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杨二嫂写法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736801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杨二嫂写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杨二嫂写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杨二嫂写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杨二嫂写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杨二嫂写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课时一、提一生朗读节,其他同学思考下列问题、渐离故乡时,“我”的思想感情是怎样变化的?师生议论后明确;先是气闷、悲哀,然后寄希望于下一代,继而害怕希望得不到实现,最后又振奋起来。、“我为什么”感到气闷?“高墙”比喻什么?明确:“高墙”是比喻封建等级观念造成的人们精神上的“厚障壁”,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儿童时亲密的伙伴闰土与“我”隔膜了,杨二嫂对“我”不了解,也隔膜了,所以“我”四面像竖起了“高墙”,所以气闷。、“我”为什么感到“悲哀”?“西瓜地上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中“模糊”与“清楚”是否矛盾,为什么?师生讨论后明确:“西瓜地上小英雄的影像”中寄托了对美丽故

2、乡的回忆,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清楚”是说追求的目标是清楚的,“模糊”是因为故乡的现实使“我”感到美好未来的渺茫,正因为这些“我”所以感到“悲哀”。三个“辛苦”在“辛苦展转”中的意思为奔波劳碌,在“辛苦麻木”中意思为“辛勤、劳苦,”在“辛苦恣睢”中意为“处心积虑,挖空心思”。、“我”希望下一代怎样?不希望下一代怎样?、“我”为什么寄希望于下一代?明确:一方面,“我”对自己这一代的社会表示否定,另一方面又感到美好未来的渺茫,所以只有寄希望于下一代了。、“我”想到希望,为什么“害怕”?明确:想到希望,就想到希望的实现,如此凄惨的故乡现实,又使我觉得希望实现的渺茫,所以“害怕”。、如何理解“现在

3、我所谓的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这句话的含义?明确:“我”对新生活的希望念念不忘,但又没有找到实现新生活的道路,所以说和闰土一样是对偶像的崇拜,而且“茫远”。、划出文中表明“我”充满希望,精神振奋的语句,并理解其含义。明确:语句即最后一节。特别是“我想:希望成了路。”含义:希望的有无取决定于人是否努力,光有希望而不努力奋斗,希望就不会实现,即“希望本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努力奋斗、实践,希望就可能实现,即“希望本无所谓无”。全句强调了要为新生活的到来而努力奋斗。以路为喻,形象,且富含哲理,深化了主题,给人以信心和鼓舞。、“我”是一个有怎样性格的形象

4、?明确“我”不等于作者自己。明确:“我”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民主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文中对“我”的形象刻画,着重运用心理描写。“我”为寻找新的生活,过着辛苦展转的生活,看到故乡惨淡的情景,“我”感到悲哀,失望,但又不甘心故乡坏下去,为故乡的远景构制着蓝图,憧憬着美好的生活。二、结合全文,讨论下列问题、作者笔下的闰土,杨二嫂形象具有怎样的社会意义?师生讨论后明确:闰土是旧中国尚未觉醒的老一代农民形象的代表,作者满怀深情地刻画他,写他的种种不幸,正是在揭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当时的社会弊端,从而启发人们去深思,去探索,去走希望的路。作者深刻地揭示了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提出

5、要改变农民命运,必须改变整个腐朽的社会制度。杨二嫂是个被侮辱、被损害,而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市民形象的代表,通过这一形象,人们可以看到随着农村经济的破产,小市民阶层也日益贫困化的现实。、作者对闰土,对杨二嫂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讨论明确:对闰土,作者寄予的是深切的同情,而对杨二嫂,作者对她身上的种种自私和恶习是取批判态度的,但对她的处境也是同情的。三、总结、扩展、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顺序安排情节,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巨大变化,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揭示了封建传统观念对劳动大众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写作中,通过景物描写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为表达中心意思服务。、刻画形象,采用肖像、语言、神情、动作的描写及对比的方法,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了主题。四、布置作业仿照本文的写法,以“家乡”为题,写一篇字左右的课外练笔。【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