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是怎样投放市场的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758177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是怎样投放市场的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货币是怎样投放市场的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货币是怎样投放市场的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货币是怎样投放市场的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货币是怎样投放市场的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是怎样投放市场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是怎样投放市场的(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货币是怎样投放社会的?常见的经济指标可以划分为流量指标和存量指标两种类型。存量指标的精确统计只能以时点为单位,例如一个人在银行的存款数就是一个存量指标,资产负债表就是一个存量报表。而流量指标的精确统计只能以时段为单位,例如一个人的收入水平(月薪或年薪)就是一个流量指标,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就是两个流量报表。 货币供给量是一个存量指标。某个特定时点的货币供给量通常指的是M1,亦即在该时点正流通于社会的现钞以及整个商业银行系统在该时点的转账支票存款余额之和。但我们在解释货币供给机制的时候(包括我在下面将要举的那个例子),则通常是以流量指标的核算方法来计算中央银行的某项具体操作对于货币供给量的影响。此

2、无它,完全出于表述的方便或不得已罢了。但若不注意区分流量分析与存量指标之间的差异,则很可能会妨碍对于货币供给机制以及货币供给量指标的理解。一个经济体的货币供给总量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创造与提供。出自中央银行的货币叫做储备货币、基础货币、高能货币,或俗称银根。其中的一部分基础货币形成“流通于社会的现钞”,从而成为货币供给量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基础货币则形成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或者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准备金账户当中的准备金存款,但这部分基础货币并没有被包含在货币供给量的统计范围之内。向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办理贴现、实施公开市场业务或者购买外汇是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基于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投放

3、,商业银行得以通过存贷款业务向社会提供支票货币。其存量规模相当于货币供给量当中所谓的“转账支票存款余额”。我要特别强调“基于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投放”这句话:(1)如果假定商业银行的经营状态保持既定,则基础货币持有量的增减(例如准备金存款的变动、现金存款的变动)是商业银行支票货币投放量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这正是在货币银行学中前者被称为“原始存款”、后者被称为“派生存款”的原因。如果不考虑其他条件的变化,则没有原始存款的增加,商业银行不可能发生派生存款的增加。(2)尽管商业银行参与了货币供给的过程,但只有中央银行才有调控货币量的责任或欲望,商业银行则既无此责任、也无此欲望。所以,货币供给量的变化通

4、常总是始于中央银行的某项具有特定目的的政策操作,然后终于商业银行对其信贷业务的适应性调整。当然,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变化也会对货币量产生影响,例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的变化、商业银行吸收现金存款的业务也会造成货币供给总量的变化,但这并非商业银行的本意。也正是由于基础货币与支票货币之间的这种单向因果关系,由商业银行面向社会所提供的货币被称为派生货币,而由中央银行面向商业银行所提供的货币才被叫做基础货币或银根。由于商业银行所提供的派生货币是商业银行正常经营活动的结果,所以在商业银行理性经营决策前提下所形成的派生货币供给一定是合理的,谈不上过多或过少的问题。货币的过多或过少只是站在国民经济或中央银行角

5、度对货币供给现状的一种评价。又由于商业银行的理性贷款投放只是基于资金来源基础上的资金运用,所以也不存在“透支”的问题。下面,我就用一个简化了的例子来近似模拟货币投放的具体过程。例如,假定中央银行向A商业银行发放贷款100万。这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体现为:其资产方的“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项以及负债方的“储备货币(其他存款性公司-A商业银行存款)”项等额增加100万元。我们通常称这件事为:中央银行放松了银根100万元;或者说,中央银行向社会(实际上是商业银行)注入(基础)货币100万元。中央银行向社会注入的每一个单位的(基础)货币,经由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最终会形成多于一个单位的货币供给增量

6、。与一个单位基础货币投放相对应的这个货币供给增量,就叫做货币乘数。因此,平均地说,货币乘数=货币供给总量/基础货币量。就这个例子来说,假定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假定储户不提现,亦即完全转账结算;再假定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总是零,亦即商业银行总能把所有可贷出的存款全部贷出。现在我们设想A商业银行将其源自中央银行的100万新增资金贷给甲企业。则A商业银行会要求甲企业开设存款户头,然后将其贷款记做甲企业存款的增加。亦即在A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体现为:其资产方的“向(甲)企业发放贷款”项以及负债方的“吸收存款”项等额增加100万元。可见,商业银行面向其客户的贷款直接转化为被贷款客户在

