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渔家傲秋思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745028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渔家傲秋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渔家傲秋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渔家傲秋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渔家傲秋思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渔家傲秋思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渔家傲秋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渔家傲秋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执教内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5课渔家傲 秋思 一、导入新课 师: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今天我们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感受塞外奇异的风光和他的情怀。 二、作者简介 师:你们对范仲淹有哪些了解? 生:学过岳阳楼记。 生: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能感受到他的政治理想与抱负。生:他是北宋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字希文。师:回答的都很好,我来补一下。范仲淹,字希文,是苏州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诗词文章方面都有名篇传诵于世,其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具

2、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曾守卫西北边疆多年,政治上主张革新,他的词风格明健,对苏轼、辛弃疾豪放诗派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著有范文正公集。 三、 理解题目,了解背景师:说到词,咱们得明确词牌名和题目。这首词的词牌名和题目分别是什么?生:(齐声)“渔家傲”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师:从字面看“秋思”是什么意思?生:在秋天季节的一种思念。师:对,这个题目是很抒情的。这和咱们在岳阳楼记里认识的范仲淹能相符吗?生:我觉得不太相符,有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胸襟的才是我心目中的范仲淹。师:带着疑问,听老师介绍背景。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国家逐渐形成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一片升平,实际上

3、危机四伏。宝元元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副使兼知延州,延州就在今天的延安,在当时属边塞地区。抗击西夏,范仲淹担任起组织西北战线,力完狂澜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渐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而且称他为“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首词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他的家在江苏的吴县,一个生于江南的文人,此时此地有何感想呢?让咱们一步步走近作者。四、 朗读正音,初步感知师: 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余同学注意正音。 (一生朗读全

4、词)生1:“浊”应念zhu,他念成zh了。生2、“燕然”里的“燕”念yn,他念成yn了。师: 大家听的很仔细。还有一个字“寐”,读成“mi”。 (学生自读)师:请女生齐读一遍。 (女生齐读) 师:再请男生齐读一遍。 (男生齐读) 师:大家读的都非常好。读音正确,停顿恰当,感情充沛。思考一下:词的上下片内容是否一样? 生:不一样,上片写的有雁,有城,是写边塞的景。下片有饮酒有流泪,是在抒发感情。师: 能不能说的再概括精练些?生: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师:你来读一下,大家来判断刚才的回答是否正确。(生读,大家边听边思考)师:怎么样? (齐声): 正确。 (师板书: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五、 研读赏析,感

5、情诵读。师:这首词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咱们边赏析,边了解作者的情怀。思考题:词的上片写景,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的?同桌两人边读边结合文下注解讨论,同时注意和作者的家乡相比较来思考。 (学生同桌合作思考)(指名回答思考题)生:第二句中秋天的大雁很明显,这是一个写景的具体方面。师:对。我问一个问题,“衡阳雁去”中,衡阳在哪?雁是朝哪里飞的? 生:我明白了,大雁是边塞的,往衡阳方向飞,也就是往南飞。师:对。边塞太寒冷,一到秋天大雁就南飞,一点留意都没有。要是在作者的家乡,此时还花红柳绿呢。这种不同会作者的心里有什么感受呢?生:心里很凄凉,想念自己的家乡。师:说的好。还有哪些方面在写景?生:从文下

6、的注释里我理解到边塞的声音很独特,有大风声、号声、羌笛声、马啸声。这也是在具体写景,用声音写景。师:在作者的家乡此时能听到什么声音?生:在江苏,应该听到有流水声,鸟鸣声,划船声,买卖东西的声音等。师:不同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生:家乡的声音亲切、美妙,边塞的声音听见了心里很悲凉的,尤其是大风羌笛声。师: 说的没错。(板书 秋雁 边声)还有补充吗?生:“长烟落日孤城闭”也是写景。夕阳西下,城门紧关。在作者家乡,这是可能该逛夜市了。(全体笑)而且孤城紧闭让人觉得很冷清凄凉,更寂寞。师:(板书 孤城闭)所以,有一个字统领景物,这个字是(齐声)“异”。(板书)的确,这个字体现了边塞和作者自己家乡的

7、处处不同。 咱们带着这份凄冷悲凉的心情来自读上片吧。(生自由带感情朗读,有同学能够诵读。)师:我们继续来思考题:下片抒写了两个方面的情,分别是什么?师:抒了什么情,刚才在学上片时已经有提到,是对家乡的(齐声 思念。)是哪一句呢?生:“浊酒一杯家万里”。(板书 思念家乡)师:还有一方面的情是什么? (无人应) 师:我来范读下片,大家认真听。 (有人在小声自言自语,师启发)师: 在下片里有一处用典,“燕然未勒”。东汉时期,大将窦宪追击匈奴出塞三千里,直到燕然山刻石记功才回。这里作者说自己还没有像窦宪一样为国立功,怎么能回家呢!这是什么情?生:爱国报国情。师:对。(板书爱国报国情)本词的核心句是“浊

