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面试十分钟教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744208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面试十分钟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语文面试十分钟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语文面试十分钟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语文面试十分钟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语文面试十分钟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面试十分钟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面试十分钟教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面试十分钟教案【篇一: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分钟面试试讲稿匆匆】 2.匆 匆 一、预习作业导入: 1计算自己渡过了多少个时日: 2老师也很好奇,昨晚被课的时候也算了一算,老师有点懒,用手机软件算的精确时间:10232.04天 老师觉得这个时间也就一两千,没想到这么大一个数字,默默里,一万多个日子已经从我的手中溜去。我躺在床上,时间便会从我的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等我早上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这样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嚎 匆 匆 (板书) 二、作者: 分享 朱自清: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

2、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4年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初二课文)。后来出版散文春(初一课文),匆匆写于1943年,荷塘月色(高二课文) 人物评价: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到:“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三、整体感知: 1.师范读:思考你从这篇课文中听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同学自告奋勇来与大家分享一下你从课文中听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对时间的珍惜、后悔、懊悔、无奈、忧伤、叹息) 补充:“回忆”。老师读这篇课文的时候,眼前浮现的是一个坐在夕阳中的对自己逝去的岁月无比伤

3、感和怀念的人。 3.课文的题目是匆匆,你觉得在课文中最能体现匆匆的句子或字、词是什么,把它找出来并说说你的理由。(问学生这是写的什么东西的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 排比 (2)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引起下文 (3)请你仿写一个句子。 月亮缺了,有再圆的时候;叶子黄了,有再绿的时候;太阳落了,有再升的时候。 风儿停了,有再吹的时候;朋友散了,有再聚的时候;太阳落了,

4、有再升起的时候; (4)作者用(燕子去了有再来时;杨柳枯了有再青时;桃花谢了有再开时)等自然迹象的更替,来说明(时光的飞逝),反思自己(八千个日子)的匆匆流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无奈)和对已逝时光的(留恋)和(惋惜)之情。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作者用一系列的排比,描写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洗手、吃饭、默默),具体刻画时光飞逝的(匆匆),最后作者用(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一句,表达了对自身的反省和勉励。 十、板书设计: 十一、课后作业:找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篇二:面试教案】 春教学设计 永胜

5、中心校 程晓秋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背诵这篇课文。 2、学会观察自然、感悟自然。抓住春天景物特点,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描绘春天美景。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运用。 4、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会细致的观察,抓住事物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的修辞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读出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传达内心感受。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设疑导学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6、的习惯和能力。) 学法指导:主要是通过学生读,思,练的方法来学习本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要求:1、初读课文圈点生字、生词,并查阅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2、读熟课文,感知内容。3、熟读课文为研读课文做准备。 (二)初步感知:(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 1、播放配乐朗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走进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天。学生仔细倾听(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能听出作者写了春的哪些景物,听出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初步感受意境美。) 2、说感受:(听过,请同学们走出如诗如画的美妙境界,描绘一下,刚才头脑中闪现的美丽画面。) 3、朗读:师生选出自己喜欢的片断,到讲台上,配上背景音乐,并加以评价指

7、导。(提高学生朗读热情,用声音感知美) (以上读的环节,设计意图:通过对师生的朗读的评价,把握朗读技巧。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和激情。感悟春的美景,也使自己对春的感受和作者对春的感受进行碰撞,同时让学生掌握抒情散文的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整体把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回答): 课文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三)深入探究课文内容:(让学生自读课文,去发现作者是如何构思的?)(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1、(从结构思路上)探究课文是怎样描写春天的?(默读课文思考,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回答。) (盼春-绘春-赞春)(总-分(五绘)-总) 作者是怎样写盼春的?表达

8、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用反复的修辞,表达了作者急切盼望春天和春天来到了的欣喜之情。)全文从几方面描绘春天的美景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 春雨图-春天的人们。) 作者又是这样赞美春天的?(三个比喻句独立成段,从三个方面赞美春天的新美力) 2、说出你最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或者最喜欢哪些词句?与大家分享。同时说明理由,可以用这样的格式:我喜欢 句,因为 它写出春天的中_景物,用_修辞,(或是从_感官_角度来)表达_情感。_我用_语速,语气语调来读。(从写作方法上探究) 3、品读欣赏 师生共同探讨:(老师提问,引学生一起探讨,本文景美,情感美。)(从语言和意境上

