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调系统概论-——-第一章-背景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746554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调系统概论-——-第一章-背景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调系统概论-——-第一章-背景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调系统概论-——-第一章-背景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调系统概论-——-第一章-背景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调系统概论-——-第一章-背景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调系统概论-——-第一章-背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调系统概论-——-第一章-背景(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调系统概论丹尼尔赫斯特、阿尔伯特迪克里斯托第1章、背景 对一种语言或方言的语调系统进行描述是件特别困难的事,因为语调既是最普遍的,也是只针对单一语言的特性。 说语调普遍,因为每种语言都有语调。Hockett(1963)做过十大经验概括之一是:概括是我们不想将其包括在是什么组成语言的定义中,但是它恰恰成为事实。说语调是普遍的,还因为许多语调系统的表达功能在不同起源的语言中似乎是通用的。例如,经常可以注意到在大部分语音中,某些高声调可以用于与低声调形成对比,以表示疑问句而不是陈述句。在这个意义上,语调的重要性与如元音、辅音等其他语音学概念大不相同。尽管有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所有语言都有元音和辅音

2、,而且可以在关系较远的语言中找到类似的样式的元音和辅音,但是他们不像语调一样能直接表达意思。没有一种系统通用的含义是由前元音和后元音的不同,或是阻塞音与摩擦音的不同来表示的。 尽管有这种普遍特性,特定讲话人的语调特性也是高度依赖于讲话人用的语言、方言、以及他讲话的风格,他的情绪和态度。实验研究表明(Ohala和Gilbert 1981, Maidment 1983)讲话者可以只听基本的语调就能分辨出是那种语言。最近的研究表明一个惊人的事实,早在婴儿诞生后四天它就获得了分辨母语语调和其他语言的语调的不同的能力。语调的特色不仅是儿童获得的第一种语音特性,而且也是失语症患者和学习其他语言的人失去的最

3、后一种语音特性。 近年来,对于语音的重要性的认知度不断提高,不仅对语言学者、学家,也对语言心里学家,和做语音合成和辨识的语音学工程师。很显然,要合成一段让听者能不费力地听懂的语句,需要一种复杂的算法来实现其语调。同样的,根据听者会花更多注意力在韵律上在理解口语这个事实,可以得到启示,自动语音辨识系统应从韵律特性中提取比现在更多的信息。 自相矛盾的是,在文学作品中很难找到一种对使一种语音有别于其他的韵律特性简洁而精确地陈述。这一点不仅在没有大多数语音没有被描述过的语音中是事实,在专门做过语音研究的语言中也是如此。 可能有很多原因能解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首先,对于不是母语或近母语的讲话者来说,描

4、述这种语言的语调不是不可能,也是非常困难的。第二,只有相对少数的语言学家从事两种以上语言的语调系统的对比研究,或从事韵律的类型学研究。因为这样,很少有人尝试研究独立于语言的韵律系统,韵律与国际音标表不同,不能单独研究。语调不能被写出来,这意味着对于一个非母语使用者,分辨两句话是否使用相同的语音是相当困难的。这里给出了语音的国际描述体系的预备计划,这一体系被本书的多个作者使用到他们的文章中。P4第一个歧义取决于语调的定义,如果是广义理解,语调包含词重音、声调、音长等标识词汇的基本要素;如果是狭义理解就不包括这些。韵律可以理解为广义的语调,与侠义的语调相反。侠义语调被严格定义为不表示词汇特性的语调

5、,它包括音高样式、倾斜和边际现象等。我们将在第二章详述。这种用法可以由下图概括。/与词汇相关声调、重音、音长韵律(prosody)与词汇无关语调(专有)第二个容易产生的歧义取决于分析水平和描述之间的差异。像所以科学一样,在语音学中实物层次和规范层次有区别,实物是可观测可测量的物理参数,规范是更抽象的代表,它是用来描述和解释观察到的数据的。在语言中,抽象的语音学层面试图解释说话者的语言能力,这种能力是隐含的。在实物层面,语音通常涉及一个或多个声学参数。其中,基频通常被确认为首要参数。同时,许多作者也关注语音的多参数特性,在基频之外,还有强度和分段持续时间。一些作者还将语调的节律包含在内,它反映在

