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科教学计划六年级上册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766010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科教学计划六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语文科教学计划六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语文科教学计划六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语文科教学计划六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语文科教学计划六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科教学计划六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科教学计划六年级上册(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惠安县山霞中心小学语文科教学计划六年一班第一学期担任教师:庄奕冰2012年秋季上学期期中期末上学期期中期末1陈晓杰81.532陈舒婷92.52陈兴龙83.533陈文颖863陈栋杰8334陈嘉毅82.54陈纪栋6835庄稳均83.55陈爱盈80.536庄莉莉87.56陈玉盈81.537庄惠晶84.57陈淼贤9638庄莹莹89.58陈思湧8539吴伟炼52.59陈超艺8140吴莹莹8410陈月红70.541吴秋晗96.511陈润苑9042庄清清89.512陈伟栋8243庄幸杰8213陈巧燕73.544庄柳斌8314陈泽源88.545庄其汶8315陈宇航8646杨彩娟8816陈梦佳74.547杨昭灵

2、88.517陈泽文8648杨如意91.518陈伟彬89.549杨开翔82.519陈杰煌8550杨毅航7720陈剑湧84.551杨雪婷81.521陈深玲86.552张育千85.522陈梅梅9053许泽宏75.523陈瑶红86.524陈杰龙73.525陈佳伟62.526陈甜甜8427陈佳煌7328陈闽莲8529陈逸夫9030陈金峰7631陈颖85.5一、学习质量基本情况表成绩分布10090/9980/8970/7960/6950/5940/4940以下总分全班人数平均成绩及格率%优秀率%上学期成绩073543210045525582.898%45%学期总评成绩学年总平均帮扶对象吴秋晗、陈淼贤、陈舒

3、婷、杨如意、陈润苑、陈梅梅、陈逸夫、庄莹莹陈泽源、杨昭灵、杨彩娟、庄清清、庄莉莉等20人为班级优秀生陈文颖、陈甜甜、陈伟彬、陈晓杰、庄柳斌等21人为班级中等生。吴伟炼、陈佳伟、陈纪栋、陈佳煌、陈梦佳、陈月红、陈杰龙、陈巧燕许泽宏、陈金锋、杨毅航、庄幸杰、庄稳均等12人为班级后进生本班学生有53人,期初转出2人(中等生)。上学期期末在学区统测统评中,平均分为82.8,及格率为98%,优秀率为45%。回首六年来的学习生活,笔直与歪斜兼而有之,现作如下分析:基础知识: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的基础知识的难度由大量的识字, 越来越倾向于对词语意义的理解以及词语用途的体会上。具体表现为,识字已不成问题,碰到再

4、难的字,由于认字的方法掌握得比较好,因此,显得游刃有余。可对加点字的意思的掌握方面,后进生尚有困难,究其原因,有的是理解能力不行,有的粗心大意所致。词语意思的理解,因懒于查阅字典,常常用自己的理解去估量,出错也是无可避免的了。基础知识的后进生有:陈巧燕、陈纪栋、吴伟炼、许泽宏等。阅读:在阅读训练中,我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从低年级的一句到现在的一段,我始终没有放松过,这是一项训练学生良好思维,为写作打基础的好方法。到现在,大多数学生能说几句至一段话,有些优等生甚至学习质量情况分析能接连说几段话。对文章的分析及回答问题方面,学生的反差较大,好的学生对文章的概括及整合能力较强,拿到一篇文章,

5、无丝毫问题,后进生就不行,有的甚至答非所问。做阅读题方面,也是这个问题,差的学生由于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不强,对的几率不高,很容易不及格。阅读方面的后进生有:陈月红、陈金峰、陈巧燕、吴伟炼、陈佳煌、陈佳伟等。作文:由于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因此我们班大部分学生的写作兴趣及创作欲还是比较高的,写出来的文章异彩纷呈,各有千秋。特别是中下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速度很快。但存在着很大的一个问题是错别字很多,这是文字运用率不高的弊病。所以,今后在这方面还要多花功夫。本册教材中出现的把人物的言行写具体、用一件事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质较难,因此,学生做的质量参差不齐。习作方面的后进生:陈梦佳、吴伟炼、陈佳佳、陈月

6、红、陈金峰、陈杰龙、陈栋杰、陈佳煌等。课外阅读: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56年级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背诵优秀诗文60篇,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我继续以“摘录”的方式,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但在总体感觉上,我觉得学生课外阅读的自觉性还是远远不够的。 其他方面:由于年级升高,教材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因而班中部分能力较弱的学生学习上出现了困难,有部分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变得怕难为情,因此上课发言的次数渐渐少了起来,对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二、教材分析 六年级是小学最后一个学年,起特殊地位要求本册加强整合性,并兼顾小学与初中课本的衔接

