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747691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散步教学设计 贡山县丙中洛中学 李如玉 一、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所选文章以亲情为主题,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兼顾古今中外;学习本单元,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得到多方面的教益。初一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对他们进行多方位教育,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本课作为本单元第二课,在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散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学习本文对于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品德,提高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语言优美,语句精炼,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初一学生阅读,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

3、语感。由上可见, 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本文的最大特点。三、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这个阶段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通过预习能领会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大意,也能够感受到文章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但是新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比较强,针对这种现象我采取鼓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虽然学生已经开始初步展现出自己独特的认知观念,但常常认识问题不够全面,又侧重于感性认识,而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此多角度去引导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教师的组织、引导就异常重要了。四、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学习并积累文中

4、的字词;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2.领悟作者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二)过程和方法: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人物性格,体会主题。2.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出的亲情美。(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懂得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受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2. 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五、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字里行间流露出浓重的“爱”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人物性格,体会主题。(二)教学难点:1. 领悟作者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2.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出的亲情美。六、教法、学法:1.教法:点拨引

5、导启发、多媒体辅助。2.学法:诵读、圈点勾画、合作探究、课后练笔。七、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完成字词的预习、积累。电教准备:多媒体设备。八、教学课时:1课时九、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平时我们看书时往往先看题目,也说文章的题目要雅致些,我感觉莫怀戚的散步有点直白,你们看过文章后,咱们给文章再拟一个题目,比比谁的好哪个题目更好呢?比来比去好像还是“散步”好;因为它具体,带着温情,能够促使人进一步思考散步的人是谁,在哪散步,散步发生了什么等问题。(大家喜欢和家人一起散步吗?散步过程中发生过什么趣事?)(二)作者、文题背景莫怀戚,当代作家。本文选自1985年8月2日的中国青年报。作者谈到这篇文章

6、的写作契机有两个:1.就是一次全家三代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2.较有理性色彩。与作者熟识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对中国的“孝”大加赞赏,说中国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这使作者感慨不已。联系生活而且为了突出责任感,特意改造出歧路之争。(三)字词音、义 分歧(q) 波光粼粼(ln) 嫩(nn)芽 霎(sh)时信服:相信并佩服。嫩芽:初生而柔弱的小芽。霎时:极短时间。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课文是指不按儿子的意愿办事而使儿子受到了委屈。分歧:意见不一致。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排。(四) 读文生情,整体感知。听配乐朗诵(生齐读文),并多媒体展示问题。1.文章写

7、了一件什么事?(提示: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参考:作者一家四口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散步过程中发生的一件事,由分歧发生到分歧解决。过程:劝母亲散步一块散步发生分歧解决分歧(让学生试着总结、师点评。)2.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和和美美,一个相互尊重与理解(友爱、和谐、谦让、幸福)的家庭。(五) 品读课文,探究主旨。1.请同学朗读14自然段。同时想一想:“我”是在什么背景下决定出来散步的?(假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增强生活体验,学会体贴关心长辈)预想: 第2自然段说“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假设你是文中的“我”,你准备怎样劝说?(要求以儿子的口吻,结合课文内容来说)预设:母亲好不

8、容易熬过一个严冬,春天到了,“我”想让母亲锻炼身体。 “我”很关心母亲的身体。趁着大好春光。想让身体不好的母亲出来活动活动,可以看出“我”对母亲的关爱。从细小的情节我们看到了一个孝子的形象,中国人讲究的是“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是一种美德,关爱老人,家庭才会和美。2.全班朗读后部分,思考下面的问题。(1) 面对散步过程中发生的分歧,“我”为什么决定顺从母亲走大路?体现出了“我”怎样的处事原则?明确:文中告诉我们的是“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是一个懂得孝道的中年人,“我”的处事原则是孝顺。师解读:顺从母亲是因为母亲年事已高(风烛残年),“我”认为自己带给母亲欢乐的机会并不会太多了,这是

9、“我”孝敬老人的一面,从中可以看出“我”的一个处事原则是孝。我们中国人讲究的是“百善孝为先”!(2) 情境设想:如果“我”依从了儿子,结果会怎样?点拨:儿子得到满足,有求必应。以后会变得骄纵、蛮横、自私、冷酷、不孝顺。 母亲又会怎么想呢?老人有涵养,虽然不至于不高兴,但心里总会不大畅快,年纪大了,说话还不及小孙子,自尊心受伤,会寒心、孤独、更不愿意出来了。师:看来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面对家庭分歧,应该坚持“孝”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以“孝”来处理家庭中的分歧,这样既给了老人温暖,又教育了儿子,让儿子懂得怎样孝敬长辈。(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

10、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我想用这句话来诠释中国人的“孝”的观念是最合适不过的。(六)自主探究。莫怀戚的这篇美文让我们体味到了一股浓浓的家庭亲情,然而看似平淡的事件、景物、语言其实蕴藏了深刻的含义,需要我们细心品味体会。下面就请同学们找找其中你感到很美的、富有哲理的,或作者想给我们传达某种精神、情感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预设:(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去掉“熬”字好不好?为什么?)明确:不会,从母亲的现状(思想压力和身体状况)角度考虑,“熬”字有“忍受压力、折磨、承受痛苦”的意思。(2)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为什么母亲和

11、儿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仔细?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点拨:母亲给了我们生命,而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往下传递,所以这就是整个世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我”和妻子是家里的主心骨,上面有年迈的母亲,下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照顾和关心,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我”和妻子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是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

12、,把亲情推及到了更广阔的境界。文章中的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关注细节,让细节说话)母亲:温和慈爱 儿子:聪明伶俐、善于观察、懂事 我:稳重、孝顺、温和、 妻子:温柔贤惠,(3)后来发生了分歧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分歧和责任)写小事用大词,显然是借散步来谈一个道理,中年人的责任重大,要承当家庭,甚至一个民族、国家的责任。从“我”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位置来看,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在祖孙三代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和父子情,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处理不当就会伤害家庭成员的感情,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上有老,下有小,“我”显然代表的就是幼小的生命,母亲代表的则是衰老的生命,二儿子

13、代表的就是幼小的生命,站在生命延续的角度上看,成熟生命既对衰老生命有赡养的义务又对幼小生命有抚养、呵护的责任,作为生命主体的我不能不感到责任的重大。(4)“到了一处,我蹲下来毕竟幼小,自然也轻”“我”背着母亲尊老,也就是若干年后儿子和妻子的形象,在“我”的言传身教下,儿子将来也一定会像“我”一样孝顺他的母亲;妻子背儿子爱幼,也就是若干年前母亲和“我”的形象,“我”就是在父母的关怀、滋润下,养成了尊老爱幼的优秀品质。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秀传统就是在这样的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当中代代传承!同时,这两对母子图也暗含了生命的连绵不断。(七)景物的诗意美(1)文第4段写到了田野、新绿、嫩芽、冬水。意境:蓬

14、勃的生机。 哲理:珍爱生命。(对生命的高歌,是对生命力的礼赞)(2)文第7段写到了菜花、桑树、鱼塘。意境:春天的召唤。哲理:热爱生命。(对生命珍惜)(八)小结:散步,很平常的一件事,再普通不过的一件小事里,显示出浓浓的亲情,甚至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最后老师送同学们一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从现在起我们要学会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十、板书设计 母亲 儿子 我和妻子 十一、课后练笔(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该怎么办?十二、课后反思:全体学生齐读文本最后一段结束课堂。(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