6、除强度和持续时间之外的声谱特性中,像全元音和半元音一样。物理与语音层面的区别在切分音韵学层面上更明显,这与声谱仪分析出的声学数据和音韵学声标之间的差别是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语音学家们经常以建立规范的语言学分类的方法来研究切分的音韵体系,然后再描述这个分类的物理特性。试图建立由对语音信号的直接观察得出的抽象类别的清单,就相当于假设所有自动语音识别的问题已经都解决了(不现实)。Ladd和Cutler提出了关于他们所说的具体和抽象方法的不同。在我们看来,由于上述原因,要尝试在物理基础上定义语调,就意味着这是一个抽象的定义,甚至这个问题永远也搞不清楚。上述两个不同:词汇和非词汇,语言学和物理学,实际上

7、并不完全互相独立,因为有些样式是被普遍采用了:补第五页图在非专家中,一个关于语调的特别普遍的假设是有关正式的韵律特性和物理表现的一一对应,就像正式的词汇和非词汇区别的物理等价物一样。因此,通常认为在英语中,与词汇相关的韵律特性(重音)和非词汇韵律特性(语调)分别对应物理上的强度和基频。但这个关系在Trager和Smith对英语的描述中是含蓄的,他们用四重音音素和四全独立音高音素来表示这个关系。如果英语有声调,这个假设就不成立。这个假设本来是经久不变的。然而,近年来,语言学家已经证实,抽象的韵律特性和声学性质之间的一致性远远不像原来认为的那样简单。一面是,很久以来语言学家就知道,与单独使用持续时

8、间或强度来表示重音相比,基频是重音更有效的提示。另一面是,许多作者发现强度和持续时间与重音的关系比基频更系统化。Hirst对此提出了一个最可能的解释,他认为发声和感知是不对称的,所以虽然持续时长和强度在发声过程中与重音的关系统计上最为接近,最突出的感觉提示是基频。Botinis为此做了稍有不同的解释。另一个试图建立物理定义的方法想要保持全局语调,局部语调,和分段语调的不同尺度,其中全局指专有语调,局部指与词汇相关语调。然而,显然这种区别不能保持在纯粹的物理范围内,因为它取决于有关语言学成分的预先标识:音素、词素、词、短语、句子等,这些成分明显具有正式的语言学性质。语言学和物理层面的分析的区别不

9、是像看上去那么绝对。许多语调的定义落在正式和物理两个极端的中间位置,同时也涉及到说话者和听话者对物理特性的印象。从这个角度,经常用音高、响度、长度、节奏这些词汇来表示与听觉对关的词汇的意思:基频、强度、持续时间、频谱特性。这些印象显然不止决定于讲话信号的物理特性,而且也决定于讲话者的语言学知识和他们如何跨越现实的物理世界和讲话者的认知世界。在正式的和物理层面之间的这片无人问津的地带,近年来成为很多讨论的对象。许多作者已经参与开拓音韵学和语音学的接口。与此相比,Ohala建议不需要音韵学和语音学的接口,而是呼吁将音韵学和语音学整合到一个单独的研究领域中。尽管我们认同Ohala的语音学和音韵学不能

10、分别构成单独的领域的观点,接口的概念仍然是一个很有用的隐喻,它可以用来描述音韵学抽象认知层面和声学生理学的物理层面之间的联系。然而,应该清楚的是,从这个角度讲,应该是由整个语音学领域构成了认知和物理层面之间的接口,如下图示:第七页上图我们建议继续使用prosody(韵律结构)这个词的最普遍的意义,来涵盖抽象认知系统和这个系统所对应的物理参数。在抽象认知层面,韵律结构包含一些词汇系统要素(声调、重音、音量)和一个非词汇系统要素:语调。同时,我们也建议使用语调这个词的另一个意思,涉及表达的专门的语音特性,它所代表的这个结构是词汇和非词汇层面的韵律原词与声学参数联系的媒介。关于这个语调的语音学解释我