9、探究) 中心问题:这篇文章,为什么把春天比喻成娃娃、小姑娘、青年。文中哪些语句说明春天的是新的,是美的,是力量的.”找出相关的语句。(课件展示问题) (围绕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前文,把目光放在全文之中, 来仔细品读美文。)(联系前文,引导学生找出): (1)最能体现“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的句子)。如: 刚睡醒张开眼是新,山朗润、水涨起、太阳红都是新。 刚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草,树上的、草丛里的花儿是新的。 泥土的气息、青草的味儿,甚至空气、鸟鸣、牧曲满是新的。 春天的一切,整个春天都是新的。 朱自清把春天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目的既是让人们为娃娃的成长辛勤劳动。又是为了让人们从娃娃身上,看到

10、未来,看到希望。) (2)最能说明“春天像小姑娘,说明春天的花枝招展,美丽多姿”的句子。比如:园子里、田野里满是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小草,给人一种轻盈、舒适的美。树上的桃红像火,杏粉像霞,梨白像雪,遍地的野花散在草丛中像眼睛、像星星,层次分明,参差错落,是一种匀称、和谐的美。 花丛中嗡嗡的蜜蜂和飞来飞去的蜂蝶,絮花嫩叶中的鸟儿和牛背上的牧童,都欢欢乐乐,非常舒畅,给人以愉悦的美。 细雨、薄烟笼罩下的村庄朦朦胧胧,隐隐约约,诗情画意般的很美很美。蓝天上放飞的风筝,悠悠扬扬的,激发人们无尽的深思和遐想,更是美。 (3)最能说明“春天又是一位健壮的青年”的句子。 一个“张”字,不仅仅指苏醒,“朗

11、润”“涨”“红”等字词,也不仅仅指春天的山、水和太阳的变化,更是指在春风的吹拂下,春天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 一个“钻”字,更是春天充满活力的高度体现。因为这个“钻”字,田园绿了,诱得人们在上面尽情地玩耍,诱得人们也充满了活力。 一个“让”,一个“闹”,一个“眨”,花儿竟相开放,蜂蝶竞相追逐,热热闹闹的景象令人惊讶不已。花、草、生物都人性化了,这就是春天,这就是充满活力的春天!一个“抚摸”,便产生了尽情的“酝酿”“卖弄”和“应和”,便使人生发了万般感觉,万般想象,万般喜说。) 开满了花赶趟, 舒活筋骨, (最后三个比喻,更能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的美,生活的美,生命的美。)(学生还可以找出多处去理解

12、、品味、鉴赏、朗读。) (四)教师小节,体验与反思。(解决学到了什么的问题) (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侧重从理解写景散文的特点方面加以引导。)有如下要点: 1、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 2、要抓住景物特点绘形、绘声、绘色、绘神,使景物能够逼真地再现在读者面前; 3、在景物中融入自己强烈的情感,并通过直接抒情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4、要借助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语言优美生动。)教学小结 (五)作业: 感悟朱自清先生的春,写一篇短文,描绘自己家乡的的春天。这是对文章的体验和反思,学习、欣赏、借鉴课文,做到学以致用。 (六) 板书: 春 朱自清 盼春 :(反复) 急切 欣喜 绘春: 赞春 :

13、 春草图:鲜嫩柔软翠绿 春花图:繁密鲜艳芬芳 春风图:温暖柔和清新 浓郁和谐悦耳春雨图:细蜜迷蒙温馨迎春图:生气勃勃奋发向上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新(万物复苏 生机盎然) 春天像小姑娘 美(百花争艳 千姿百态)(三比喻)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力(充满青春活力) 爱莲说教学设计 永胜中心校 程晓秋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学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等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教学方法: 1、诵读法。由于本文是文言文,文章简短,意境优

14、美,富有韵律。 2、点拨法。对于学生来说,文章中有些字词是不能理解的,就需要教师的点拨。 3、传统的诵读与现代多媒体的结合。由于学生的年龄关系,在诵读的基础上,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学法。 1、 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由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来完成。 3、探究学习:对于课文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莲花”与“君子”的关系,作者的思想,托物言志的写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见过莲花吗?欣赏课本一幅莲花插图,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学生吟诵诗句: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

15、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古往今来,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那是为了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发现不认识的字和拗口难读的句子,提出来,当堂有予以纠正。 (2)、范读课文。 (3)自读课文。 (4)、结合课下注释默读课文,疏通字词句, (5)、思考:作者写莲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要写这些特点? 三、研读课文、分步品味(30分钟) (一)、品析文章的语言美: 1、小组讨论:课文的语言美表现在哪里?举例说明。 2、小组代表发言。3、教师点拔小结: 文章的语言美:一表现在语音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