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结题报告e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767922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e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e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e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e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e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e》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研究结题报告e(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执笔人:一、课题名称: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调查二、课题的提出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与实施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不少学校和教师正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这一次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提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是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确立新的课程课程资源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对于课程资源相对落后的薄弱的农村中学而言,应更具现

2、实意义。目前人们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还仅仅处于起始阶段,对它的认识与研究,还有许多可挖掘的空间,本课题值得研究。三、课题的界定与支撑性理论(一)课题界定1、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它包括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也包括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如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凡是学校范围之内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内课程资源,超出学校范围的课程资源就

3、是校外课程资源。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将其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素材性资源指直接作用于课程并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条件性资源并不直接作用于课程但影响着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由于划分标准的不同,课程资源可以划分出许多不同的类型,目的都是要帮助澄清课程资源的基本概念框架,加深人们对于课程资源的理解。简单地说,课程资源就是与课程相关的一切资源;具体的说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那些真正进入课程,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2、课程

4、资源开发: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是任何课程目标顺利达成的必要条件可以开发的资源多种多样,既有来自于自然界的,也有来自于社会的;既有显形的,也有隐形的;既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既有人力的,也有物力的;既有文字的和实物的,也有活动的和信息化的。(二)支撑性理论1、政策法规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教育部官员多次强调,各级教研机构要把研究、指导、推进课程改革作为主要职能,参与制订本地课程改革方案,开发课程资源,开展课程改革实验,加强对学校实施新课程的指导,为课程改革的推进提供研究、决策、咨询与培训服务。2、教育理论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启示我们

5、,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学习是学生的自主建构过程,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经验来形成、充实或改造自己的经验体系,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体验,教师应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和真实任务,然后从旁提供资源,记录学生的进展情况,指导学生细化分解问题。四、研究的目标1、探索开发和利用中学数学课程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建立优秀课例(件)资源库,开通高中新课程网上资源平台,提供学生配套学习资料。2、通过研究,增强骨干教师对新课程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以利于驾驭我校乃至本地区新课程实施的方向,使我校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得以稳步、健康的推进。3、通过研究,促进广大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深化对新课程的认识,提高实施

6、新课程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4、为学生适应新课程的学习提供支撑,大面积提高高中教学质量,顺利对接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考。5、建立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评价机制。五、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实施的步骤(一)、研究的内容1、教师对课程资源观的认识的调查。2、学校对开发新的课程资源的关注程度,支持力度和经费投入等方面的调查。3、教材文本资源的利用调查。4、师生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情况调查。5、实验室、图书馆等设施性资源的利用情况调查。6、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调查。7、学生学习辅助资源的配套开发的调查。(二)、研究的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将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

7、实践听课法和经验总结等方法。主要运用调查研究、经验总结的方法。(1)调查研究法:采取谈话、问卷等方法,统计农村中学数学教师在课程中,所使用的适当的课程资源,及其使用该课程资源的效果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及时反馈信息,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并进行动态调整。(2)文献研究法:通过著作、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相关课题的研究状况,吸收和借鉴先进的理念,及时洞悉研究的最新情况,给课题研究以有力的指导,从而明确我们的研究方向,缩短研究的周期。(3)实践听课法:通过听课形式,统计农村中学数学教师在课程中,所使用的适当的课程资源,及其使用该课程资源的效果等情况。(4)经验总结法:设立课题研究

8、分小组,各小组定期和不不定期集中学习、交流,把各小组的研究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经过讨论总结,形成有效的经验以指导后期工作。(三)实施的步骤本课题研究周期计划为一年零八个月,分为四个阶段:1、准备阶段(2007年5月2007年7月)主要完成以下工作:制定研究方案、组建研究队伍;组织部分研究人员赴六安、合肥等地参观考察,组织部分研究人员参加省、市、县教育机关组织的相关培训;参加省、市、县级高中、初中新课程培训。2、调研阶段(2007年8月2008年4月)采取问卷调查与走访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目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利用情况和师生课程资源的需求情况进行调研,分组形成调查报告。在此阶段,我