8、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请大家组成学习小组,连同“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起赏析理解这两种感情。 (小组谈论赏析。全班交流。)生:作者很想念万里之外的家,想回去,但敌人没退,就用酒来浇乡愁。师:既思乡,有想为国杀敌,内心多么矛盾啊!敌人为什么总不退呢?生:很重要的原因是朝廷太无能软弱了,让守边的将士们还要忧国忧民。生:也许还有将士们太累了,在边塞呆的时间太长,头发都白了。这也和朝廷的无能有关。师:是啊,爱国的感情里包含着忧国之情。(板书 忧国之情)本来思乡与报国就已经很矛盾了,加上忧国担心朝廷,怎能睡着觉?怎能不流泪?此时,假若你们是作者,心里是怎样的感受?生:像边塞的秋天一样的凄冷

9、,荒凉。生:像打翻了五味瓶,酸苦辣痛,都有。师:用自己的方式朗读宣泄这种感受吧。 (生大声诵读下片)师:全词怎么读,先自己感受,然后自由交流。(生自由读,交流读法,全班交流)生:“千嶂里”这句,应由高亢逐渐语速减慢,才有萧条凄冷的感觉。生:“燕然未勒归无计”由坚定到低沉,想报国无奈回家的感情就出来了 。生:“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带些颤音,可以展现将士们的内心的复杂矛盾。 六、拓展延伸师:请大家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诗歌背诵其中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先小组交流,然后来全班交流。(小组交流)生:.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生: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10、圆。” 生:.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生: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生: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师:大家谈的真棒。今天咱们重新认识了范仲淹。在苍凉悲壮的情境里,作者用短短几句词写出了自己和许多的将士们思乡又忧国的矛盾心理,一位巍然的令人敬畏的文人形象仿佛就在眼前,让我们也仿佛置身于边塞的萧索中感受着将士们悲凉的心情,这就是诗词文化的魅力。希望大家能熟背并默写这首词。下课!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的渔家傲秋思虽然与学生实

11、际相去甚远,但只要理念先进,引导得法,同样也能使学生受益不少,本节课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意识的突出。本节课的绝大多数的资料收集、研读感悟、品味赏析、拓展延伸都是由学生来完成的,老师只是起一个主持人的作用。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的尊重。二、注重学习方式的引领与学习技能的训练。新课标的新理念之一就是教会学生终生学习的方法与技能。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好一首词并不难,难的就是学生能否独立地正确地去理解其它一些词或文章,所以方法与技能就是教给学生核心的东西,本节课的基本出发点就正是基于此。渔家傲这首词,上半部分写景,下半部分抒怀。为了引导学生从中找

12、出作者的写作脉络,学会归纳概括,我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一是上半部分写景主要是围绕什么来写的?学生通过阅读上阙归纳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是一个“异”字,写边关的景色重在写与内地景色的不同之处,大雁南飞,边关号角此起彼伏,长烟、落日下的孤城等都寓示着边关的与众不同。二是下阙抒怀主要是围绕什么来展开的呢?学生通过学习下阕做出这样的回答:就用文中的“泪”来概括吧,主要写将士们的思念之泪,通过“浊酒”“归无计”“霜满地”“人不寐”“白发”等情与景的描写,将边关将士们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及时的予以肯定:就要善于从归纳与概括中找到作者思想的脉络。三、注重学生的理解感受。在具体的词的阅读中,教师着眼于词本身所

13、反映出来的各种理解因素与情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意见,并支持学生进行讨论与探究。这正是新课标中关于阅读体验要求的具体展现。四、注重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避免知识的单一性,有意识的拓展学生学习的宽度和深度。如在学到渔家傲“长烟落日孤城闭”时,我问:这句所表现的景象与我们学过的哪个名句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学生很快想到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还有结尾的积累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五、关注古词中的典故,因为一个典故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曾经的生存习惯,典故背后的语言文化现象,正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关键之处。六、通过本节课也让学生重温了如何读诗。即诵读是读词的第一步,也是欣赏词的开始,所以以此为学习的起点,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及需求。对朗诵作适当点拨,能起到让学生迅速理解词的主题及意境的作用。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及情感,是读词的第二步,也是读词中对内容的具体的理解部分。品味是读词的第三步,也是读词中最富欣赏意义的内容,也最能体验学生学习语言的意识与能力。名句的内容、情感、表现手法、语言特色都要在品味中有不同的体现。七、将我校的五环自主模式融入诗词教学中,环节齐全,小组合作学生恰到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