导文学革命;对传统的批判与重建;抨击封建权威思想;呼唤人性的复苏,倡导个人的解放。(2)共同点:都属于文化领域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作用:促进了思想启蒙;传播了新文化(资产阶级文化);推动了反封建斗争,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教育的发展。14(2019惠州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文化西洋文化明末清初儒家教义与组织基督教义与组织咸同时代旧式武器与运输机械武器与运输戊戌变法时代家族主义,专制政治与手工业国家主义,立宪政治,机械工

15、业清末维新时代形而上之道形而下之艺声光电化五四新文化运动时代阶级的政治社会组织民主的政治社会组织与玄学哲学的思想学术与科学的精神与方法国民革命时代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交流文化资本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20世纪20、30年代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农业文明工商业文明文学哲学的文化科学的文化融合自然征服自然重人与人的关系重人与物的关系道义主义功利主义摘编自熊梦飞谈“中国本位文化建设”之闲天上表为明末清初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中西文化的认识。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2分)解析:在作答本题目时,主要应该从整体上对中国知识分子学习中西方文化这一角度进行分析,从学习内容上来看,我们可知其学习西方文化越来越深入,即从鸦片战争之后,先进的中国人从学习器物、再到学习制度、最后到文化,以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