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优习题:专题七专题过关检测(七)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9766318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优习题:专题七专题过关检测(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优习题:专题七专题过关检测(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优习题:专题七专题过关检测(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优习题:专题七专题过关检测(七)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版高考历史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优习题:专题七专题过关检测(七)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优习题:专题七专题过关检测(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优习题:专题七专题过关检测(七)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过关检测(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唐朝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的农业生产工具。它是()A耦犁 B曲柄锄 C曲辕犁 D翻车答案C解析“唐代农耕工具控制耕土深浅”是题眼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备选项中提到的各项农具中只有唐代曲辕犁具备材料中的特点。2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A封建王权的强化 B土地数量的减少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答案C解析A项封建王权的强化是在秦始皇时期;B项土地数量不是减少,而是增加;D项错误,因为材料所述并非上层建筑,故选C。3

2、(2019嘉兴检测,3)某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完善的农艺体系。该体系的形成()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促进了传统经济发展C具有自给自足的经济特点D抑制了大土地所有制答案B解析材料叙述了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的特点,并未涉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中精耕细作的模式,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仅仅反映了当时的精耕细作的经营模式,并未体现自给自足的特点,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经营模式并不会抑制大土地所有制,故D项错误。4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 D

3、耒耕耜耕答案C解析原始社会使用刀耕火种,故A项错误;新石器时代主要使用石器和骨制农具,其耕作方式是石器锄耕,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故C项正确;耒耜是夏商周时期的主要耕作工具,故D项错误。5(2018余杭期中考试题,6)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包括:粮食作物、蔬菜及染料作物栽培,桑蚕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此外,酒、醋、酱等产品的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业商业的互相影响B田庄经济多样化经营C自然经济的生产模式D小农经济的基础作用答案C解析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是自给自足的,没有商业的影

4、响,故A项错误;材料中田庄经济确实多样化经营,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故B项错误;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是自给自足的,符合自然经济的生产模式,故C项正确;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是相对较大规模的,不同于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故D项错误。6考古工作者在湖南、江西、河南、陕西、江苏等地区都陆续发现了许多春秋中后期的铁制农具,这表明当时()A冶炼技术已较为成熟B冶铁业规模宏大C农业生产技术有较大提高D南北经济发展平衡答案C解析春秋中后期当时的冶炼技术刚刚起步,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冶铁业规模宏大,故B项错误;春秋中后期在湖南、江西、河南、陕西、江苏等地区已经使用铁制农具,说明此时农业生产技术有较大提

5、高(农业工具的改进),故C项正确;当时中国经济的重心在黄河流域,南北经济发展并不平衡,故D项错误。7(2018奉化学考测评)在中国古代的信仰中,“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但“社稷”却被用作国家的代称。这主要是因为()A鬼神迷信思想盛行B中国古代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人们要依靠土地和谷物生存D国家的税收主要是土地上出产的谷物答案B解析以土地神和谷神作为国家的代称,体现了二者对国家的重要性,故选B项。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8(2018杭州选考评估)唐以来十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只有十来座,宋代发展到四十余座,洛阳、扬州、杭州、广州、鄂州、成都等都是当时繁华的大都市。这是由于()A宋朝人

6、口迅速增长B宋朝统一全国C商业经济空前繁荣D小农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宋代并未实现大一统;宋代的这些大都市均为商业城市,并非因为农业经济发展而兴起的;人口的迅速增长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排除A、B、D三项,选择C项。9(2019镇海检测,2)西汉桑弘羊主持的盐铁官营,在各郡设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迫切需要。构成这段文字的是()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D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答案D解析材料中“西汉桑弘羊主持的盐铁官营,在各郡设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

7、”反映的是历史叙述,“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迫切需要”是对材料信息的解释,故D项正确。10(2018浙江联盟联考,4)北宋末年的鸡肋编记载,“颍昌府(今河南许昌)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呼香菜门”。南宋时,临安有谚语说:“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盖东门绝无居民,弥望皆菜园”。这反映出宋代()A跨区域贸易得到长足发展B农业生产区域化日益突出C全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改变D农产品的商品化特征加强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颍昌府、临安城内产品的区域划分,不是跨区域贸易得到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宋代城市商品有固定的分布区域,不能反映出农业生产区域化日益突出,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宋