11、们用下图说明,这里语调就像韵律系统和参数之间的接口一样。第七页下图这是根据之前的定义得出的,在没有给出其他相关韵律特性的情况下,不可能描绘出一门语言的语调。因为物理层面这个唯一可直接观察到的层面,语调和韵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混合在一起的。传统的韵律学描述提供了一个分类学框架,以供对词汇性质的讨论,但这取决于被讨论的语言的词汇差异是否基于音量、重音或声调。就重音而言,固定重音的语言和不固定重音的语言之间是有差别的。然而,这些区别只能在正式的语言范围内成立。换句话说,没有必然的声学线索可以证明这个事实,但它成立:在某些语言中,如德语、希腊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汉语,词的重音根据词汇的不同有所

12、区别;在另外一些语言中不是这样,如法语、匈牙利语和越南语。相同的道理,没有逻辑的必然性表明,声调语言和重音语言之间一定存在声学上的区别。用非声调语言(如英语)测量音高的办法来区分有声调的语言(如汉语)是极其困难的。有一种可能是,实际上,所有语言都会在说话中的某处使用声调和重音(可能还有音量)。在这种解释下,不同语言间韵律的不同将会出现,因为不同韵律的原词可以被引入到音韵学不同层次的代表中。当词语的韵律特性不是词汇专有的时,它们将按照这样的规则引入,规则是:假设将潜在代表转变为明面代表。明面模式在不同语言中是相似的,但不能保证词汇的代表也是一样的。换句话说,词汇特性不是显然能按照一对一模式翻译成

13、声学特性。虽然一定有某种方法让语言学习者在不同的潜在的词汇代表含义中能选择出正确的。从现有的知识的情况看,区分的标准用传统的方法比物理的方法更合理。最新的在非线性音韵学框架下的研究呈现出,声调以高低序列正式的表现在词汇表中,同时还有语言的特殊规则,以详述声调式怎样结合到词语的音节中的。词重音用不同方法来表示:以段的特有性质,以抽象变音符结合到词的某个音节上,或者以分级的韵律结构,在这个结构中音节序列组成高级单元,单元中的某个音节被指定为最强元素或序列的头。P9在这本书描述的语言中,有三种语言明确是声调语言,它们是:越南语、泰国语和汉语。按照传统描述,汉语有四种声调:高、升、低、降,虽然如Kra

14、tochvil证明的,对汉语声调现象的完整描述需要音高和强度两个变量。泰国语有五种不同的声调:高、中、低、升、降。越南语有六种不同声调:升、平和声门闭塞音,每一种都有高低音之分。此外,这三种语言都具有重音和非重音的区别,但汉语的重音有词汇的区别,而其他两种没有。本书涉及的另外两种语言:日语和瑞典语声名狼藉,因为他们通常被形容为重音和声调的中间物。曾有建议将经典的重音和声调结构区别扩展到三元区别:像英语、德语、俄语一样的重音语言,有时又称为“动态重音”或“重音强调”语言;语调语言(像汉语、越南语、泰国语);音高强调或声调强调语言(像日语,瑞典语可能也是)。为了证明这个区别,Beckman展示了实

15、验证据,重音的对比在日语中总幅度(强度和持续时长)的变化比英语中少。然而,有没有其他语言的可比的实验数据能够为这种二元式差别法提供证据,或者是否应该考虑定义一个更适合的连续的等级,用来表示重音和非重音音节的比率,这些仍然有待观察。Botinis建议的等级是这样的,瑞典语丹麦语意大利语希腊语西班牙语。Abe指出语观察到的重音系统相反的现象,只有重音的位置是有效的,日语词也需要靠对比有没有重音来表示特性。这个不同点已经在文章中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解释了。在日语方言词汇韵律系统的分析中,Haraguchi采纳了Goldsmith所用的区别发音符号来指示强调重音的地方。P10其他作者建议,比用抽象变音符更好的是,音高重音系统可以被更好的解释为,假设对于某些词,一个单高音调被预先连接到一个原音来做这个词汇的代表。解释动态重音系统和音高重音系统的区别的一个可能的方法是,假设在动态重音语言中,一个音节在词汇层面上被定为词头,然而在音高重音系统相关的词汇特性是由一个特殊的音调的有或没有或位置来表示的。这可以简单解释为,在重音系统中潜在对比的最大数等于音节数(实际上在许多重音系统中头音节的位置被限制在很少的几个可能的位置上)。因此,对于在重音语言中,如在希腊语中的二音节词,我们发现一个两种可能的区别,如/nomos/(法律,重音在前)和/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