7、。为此,十一册教材中不再着眼于个别的能力点和知识点,不再设“语文天地”做单项练习,不再通过“金钥匙”学习某一种学习方法或策略,而是致力于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比较广泛的文化积累,基本实现能够自学语文,切实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十一册由八个主题单元构成,每个单元分主题课文、拓展阅读、综合活动和单元小结四个部分。每篇主体课文安排了小资料、课后问题、我的视角和日积月累四个栏目,每个栏目都有留白,利于学生自我学习。本册教材的特点:(一)多样性的选文 1单元选文兼顾学生身心特点、爱好兴趣和对人生的思考。小学生学习课文

8、,兴趣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教材既要顾及童心童趣,又要引导小学生开始思索人生的重大课题,这套教材兼顾了这两个方面。如六级上册第一、二、八单元分别以“高尚”、“美与丑”“岁寒三友”为主题,所设课文分别从不同角度诠释“品德修养”和“高尚情怀”、“审美情趣”的内涵。第三、四、五、六、七单元,分别以“母亲河”“体育”“往事”“地球家庭”、“战争”为主题,侧重启发学生升入六年级了,逐渐长大了,要把眼光放大、放远,要了解过去,珍惜现在,创造未来,不断地引领十二三岁的少年去树立远大的理想,去憧憬美好的人生。2注重选文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教学的层次性。以六级上册为例,41篇阅读课文中,有古今中外的名人名

9、著,也有名不见经传的作者的美文佳篇;有古文古诗词,也有现代文现代诗;有精读也有拓展阅读;每单元的“综合活动”更是提供了让师生都跃跃欲试的舞台。这种丰富性、多样性、层次性,为师生提供了熔铸“三维目标”的立体的语文学习沃土,不同地域环境、不同条件层次的师生均能从中获取充足的营养。(二)开放性的学习 本套教材全面开放,打通语文课本、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其它学科、学生的兴趣爱好之间的关系。教材以“主题单元”的方式编排,为师生拓展阅读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巨大的空间,可以将凡是与主题相同或相似的材料都精选来为学生所用。可以围绕主题组织专题研究性读书活动,如本学年我们教到“战争”单元时,正值纪念反法

10、西斯战争胜利60 周年,我们就以“反战争、求和平”为主题,规定时间让学生课外搜集古今中外与之有关的文章。这样,就可让学生大量阅读同题目、同作者、同体裁、同时代等内容相近的文章,从而迅速提高学生的比较鉴赏能力。(三)灵活性的整合 教材为学生个性化的语文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习内容和活动的设计是多样化的,教师与学生不仅可以选择,而且可以自主安排与设计。“综合活动”已完全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接受模式,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模式,把学生推到各种情境、时空中,在活动中学习,在交流讨论中学习。(四)实践性的积累 本教材注重文本解读和基础积累,注重学生实践的过程和积累的过程。一是每单元每课的提示和练习中都

11、强调了朗读,旨在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自主阅读与文本直接交流;并在“我的视角”的引导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与同学、老师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以求多角度多层次地解读文本蕴藏;在阅读实践中习得方法,培养能力。二是几乎课课练习中都要求对精美句、段进行赏析以及对锦言妙语进行摘抄、积累,意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三是每课后面的“日积月累”,加强了学生对字、词等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巩固。三、教学目的要求(一)识字与写字: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以摘录笔记为凭,书写速度20字分,具有一定的正确率,习作错别字率1%,查字典达到一定的速度。(二)阅读:1能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韵律,把握

12、作者情感,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2能根据需要从不同途径搜集、查找、整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信息,了解主人公的生平、事迹或历史背景,扩大知识面,为深入理解课文作铺垫。3能借助词典阅读,根据课文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4了解课文不同的写作方法,理清文章层次。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内容,抓住细节描写和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推测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联系自己谈感受,体会其表达效果,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6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当时的情景,联想到实际生活的现象,继而深刻理解文章。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对课文的一些理解允许存在不同看法和和观点。7在理解课文

13、的过程中,根据语言环境,了解省略号的不同用法。8了解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会找比喻句,并展开想象。9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围绕题目来叙事的方法。10深刻理解文章内容,尝试续写,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了解英雄事迹,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11了解寓言的寓意,并积累成语,展开合理想象并尝试扩写寓言故事,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12学习古诗,了解作者及诗词大意,结合以前学过的古诗词对比学习,根据古诗词含义及插图展开合理想象,提高学习古文的兴趣,熟读并背诵古文,通过表演故事,了解其中的道理,积累优秀古诗文60篇(段)。(三)习作:1结合课文说明的道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练习写日记。2尝试围绕古文或成语、寓言的内容进行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