8、代大城市的商业状况,不是经济重心改变的体现,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购买商品有固定的位置,可知宋代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故D项正确。11(2018台州仿真评估,25)据统计,唐代每年铸钱大致是八十万贯,而到宋朝神宗年间每年铸钱额是五百多万贯,同时市场上还流通着大量的有价证券和票据。这说明()A唐代市场上货币数量不足B宋代的货币制度日趋混乱C宋代的商品经济发展迅速D宋代的货币贬值现象严重答案C解析材料中宋朝神宗年间货币发行量大增以及大量的有价证券和票据在市场上的流通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迅速,故C项正确。12(2018桐乡选考测评)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

9、力。”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A汉代 B曹魏C唐朝 D北宋答案C解析从材料判断此灌溉工具的动力是水力。而隋唐五代时期,在长江流域发明了高转筒车以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故选C。13(2019嘉兴选考测评)杜甫诗“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赞叹的瓷器种类是()A青瓷 B白瓷C青花瓷 D彩瓷答案B解析根据诗句意思和所学知识可知杜甫赞赏了白瓷,故选B项。14(2018余姚选考测评)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由此可知,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是()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答案B解析

10、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分析,可排除C、D两项;商品经济下人员的流动不利于宗族聚居的村落形成,故排除A。15(2018余杭选考测评)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内手工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白市”“夜市”和“晓市”。本段话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A汉代长安 B唐代洛阳C北宋东京 D元朝大都答案C解析从“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可知已经突破了坊和市的限制,因此是在宋朝。16(2018临海选考测评)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最有可能是指中国()A忽视海防的重要性 B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加强发展陆路交

11、通 D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答案D解析西方选择了海洋,指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通过海上航线,疯狂对外殖民扩张;中国选择了陆地,则指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严格限制外国人来华,严格限制中国人出海。故选D。17(2018金华选考测评)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职业自耕农和地主佃农工场主商人占人口比例24%36%30%10%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答案D解析从图表中的“工场主”可知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此情景出现在明代苏杭地区,故选D。18(2018绍兴选考评估)有学者在研究我国古代城市发展时发现,明清两代的几个大

12、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重心的南移B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C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答案D解析明清时期由于商业经济发展,大量工商业市镇兴起,导致大都市的规模比起以前小了许多,故D项正确。19(2019金华选考测评)新全球史: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农产品产量增加 B人口数量增加C重农抑商政策确立 D水利事业发展答案C解析战国时期,为了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在秦国进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政策

13、的确立与铁农具的出现和增加无直接关系,故选C项。20(2018杭州学情评估,5)顾炎武曾说徽商“勤俭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但他们的子弟却纷纷“走长途而赴京试”,且出行简朴,“芒鞋跣足,以一伞自携,而吝舆马之费”。这说明徽商子弟不承父业,转而低调“赴京试”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重农抑商 B商人勤俭持家C徽州山多地少 D南方经济衰弱答案A解析徽商家庭子弟参加科举考试期望改变家庭社会地位,源于重农抑商政策造成的“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秩序,故A项正确。21(2018余杭精英联赛,11)据不完全统计,明代兴修水利工程达2 270处,清代更是多达3 234处。此外,遇到灾荒,明清两朝还实行救火赈灾、减免

14、农业税等政策,帮助农民渡过饥荒。由此可见,明清时期()A社会保障体系完备B水利工程事业发达C重农抑商政策空前强化D积极贯彻重农政策答案D解析据材料“遇到灾荒,明清两朝还实行救火赈灾、减免农业税等政策,帮助农民渡过饥荒”可知明清时期确有社会保障,但仅就材料不能说明清时期保障体系较为完备,故A项错误;明清两朝修建了一些水利工程,也说明不了水利工程事业发达,故B项错误;材料只说的农业,没有涉及商业,故C项错误。22(2019绍兴期末考试题,6)史载,自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来,以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为中心的三角洲地区,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农家正业,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势。这一变化()A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B为该地区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C加速了江南自然经济的解体D促使白银逐渐成为该地区普遍流通的货币答案B解析材料讲述了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农家副业逐渐取代农家正业的趋势,原先从事稻作农业的农民基本的生活方式是自给自足,当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时,农民和市场的联系加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从而推动了该地区的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故B项正确。23(2018台州市选考9月质量评估)清雍正时期曾一度“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一体贸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