7、该商业银行的存款。实际上,从整个银行系统来看,银行中的所有存款都是其对外贷放的结果。我们假定甲企业使用这笔贷款向乙企业购买原材料,因而向对方开出A商业银行100万的转账支票。再假定乙企业的开户行是B商业银行。则B商业银行在收到乙客户的转账支票以后,会增加乙企业在B商业银行的存款。但这笔钱实际上是由B商业银行替A商业银行支付的,所以B商业银行紧接着就会通过中央银行的清算系统要求A商业银行清偿其所代为支付的100万。在这种同业清算完成之后,A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就会减少100万;而B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就会增加100万。这里需要注意的关键是:(1)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8、中,储备货币的增量不变,但结构发生了变化。相应的储备货币增量在当初体现为A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增加100万,这是中央银行向A商业银行贷款的结果;而现在则体现为B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增加100万元(同时A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减少100万元),这是B商业银行与A商业银行同业清算的结果。(2)在甲乙两家企业发生商品购销市场交易之后,甲企业在A商业银行的存款减少了100万,但乙企业在B商业银行的存款增加了100万。因此,从整个商业银行系统来看,由A商业银行最初贷出100万所形成的支票存款增量也维持不变。B商业银行获得100万元的新增存款以后,将留下其中的10%作为准备金,然后会把剩下的90%贷出去。例

9、如假定贷给丙企业,则丙企业在B商业银行的存款就会增加90万元。假定丙企业也以转账结算的方式将这笔资金全部用完,例如假定其交易对方为在C商业银行开户的丁企业,则这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体现为:其负债方“储备货币(其他存款性公司-A商业银行的存款)”为0;“储备货币(其他存款性公司B商业银行的存款)”为10万元;“储备货币(其他存款性公司C商业银行的存款)”为90万元。而在商业银行系统中,这体现为丙企业在B商业银行的存款减少90万元,同时丁企业在其开户商业银行C的存款增加90万元。因此,从整个商业银行系统来看,由B商业银行贷出90万所形成的支票存款增量也维持不变。C商业银行获得90万元的新增存款以

10、后,它也会留下其新增存款的10%作为准备金,然后把剩下的90%贷出去。依此类推,上述过程不断地重复下去,最终整个商业银行系统的贷款增量为:A商业银行向甲企业发放的贷款100万元+ B商业银行向丙企业发放的贷款90万元+ C商业银行向某企业发放的贷款81万元+ =100+100(110%)+100 + =100/10%=1000(万元)而最终整个银行系统的存款增量为:先是甲企业在A商业银行、后是乙企业在B商业银行的存款100万元+ 先是丙企业在B商业银行、后是丁企业在C商业银行的存款90万元+ =100+100(110%)+100 + =100/10%=1000(万元)注意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完全相

11、同。在本例中,由于假定不存在提现的行为,则由中央银行放松银根100万元而带来的新增货币供给量就完全体现为商业银行的新增转账支票存款1000万元。可见,在储户不提现钞的假定下,新增的货币供给完全来自于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讲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所有手段其实不外乎都是设法直接或间接地调控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罢了。换句话说,调控货币供给数量与调控银行信贷规模其实是一回事。在本例中,货币乘数=货币供给增量/基础货币增量=1000/100=10。可见,该例的货币乘数为10倍。亦即中央银行每投放一个单位的基础货币,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总量(转账支票存款)会增加10个单位。在这个例子中

12、,某个特定时点的货币供给量亦即该时点整个商业银行系统的转账支票存款余额。那么,中央银行所投放社会的基础货币跑到哪里去了呢?在本例中,中央银行所投放的100万元基础货币全部留置在各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帐户中,充做这1000万元新增货币供应总量的准备金了。因为按照10%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要求,整个商业银行系统这1000万的存款增量需要追加法定存款准备金100万元。需要记住的是:准备金只能由基础货币充任。若假定此前不存在超额准备金,则这100万元的追加法定准备金就只能是中央银行最初向A商业银行投放的那100万元贷款了。具体地,从最终结果来看,B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为10万元;C商业银行在中央银

13、行的准备金存款为9万元;下一个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为8.1万元;等等。而所有商业银行在央行其准备金账户中的准备金增量之和正好是100万元: 10+10(1-10%)+10(1-10%)(1-10%)+ =10/10%=100(万元)。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假设市场交易完全转账结算,不使用现钞。现在我们放弃这个假定,亦即假定储户的提现率不是零。储户提现对于货币供给的影响相当于准备金率的提高、商业银行可贷款数量的减少。这就意味着商业银行系统派生存款总规模的萎缩。例如,在上面这个例子中,如果假定在整个商业银行系统中,储户的提现规模占存款总规模的比率为5%,则商业银行系统的派生存款总规模为:1

14、00/15%=666.67万元而整个社会的提现总规模为:666.67*5%=33.33万元商业银行系统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总规模为:666.67*10%=66.67万元所以,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储户提现率为5%的前提下,由于中央银行放松银根100万元,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增量为:666.67+33.33=700万元因此,这个时候的货币乘数为:700/100=7而中央银行最初以向A商业银行贷款的形式所投放的那100万元基础货币的最终去处是:其中的大约33.33万元形成“流通于社会的现钞”,大约66.67万元形成各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准备金存款。各产品过程检验的检验时机应在操作者对首件加工完成后自检,并判定合格。再由车间依据计划将需进行专检的部件填写报检单报检,在报检后首先由检验人员应检查车间是否按程序文件的规定开展了自检,然后接受报检进行检验、记录及判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