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七上《风雨》教学设计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769131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七上《风雨》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七上《风雨》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七上《风雨》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七上《风雨》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七上《风雨》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七上《风雨》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风 雨第一次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2.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3.认识大自然的威力,勇敢面对大自然。二、教学重难点:目标 1、2三、课时 1课时四、教学过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一)导入: 望湖楼醉书(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那么同学们你们经

2、历过这样的风雨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贾平凹又是怎样描写风雨的呢?(二)作者简介贾平凹(1952),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当代作家。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他以小说出名,散文也独具要格。其散文常常绽放出哲理的光芒,平淡朴实的语言里,蕴含着深厚的生活道理。虽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物、人、事等,但言近旨远,有着浓厚的自成一家的美文品格。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浮躁、废都、秦腔等,曾多次获得文学大奖。(三)整体感知课文1、教师正音正字并评点、指导、范读。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请逐段朗读课文,想一想:各段都写了哪些景物?明

3、确:第1段:树林全貌;第2段:垂柳、杨叶、芦苇;第3段:断绳羊、女孩;第4段:葡萄蔓、苍蝇;第5段:鸟巢、鸟儿;第6段:废纸、猫、瓦;第7段:浮萍、鱼儿;第8段:老头、孩子。(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风的?写出了风怎样的特点?明确:文章先从树林子开始着手,呈现给我们一幅恣意的狂风图。接下来,从形状、声状方面对被风吹得乱了的垂柳、杨叶、芦苇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继续展现狂风大作的画面。写了几组自然物,作者的笔锋陡转,写到了动物,写到了人。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进行景物描写来具体表现风雨之大之猛烈。(3)、课文写“风”,看不见一个“风”字,却写出了狂风的肆虐;写“雨”,不着一个“雨”字,却为我们展现出

4、了风雨夹击的情景。作者采用的是一种什么写法?明确:侧面烘托。(4)、 “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比喻,将树林子比喻为一块面团,并着一个“鼓”字、一个“陷”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林地狂风中飘摇的情景。(5)、 “一头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你认为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明确:“跑”、“撑”、“撞”、“跌”、“失去”,几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断了绳的羊”的一连串表现,从侧面烘托了风之狂。(6)、“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

5、回,却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明确:夸张。只有“两步远”却“长时间走不上去”,让人如同身临其境,浮想联翩,可见风之大。(7)、“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蜷曲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这里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用?明确:比喻。将葡萄蔓比作“一条死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葡萄蔓被风吹落的情状。五、合作探究,体会行文妙处1、有人说结尾写到大雨了,你赞同这种看法吗?为什么?明确:同意这种说法。文章结尾,写孩子们“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由此看来,孩子们

6、的脚下、门外,已是积水漫漫,否则又怎么可以放纸船呢?2、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文章结尾的场景和情调与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你认为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明确:结尾处,与前面风雨中无法自主的植物、惊恐万状的鸟畜不同,孩子们天性活泼,看一切都有趣,即便是暴风骤雨也阻挡不了快乐的游戏。至此,揪着读者心的这场风雨总算有了温暖的画面,可以松口气合上书闭目回味了。文末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儿童天真纯洁性情的讴歌和赞美之情,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六、课堂作业:练习册第一题七、作业:练习册后面部分八、板书 树林子 柳巷 鸟 室外 羊 废纸 女孩 猫 葡萄藤 鱼儿风雨 室内 老人 孩子风 雨第二次备课教案一、教学目

7、标:1.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2.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3.掌握和练习一些写景技巧。4.培养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目标 1、2、3三、教学课时: 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天空,浓浓的乌云像排山倒海的浪涛,从天外滚滚扑来。暴风雨要来了!忽然,空中划过一道刺眼的闪电,给万物罩上了一层银光,紧接着“轰隆”一个惊雷,把我吓了一大跳。霎时,暴雨像天河决了口一样铺天盖地而来,雨越下越大,雷越打越响,整个大地都在发抖。雨打在对面屋顶上,溅起朵朵水花,屋面上一片烟雾。大股水流从屋檐上奔泻而下,院子里一下子积满了水。大树、小树在暴风雨中发狂似的

8、舞动着,喊着,欢呼暴雨的来临。同学们这个片段描写的是暴风雨,它采用的是什么写法呢?(正面描写)同学们,如果叫你们描写暴风雨,文中不能出现暴风雨等字眼,你能做到吗?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做到了。今天咱们要学习他的一篇散文题目叫风雨,全文却没有出现“风雨”二字,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篇文章。 (二)【自读检测】导读一:速读课文,梳理内容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各段都写了哪些景物来表现这风雨的?简要说说作者写景的顺序。第1段:树林全貌;第2段:垂柳、杨叶、芦苇;第3段:断绳羊、女孩;第4段:葡萄蔓、苍蝇;第5段:鸟巢、鸟儿;第6段:废纸、猫、瓦;第7段:浮萍、鱼儿;第8段:老头、孩子。作

9、者先写自然界的植物,再写到动物、写到人,由远及近、由屋外写到屋内。主要是侧面描写(三)【自读导读二】感受风雨文章虽是描写“风雨”,但全文却无“风雨”二字。仔细体味,又觉得无处不在描写风雨,无处不在体现风姿雨态。这种高明的手法,令人拍案叫绝。找出文中你喜欢的精彩的描写语句,并分析一下为什么喜欢。学生自主品味之后全班交流。小结:作者主要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来表现风雨。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像电影里的慢镜头,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来展现狂风猛雨,形成了整体上和谐的艺术画面 。所以,文章描写“风雨”,尽管文中无“风雨”二字,但是处处表现出一幅“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从被吹乱的树林,垂柳,人,鸟巢等均可看出

10、来,作者无处不在描写着风雨的形、声、神、韵,无不惟妙惟肖。品味此文,仿佛令读者置身于狂风暴雨的环境中。高明的手法,生动的描写,令人拍案叫绝,给人以淋漓的美感享受。 (四)【自读导读三】合作探究有人说结尾写到大雨了,你怎么看的?结尾的场景和情调跟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结尾一段写了“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 放船出去,说明雨来了,因为雨可以让船起航。文章题目为“风雨”,前面只说风,只有这句,却是道出了雨。大妙。 结尾的场景跟外面相比,有外面的景物转到屋内,情调上由前面的景物的纷杂转到屋内的安静、平和。在其他景物和老人的对比衬托下,孩子们的童真和快乐成了这个世界最美好、最感人的东西。文末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儿童天真纯洁的讴歌和赞美,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五)【课堂反馈】写一写:请选择课文中的一个片段,仿照其写法,以“暴风雪”为题,写一段片段作文。尽量用上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学生写后,全班交流。 (六)教师赠语,并以真心英雄歌曲结束课五、作业:把课堂上的片段作文整理成不少于300字的练笔六、板书设计:树林子(1)垂柳杨叶芦苇(2) 植物羊小女孩(3)葡萄蔓苍蝇(4) 侧面烘托鸟巢鸟儿(5) 动物废纸湿猫瓦(6) 浮萍水池鱼儿(7)老头孩子们(8) 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