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 学案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743488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 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 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 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观沧海》 学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自能预习 知人论世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汉末为丞相,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曹操为武帝。诗现存二十余首,均为以旧调旧题写新内容的乐府歌辞,或反映社会动乱,或抒写个人抱负,气魄雄伟,情感深沉,情调苍凉悲壮。后人辑有魏武帝集。写作背景:这首诗是曹操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基础积累1.朗读诗歌,请将课下注释在文中圈记,并在原文中标注相应汉字的拼音。遇到其他不会读的生字词请查找工具书标注好拼音

2、。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碣石 ( ) 澹澹( ) 丰茂 ( ) 竦峙 ( )( ) 萧瑟 ( )( ) 3.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东临碣石( ) 以观沧海 ( )水何澹澹( ) 日月之行 ( ) 自主阅读 诗歌描绘了什么样的图景?请发挥想象,用图画呈现诗歌内容(A4纸),并用散文化的语言为这幅图画配上解读文字。 探究质疑我要提问: 自能拓展阅读龟虽寿(见课文附录部分)和短歌行,回答问题。 短 歌 行 曹 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

3、?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宋本乐府诗集注释:去日:过去的日子。苦:感到痛苦、烦恼。 慨当以慷:慨而且慷。 慨慷:义同“慷慨”。指因不能实现自己理想而内心产生不平静的感情。 这两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篇成句,用以表示对贤才的思念。 这四句出自诗经小雅鹿鸣篇。鹿鸣篇原是宴宾客的诗,这里用以表示自己对待贤才的态度。 辍(chu绰):停止。谓求贤而不可得。 “越陌”句:这句说客人远道来访。阡、陌:都是田间的道路,南北的叫“阡”,东西的叫“陌”。 契(qi挈)阔:这里有久别重逢的意思。 这四句是作者希望久别的朋友远道归来。 匝(z扎):周。 这四句以乌鹊喻贤才,比喻贤才寻找归宿,但无所依托。 周公:姬旦。周武王之弟,虚心招纳贤才,辅佐成王治理天下。韩诗外传卷三说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意思是说,周公忙于接待天下贤士,连洗头、吃饭都没有时间。 渴望天下贤才来帮助自己。1. 结合注释,理解诗歌,你认为最能表现诗人情怀的诗句是哪些? 2. 从本诗中你能感受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