9、们走访、调查了7所完中,23所初中,调查教师358人次,学生近两万人。发放各种问卷3千多份,进行了15次座谈,在此阶段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后期的实证、总结阶段提供了充足的证据。3、实证阶段(2008年5月2008年10月)根据调研情况,从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学习资源两个板块一一落实研究内容,逐步形成研究成果。在此阶段主要在校内进行实验,充分开发校内教师、学生等人力资源,图书室、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物力资源,开发了大量的样本资源,并加以合理利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总结阶段(2008年11月2008年12月)主要任务是将实证阶段的研究所得,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形成并完善研

10、究成果,筹划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六、课题的研究成果及分析(一)进一步明确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内涵。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提出来的一个核心概念,在国家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都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组成部分,课程资源包含的意义范畴宽广,不仅包括教材这一重要的为人们所熟悉的课程资源,还包括大量的非教材的却是课程有机组成要素和实施条件的软硬件资源。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来就是要改变过去注重教书本注重机械训练的倾向,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交流合作。为实现这些目标,单纯依赖书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树

11、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为实施新课程创造环境。可以说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是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二)开发和利用了诸多数学课程课程资源,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课程资源具有潜在性,与开发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开发是前提,利用才是目的。为此,我们注重多渠道、多形式挖掘课程资源并进行开发和利用。1、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课堂只是学生学习的小天地,社会乃是大课堂。我们充分利用本地地理资源,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学习知识,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小制作”、“数学学史讲座”等活动,让学生根据

12、自己的学习方式,将所学知识、技能,适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尤其是在数学课程中我们特别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的数学空间得到了更广泛的拓展;每学期举行一次数学应用知识比赛。教师利用自习课时间进行数学应用指导、课外读物推荐、学习心得交流汇报等,引导学生自由阅读,培养孩子们自主的兴趣,教给孩子获取知识的方法。慢慢的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自主学习已成了孩子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教师指导下,使孩子们的眼界开阔了,数学能力得到了提高。2、引入并合理利用了网络教育资源。网络是丰富的信息库、巨大的资源库,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网络,形成网络资源共享。传统教学中,

13、我们常把信息的收集放在课后,学生自觉性低,信息收集的有效性不高,当网络走进课堂后,我们便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将其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了网络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一是网络资源的引入。教学中,对作者的生平、作品背景的介绍,以及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众多相关资源,如图片、文字资源,声音、影视资源等都通过网络在教学过程的适当时机组织和呈现,以突破教学重难点;二是网络资料的链接。除了直接利用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资源外,我们还通过网络来进行知识的拓展,这种拓展是通过网络链接的方式来实现的。三是网络对话。老师公开自己的QQ和电子邮箱,从而实现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合作,流教研信息,教学参考资料,教学心

14、得等;实现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随时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与教师的交流。3、创设了多彩的校园环境。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合理地利用校园、教室等场地,创设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设施涣发出生命活力,以陶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成为课程资源之一。在校园橱窗里定期更换专题版面;发动学生精心布置班级“图书角”、“学习园地”等;定期更换教室内黑板报,让教室的每堵墙,每扇窗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是学生喜欢的园地;在教室外墙壁上悬挂数学学伟人像及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校园网内增添学生专题网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多彩的校园环境中

15、通过各种渠道感受知识、学习数学,在充满真、善、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4、发挥了“教师”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无论课程资源多么丰富,但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才能使课程资源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和显现。在不经意间为学生创造教育资源;善于发现身边常见而熟识无睹的东西,将其转化为教育资源;灵活处理课堂突发事件;以自己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孩子们都是高素质教师的具体表现。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我们特别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要求每人每学期至少读两本教育专著,写两份教育心得、两份教育叙事,并相互交流学习。同时,课题组注重发挥教师自身特长,成立了各种兴趣活动小组,让有经验、

16、有特长的教师施展才华,为课题研究提供活动资料。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实验,课题成员所带班的学生成绩无论是与平行班的横向比较,还是所带班级班本身的纵向比较,其教学成绩、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都有较大提高。(三)提出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和方法。对于教师而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际上就是如何把课程资源引入教学活动的过程。我们认为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要开发和利用各科教材,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直接载体,它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诸多任务。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借助教材,主动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