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744175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课稿-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说课稿-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说课稿-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说课稿-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说课稿-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课稿-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稿-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课稿课题名称2.2.3向量的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教师一、说教材(1) 教材内容及所处的地位 本节内容是数学必修四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三课时的内容,在本章节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学生在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基础上,学习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已无多大困难。通过前面学习两个向量的运算,进一步转化为数与向量的联系,是后面学习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基础。 向量,具有“数”与“形”的双重身份,是处理问题的一种工具,作用非常大,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的学习中。 同时,向量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和物理背景,是沟通几何、代数、三角等内容的桥梁,是重要的数学模型。在本模块的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和计算机探索并解决问题。(二)

2、学生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为高一7班的数学教学而设计的,前面学生已经学完了向量的加减运算,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因此,本节课采用“探究释疑”的授课方式,既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又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掌握向量数乘运算及其运算律,理解其几何意义,理解向量共线定理。(2)熟练运用定义、运算律进行有关计算,能够运用定理解决向量共线、三点共线、直线平行等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理解掌握向量共线定理及其证明过程,(2)会根据向量共线定理判断两个向量是否共线、三个点是否共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由实例到概念,由具体到抽象,培养

3、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的能力,合作释疑过程中合作交流的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精神。(四)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运算律,理解向量共线定理。 难点:向量共线定理的探究及其应用。 重难点突破:教学时结合生活及物理实例,从加法运算入手,引入数乘运算,通过探究其几何意义,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实数与向量的乘积仍是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特别是方向与已知向量是共线向量,从而引出共线向量定理。二、说教法学法(1)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应用 在教学中,通过探究、启发、当堂训练的教学程序,采用启发式讲

4、解、互动式讨论、反馈式评价的授课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达到增加课堂效率的目的,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2) 学法指导 在学法上,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合作讨论、归纳和概括。三、说教学过程下面我具体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分以下四块: (1) 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首先,我采用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复习向量的加法、减法,(问题1:向量加法的运算法则?问题2:向量减法的几何意义?)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通过多媒体上的图像让学生更直观感受,温故而知新。然后,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发现实数与向量间的关系。 再通过对和(是非零向量)的探究,请

5、学生说出他们的几何意义(将学生分成两组作图并讨论问题,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总结结论。教师通过多媒体,看长度和方向的图像变化形式,展示定义验证结果。)(二)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 类比实数的乘法运算律,在这里探究两个问题(问题一:求作向量和(为非零向量),并进行比较;问题二:已知向量、,求作向量和,并进行比较。) 将全班划分为两个小组,组内同学展开讨论,提出方法并自主探究。教师在学生中进行巡视,了解学生的进展情况,并适时加以引导。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踊跃回答,积极思考问题,激发其参与热情。 为了降低难度,教科书不针对三个运算律作出证明,只要求学生会用,并让他们在代数运算的同时说出其几何意义,使

6、学生明确向量数乘运算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实数与向量可以求积,但不能进行加减运算。(三)向量共线定理及其应用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入向量数乘运算后数乘向量与原向量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请学生探究两个问题(问题1:如果 (), 那么,向量与是否共线?问题2: 与非零向量共线, 那么, ?问题3:如果没有的限制,会有什么结果?) 学生分成两组,各选一个问题进行研究,然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最后归纳结论。教师巡视,适时加以引导,了解学生进展情况,分组讨论后,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结论,教师及时做出评析,集同学们的劳动成果、智慧于一体,彼此之间再进行交流总结充分体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精神。使学生推理

7、与教师演示相结合,培养学生思 维的发散性与灵活性,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 知识小结与拓展 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大家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理解向量共线定理,并能在解题中加以运用。1.概念与定理 的定义及运算律。 向量共线定理:向量与非零向量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使得 。2.知识应用: 向量的线性运算; 用已知向量表示其他向量; 证明向量共线; 证明三点共线: 两向量共线且有一个公共点(若,即与共线且有一个公共点B,则A、B、C三点共线;) 证明两直线平行: AB、CD 不重合 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分层式练习和选择

8、性作业,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评析中的变式训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一方面有学生整理学了哪些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最后是板书与作业布置。四、说总体设计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体现如下几点: 1、 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是继向量的加法、减法之后的基本运算,为了正确的认识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首先复习了向量的加法、减法,然后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引入主题。本节课总共设置三个探究题,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释疑,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2、设计本节课之后,我想让学生在知识上:掌握向量数乘的定义、运算律及其几何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并

9、能解决:向量共线、三点共线、直线平行等问题;在能力上: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的能力,合作释疑过程中合作交流的能力。关注体验,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对话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评价中互相启发,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情感体验。 3、通过对例题的分析,使学生掌握解题的思想和方法;对变式训练的操作,使学生巩固知识点的掌握;通过当堂检测,判断学生的收获;通过课后拓展提高,开阔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希望通过本节课,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自主总结,让学生充分融入教学过程中,最后在学生思考讨论中,能够自己总结知识,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氛围中提升认知水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总体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的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